学院“年度展”的开始与持续

来源 :上海艺术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622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院“年度展”展示学院的年度走势,强调学术和专业精神,它是学院的年度高点。运用策展人机制在体制内办展是否可行,我曾经将信将疑,但尝试起步居然成功了——2012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年度展”好评如潮,学院的学术与专业诉求得到极大尊重。
  举办年度展当然需要每一届的不同面貌。如果说第一届年度展显现了学院学术与专业诉求的高度,让富于创造性的造型艺术在“形象的对视”中尽显张力,尽显艺术家的创造力度,第二届年度展则既要与上届拉开距离,又要与上一届形成关联,以显现持续。首先,就是主题设定——“视觉的维度”,与上届年度展主题“形象的对视”构成可持续的应对。进而,2013年“年度展”试图着眼于学院丰富多样的创作资源,以及当代视觉文化背景下的视觉维度,展现出作品的丰富多样,这显然构成与上一届的极大反差!2013年“年度展”形态发生的巨大变化,或许恰恰成为学院年度合乎内在逻辑演绎的外化形式,显示出年度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生逢一个多元时代,艺术的一个当代重要特征就是多样化的共生。2013年“年度展”正是对一种共生形态的视觉表达与思想诠释。创作性是视觉艺术的生命之源,创作状态成为年度展作品选择的重要依据。中青年教师顺理成章地成为被选主体,他们的作品更大胆、更自由,更富敏锐性与想象力,尤为可贵的是,大多数年轻艺术家尚未被名利羁绊,进而展现出对艺术的基本忠诚,在生存多艰的时代,这种对待艺术的爱是特别值得珍视的。
  视觉艺术维度或共生,还表现为对界限的打破,打破学院的专业界限,打破专业的固有模式界限,打破自身与外界、学院与社会、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还要打破体制、身份地位、个人内心的界限,从而展现更加自由和富有创建的艺术创作。
  让不同专业、媒介、形态、观念的艺术作品共处一个空间,共享一个展览,共存一本画册。实现这样的想法,是一种挑战和冒险。2013年“年度展”最终确定的58位参展艺术家几乎涵盖了上大美院的所有专业,从材料、技术、方法、观念等不同艺术层面多样呈现了学院诸多专业的创作资源。我将之归纳为装置、雕塑、版画、水墨、岩彩、油画、摄影、陶艺、玻璃、首饰、漆艺、扇面12大类别,这样的分类更意在表达学院教学与创作的资源特点及现状。
  当下,当代艺术成为时尚标签,却又常常名不副实。2013年“年度展”作品不能贸然称作当代艺术,也实无必要急于使用当代艺术来非此即彼地给予定义。但是,有一条标准可以成为底线而不是标高,就是当下性,作品的当下性表现在作品的内在逻辑与当代社会、当代世界(当然也包括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史)是否相关,这将成为作品背景的现象学、社会学关联,进而是一种精神史、思想史、文化史关联。
  在这个多元泛滥的时代, “视觉的维度”不该是多样与多元的浅表注解,而是凭借了艺术家活跃敏锐又独具想象的创作,揭开多元时代、多样现实的内在逻辑,呈现艺术与生活的丰富触须与复杂结构,实现艺术创作的内在深度、外在广度、自身厚度与温度。同时,展示出学院艺术的共生空间与当代路径,以图实现学院“年度展”的当代判断与文化自觉。
其他文献
摘 要: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对教育教学的最好诠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异来组织有序的教学,使得每个学生获得最大化的有效教育。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进行不同的教学,这样才能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获得最佳的发展。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有进行分层教学,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才能为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因材施教
2011年的中国艺术市场充满了戏剧性:从上半年春拍各大拍卖公司总成交额均达到历史巅峰,到下半年秋拍各自相继出现总成交额、成交率与单件拍品成交最高纪录的大幅下滑。这种戏剧
《舌尖上的中国》是CCTV首次推出的高清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60个地域。《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下称《舌尖1》)2012年4月1
上海动画行业应该紧跟时代需求,充分借助东方梦工厂落户上海的有利时机,既出作品又出人才,“借鸡生蛋”培养了解国际电影市场和生产流程的一流团队,同时聘请国外行家与本市影视特色学校合作,力争经过三、五年的培育训练出一流团队,建立全国影视特效基地重振上海动画雄风。  人类的生活需要做梦,动画就是创造梦想的艺术,动画就其本质而言具有无限创造的可能性。动画是由传统艺术与新兴科技发展而来,是艺术家耕耘的土壤,更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迅速发展的态势,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非公企业档案工作亦逐渐受到各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并纷纷在私营企业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