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z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一种含蓄、间接的教育方法,只要求学生接收暗示信息,是在没有苛求、没有冷战、没有对峙、没有对抗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效果越好。”将暗示教育法应用于班级管理,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调整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动,在“润物无声”中收到比直言不讳的正面教育更佳的教育效果。
  一、精心布置,巧用环境暗示
  好的环境能使人身心舒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差的环境则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可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温馨、整洁富有特色的班级环境。如制定符合班级特色的班风、班级公约、学习评比栏、名人名言等张贴在墙壁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感受到班级的文化氛围。另外还可以利用板报等形式宣传学校或班级近期的活动主题,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及班级活动照片,使学生融入班集体,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督促值日生每天及时打扫好班级卫生,注意物品摆放整齐,并带来绿色植物进行班级美化,给学生创设一个舒畅的、积极的、向上的、奋斗的环境。
  二、抓住契机,善用言语暗示
  既然是“暗示”,就不能用言语直接表态进行表扬或批评,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点”出来,让学生心领神会。班主任对不同性格、不同气质、不同表现的学生要用恰当的方式,用合适的语言进行暗示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这样就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更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例如:学校艺术节中班歌比赛前,有些同学担心唱不好,怕被笑话,顾虑重重,思想压力大。为了缓解她们的心理负担,力求最佳表现,我想了很多。如果直言相劝:“你们大胆唱好了,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这非但不能消除同学的顾虑,反而更加重了他们的压力。比赛之前,我兴奋地对他们说:“其他老师走过我们班,听到我们的歌声,都说唱得很好,去比赛绝对没有问题的,我也是这么想的,只要我们再自信些,一定能成功的。”他们一听都高兴地笑了,还一个劲地问:“真的吗?真的吗?”我给了他们肯定的回答。比赛结束,他们以投入的表演,自信的表现,赢得了比赛的冠军。
  三、身体力行,活用动作暗示
  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达到教育目的。一个示范性的体态语言比口头的教育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如每天早场的出操队列一直是班主任们头疼的问题,一直苦恼于同学们的走路姿势,示范的视频看了一遍又一遍,活動课上练习了一次又一次,但一走起来又忘了。在这种情况下,每天出操时,我总是和班级队伍一起认真、规范地行走在跑道上,看到我规范的姿势,开始几个听话的同学们都跟着学了,慢慢地,全班同学都自觉起来了,谁的动作更规范到位,成了他们比赛的内容。他们在这种无声的行动中受到了教育,在无形中就养成了规范行走的良好习惯。很多情况下,教师辅之以适当的体态语言,如对学生的正确行为点点头,竖起一个大拇指;当学生伤心失落时,摸摸小脑袋,拍拍肩膀,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支持与鼓励,对学生的教育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仔细观察,会用心理暗示
  心理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影响整个人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良好的心理环境能促使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反之,则使学生烦闷消沉。因此,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班级里一个女生作业拖拉,还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和平时学习积极、乐于助人的表现完全不符。为此,我联系了家长,得知原来是因为妈妈生了个小妹妹,她总觉得父母不再疼爱她了,在家经常和父母闹别扭。当我找到了症结之后,和她进行了一次交谈,让她明白了虽然多了个小妹妹,但父母对她的爱并没有减少,而且作为姐姐,她应该为家里多了一名成员而感到高兴。同时我还在班级里开展了一个调查活动:你们希望家里多一个弟弟或妹妹吗?为什么?哪些同学家里有弟弟妹妹的?你们爱他们吗?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让她感到作为一个姐姐是多么自豪。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尽管她没有主动找我来说过什么,但从她完成作业和与同学相处的情况来看,她心里的那个结松了,中午吃水果她还能想着带回家和妹妹一起吃。
  可见,在一定的条件下,暗示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巧妙无痕地利用暗示教育法,处理好正面教育和暗示教育的关系,一定能够能有助于尊重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班级管理。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
其他文献
“六年前一个并未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开启了我另一段崭新的人生。在这个群体工作的时间越长,我越发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是正确的,越发感恩老天,在我糊里糊涂的抉择中,一直帮我修正前行的方向,一直推动着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感谢六年前的我,让我认识了一群新的朋友,新的同事,建立了新的友谊,展开了新的研究工作。我的人生经历,原本已是隐见结局,如今却跳出了无数的变数和未知,一个又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吸引着我,让我
摘 要:文章首先对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内涵作一界定,然后分析档案数据库的特点,重点提出有关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宏观政策、开发程序及安全问题等方面的几点思考,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的良好前景。  关键词:档案专题数据库信息化 政策问题 开发程序需求分析    栏案专题数据库建设是信息化时代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项创新手段与重要途径,也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之一。研究信息
《教育的目的》是英国教育家弗雷德·诺思·怀特海关于教育的经典著作,成书于1929年,全书每个篇章都是精品,可谓字字珠玑,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深刻教育思想,即便在今天看来,仍然闪耀着不朽的智慧光芒。  生命:“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必须警惕学校办学目标的异化。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应该是为了促进人的自我发展,远离名利之争。身在其中,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来自师长的善意,
[摘 要] 利用错题既是教师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但在实际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故结合教学实践从“学生错题利用的价值”及“学生错题利用的路径”两方面进行阐述,通过“集错”“说错”与“延错”的三个利用路径,真正使学生利用好错题。   [关键词] 集错;说错;延错;学生错题  一、学生错题利用的价值  1. 利于学生复习与反思的实施  笔者发现学生在复习时常常找不到复习资料,只是机械化地刷题
[摘 要] 入选教材的文本都蕴藏着丰富的价值资源,零星地散落在文本的字里行间。阅读教学如果围绕着这些教学资源,逐一展开教学,就会使得整节课始终处于一种支离破碎的尴尬局面,而设置典型的统整板块,将同质的资源联结起来,就可以使零散的资源不断聚焦。本文提出要罗列类群词串,消除文本理解障碍;规整表达策略,统整文本训练资源;转换文体形式,内化运用信息素材。   [关键词] 罗列词串;规整表达;转换文体;统
本报北京8月27日讯,教育部今天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对去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各项数据作了全面统计。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71万所,比上年增加0.70万所,增长1.33%;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9亿人,比上年增加674.48万人,增长2.39%;专任教师1792.97万人,比上年增加60.94万人,增长3.52%。  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新增劳
[摘 要] 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对教材文本的误读、浅化现象,以《司马光》教学片段为例,从尊重学生多元体验与尊重文本主旨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正确解读教材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语文教材;文本解读;尊重  课堂教学必须忠于教材,课堂学习内容必须以教材为本,不得以“用好教材”为名,轻易取舍内容,或浅化内容。然而,当前在教材解读上存在这样一种倾向性,即强调学生的独特见解,忽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有的能切中
[摘 要] 文章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挖掘人文资源、情境创设、把握历史启示的作用和课文探究延伸等方面论述了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 初中历史;人文素养;渗透与提高  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的灵魂,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也体现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在人的成长阶段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目的地渗透人文素养的
对《档案管理》杂志几个细节问题的建议 一笔谈    《档案管理》杂志非常重视读者意见,然而读者来信往往把重点放在评论杂志的文章主题、栏目设置等内容方面,最近论坛中也有人提及增加收稿日期等细节问题,本人特就杂志形式上的几个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建议一:增加论文的作者简介、收稿日期等详细情况。《档案管理》目前仅有的有关作者的信息是在文章结尾署上作者的单位,但这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当3位以上的作者合作
蔡总编:  最近,我看到一则报道,说的是有的观众批评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快成“一家讲坛”了。对于这个问题,《百家讲坛》的编导说,只要观众喜欢,收视率不减,就行。我觉得此话有理,对于办好《档案管理》也有借鉴。(蔡:也是一种理由。)  “百家讲坛”是由一家一家汇聚而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同时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只要有收视率,说明栏目办得就不错。(蔡:这是定位问题。《档案管理》的定位是以业务指导性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