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校,学生既是主体部分又是主要的被管理对象,鉴于学生在高校中的特殊地位,学生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拥有一定的权利和责任。因此,让学生参与到高校教学管理中,这对于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利于平衡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等。在此,本文先从分析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参与的必要性入手,进而探讨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参与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高校 教学管理 学生 参与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8-0090-02
一直以来,高校的发展及人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高校自身教学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但鉴于学生是高校中的主体部分,因而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学生也是主要的被管理对象,于是在现代化教学注重人本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应当提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构建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模式。这是由于学生在高校中拥有一定的权利,如知情、选择、反馈、评价等,因而高校注重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一方面可为学生权利的实现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又可促进与推动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这可谓是一个双赢的发展方向与策略。
一、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参与的必要性
1.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以往的应试教育中,高校教育大多以灌输模式为主,在实际教学与管理中一贯遵循固定的教学计划来执行,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学生易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消极的不良现象,不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而且还会严重影响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不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当中,让学生在了解高校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与自身需求来提出相关建议。如此,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育权利,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高校的整体教学管理。
2.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高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就是为了辅助与督促教学,通过不断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培养与输出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高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这样一来学生既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被管理对象,又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管理主体,如此学生的利益与高校教学管理密切关联,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提高,学习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了激发。于是乎,高校教学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够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学生也能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这对于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3.实现和谐高校的构建及发展
高校教学管理令学生参与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实现和谐高校的构建及发展。因高校教学管理中加入了学生的参与,从而均衡了以往高校教学管理权的分配,使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教师、学生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组成部分,实现三者之间的配合和制约。如此,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与落实教学管理时,为兼顾管理工作人员、教师、学生三方的共同利益,为有效避免三方之间产生矛盾冲突,这就需要三方通过共同参与来商讨各种教学规划的制定、落实,以保障高校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由此可见,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利于建立融洽的氛围,实现和谐校园的构建及发展。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参与模式的构建
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参与模式的构建其根本目标是为了满足学生对教学知情、教学选择、教学反馈、教学评价等的各方面发展需求,使学生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权利,又有效促进高校的教学管理。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构建学生参与模式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ECE模式的建立
大部分高校以往的教学管理中并未引入学生参与,所以容易产生教、学、管三方权力失衡的问题,针对该现象教育领域提出了ECE模式。ECE模式,全称为Election Consultation Evaluation ,中文翻译为选择、研讨、评价。其中,价值引导、自主构建是ECE模式的教育意义,该模式的提出与应用是建立在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基础上,致力解决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方之间的权力失衡问题,最终实现三方在权力上的制约与平衡。关于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ECE模式的构建,主要采用分层参与、梯级推进的金字塔框架结构,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有教学知情、教学选择、教学反馈、教学研讨、教学评价、教学决策,这六大内容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ECE模式以梯级递增的方式呈现,管理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参与学生的数量也由多到少,学生享有权力由小到大,学生参与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学生在参与高校教学管理中拥有了解教学计划、提出教学建议的各项权利,以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
2.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参与教学管理信心
在人本教育理念中,学生具体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权利与义务,不过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自身拥有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权利,还有许多学生认为在高校计划体系管理下没有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机会。如此可见,高校在建立学生参与教学管理ECE模式的同时,需要重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参与教学管理的信心。首先,高校应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参与教学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身为高校重要一份子的责任感。其次,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相关方面的教育与培训,一方面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自信心。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充当高校的“传声筒”,因此在ECE模式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参与教学管理信心非常必要。 3.建立健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相关保障机制
高校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是民心所向,但由于学生的权利与利益缺乏相应的有效保障,所以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大多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参与到高校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建立健全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相关保障机制,这是实行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ECE模式的一大满足条件。一方面,针对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ECE模式应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现行的高等教育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事宜,所以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法律意识的提高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相关教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学生积极参与高校教学管理提供了保障和依据,通过完善高校内部相关的教学管理章程来规范各项管理工作,通过人力、财力、物力的大力支持为教学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如此,通过建立健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相关保障机制,以确保学生的权利能够顺利行使。
4.完善激励机制以增强学生参与管理的实质有效性
高校教学管理学生参与ECE模式构建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自主性、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实质性与有效性,这还需要完善学生参与管理的激励机制。对此,结合高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完善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激励机制:一是赋予学生干部、代表参与教学管理的职责,以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主体性意识;二是设立相关评奖项目,对积极参与教学管理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荣誉,进而调动学生的参与动力;三是采取学分考核方式,高校可开设相关的选修课与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即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及参与管理能力;四是开展志愿者活动,高校号召学生干部、共青团员等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引导更多学生自愿参与教学管理的志愿者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实质有效性。
5.积极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监督作用
良好、有效的监督能够提高参与人员的工作意识,从而保障相关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所以在构建高校教学管理学生参与ECE模式时,应当注重积极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监督作用。高校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完善学生信息员制度,一方面通过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监督水平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由学生组成的信息员监督作用,通过学生信息员深入学生群体收集相关教学管理的建议、意见,从而及时得到管理的反馈信息。总之,加强监督、建立良好的信息循环系统,这利于实现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高校教学管理中加入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高校将学生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被管理对象与管理主体,构建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的参与模式,一方面平衡教学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与教学管理者、教师来共同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最终实现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慧琴,李中凯.高校教学管理中关于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23-223
[2] 林凯.如何使网络化教学管理软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发挥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233-234
[3] 谷自力.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223-224
[4] 李紫薇.关于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28-130
【关键词】高校 教学管理 学生 参与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8-0090-02
一直以来,高校的发展及人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高校自身教学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但鉴于学生是高校中的主体部分,因而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学生也是主要的被管理对象,于是在现代化教学注重人本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应当提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构建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模式。这是由于学生在高校中拥有一定的权利,如知情、选择、反馈、评价等,因而高校注重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一方面可为学生权利的实现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又可促进与推动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这可谓是一个双赢的发展方向与策略。
一、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参与的必要性
1.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以往的应试教育中,高校教育大多以灌输模式为主,在实际教学与管理中一贯遵循固定的教学计划来执行,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学生易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消极的不良现象,不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而且还会严重影响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不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当中,让学生在了解高校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与自身需求来提出相关建议。如此,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育权利,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高校的整体教学管理。
2.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高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就是为了辅助与督促教学,通过不断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培养与输出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高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这样一来学生既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被管理对象,又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管理主体,如此学生的利益与高校教学管理密切关联,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提高,学习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了激发。于是乎,高校教学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够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学生也能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这对于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3.实现和谐高校的构建及发展
高校教学管理令学生参与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实现和谐高校的构建及发展。因高校教学管理中加入了学生的参与,从而均衡了以往高校教学管理权的分配,使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教师、学生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组成部分,实现三者之间的配合和制约。如此,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与落实教学管理时,为兼顾管理工作人员、教师、学生三方的共同利益,为有效避免三方之间产生矛盾冲突,这就需要三方通过共同参与来商讨各种教学规划的制定、落实,以保障高校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由此可见,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利于建立融洽的氛围,实现和谐校园的构建及发展。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参与模式的构建
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参与模式的构建其根本目标是为了满足学生对教学知情、教学选择、教学反馈、教学评价等的各方面发展需求,使学生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权利,又有效促进高校的教学管理。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构建学生参与模式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ECE模式的建立
大部分高校以往的教学管理中并未引入学生参与,所以容易产生教、学、管三方权力失衡的问题,针对该现象教育领域提出了ECE模式。ECE模式,全称为Election Consultation Evaluation ,中文翻译为选择、研讨、评价。其中,价值引导、自主构建是ECE模式的教育意义,该模式的提出与应用是建立在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基础上,致力解决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方之间的权力失衡问题,最终实现三方在权力上的制约与平衡。关于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ECE模式的构建,主要采用分层参与、梯级推进的金字塔框架结构,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有教学知情、教学选择、教学反馈、教学研讨、教学评价、教学决策,这六大内容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ECE模式以梯级递增的方式呈现,管理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参与学生的数量也由多到少,学生享有权力由小到大,学生参与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学生在参与高校教学管理中拥有了解教学计划、提出教学建议的各项权利,以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
2.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参与教学管理信心
在人本教育理念中,学生具体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权利与义务,不过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自身拥有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权利,还有许多学生认为在高校计划体系管理下没有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机会。如此可见,高校在建立学生参与教学管理ECE模式的同时,需要重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参与教学管理的信心。首先,高校应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参与教学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身为高校重要一份子的责任感。其次,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相关方面的教育与培训,一方面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自信心。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充当高校的“传声筒”,因此在ECE模式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参与教学管理信心非常必要。 3.建立健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相关保障机制
高校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是民心所向,但由于学生的权利与利益缺乏相应的有效保障,所以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大多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参与到高校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建立健全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相关保障机制,这是实行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ECE模式的一大满足条件。一方面,针对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ECE模式应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现行的高等教育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事宜,所以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法律意识的提高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相关教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学生积极参与高校教学管理提供了保障和依据,通过完善高校内部相关的教学管理章程来规范各项管理工作,通过人力、财力、物力的大力支持为教学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如此,通过建立健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相关保障机制,以确保学生的权利能够顺利行使。
4.完善激励机制以增强学生参与管理的实质有效性
高校教学管理学生参与ECE模式构建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自主性、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实质性与有效性,这还需要完善学生参与管理的激励机制。对此,结合高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完善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激励机制:一是赋予学生干部、代表参与教学管理的职责,以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主体性意识;二是设立相关评奖项目,对积极参与教学管理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荣誉,进而调动学生的参与动力;三是采取学分考核方式,高校可开设相关的选修课与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即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及参与管理能力;四是开展志愿者活动,高校号召学生干部、共青团员等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引导更多学生自愿参与教学管理的志愿者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实质有效性。
5.积极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监督作用
良好、有效的监督能够提高参与人员的工作意识,从而保障相关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所以在构建高校教学管理学生参与ECE模式时,应当注重积极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监督作用。高校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完善学生信息员制度,一方面通过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监督水平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由学生组成的信息员监督作用,通过学生信息员深入学生群体收集相关教学管理的建议、意见,从而及时得到管理的反馈信息。总之,加强监督、建立良好的信息循环系统,这利于实现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高校教学管理中加入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高校将学生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被管理对象与管理主体,构建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的参与模式,一方面平衡教学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与教学管理者、教师来共同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最终实现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慧琴,李中凯.高校教学管理中关于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23-223
[2] 林凯.如何使网络化教学管理软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发挥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233-234
[3] 谷自力.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问题与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223-224
[4] 李紫薇.关于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