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大户生产效益初探

来源 :蚕桑茶叶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she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靖江的栽桑养蚕业由来已久,但是这个传统副业却至今没有成为靖江的支柱产业,究其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小农经济的格局使蚕桑难以发挥出它应有的经济效益.为了改变我市蚕丝业不景气的现状,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蚕桑大户的养蚕模式.所谓蚕桑大户是指引导部分有资金、有头脑、肯吃苦的人以合资或独资方式,承包一定面积的桑园(6670m2以上)的养蚕模式,这种生产模式是对传统生产模式的革新,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其他文献
1 推广、普及茶树良种的现实意义良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良种通常都具有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强抗逆性的特点,在相同的自然条件和管理水平下,良种比一般
广西茶叶生产,解放初期茶园面积0.14万hm2,产量0.16万t,20世纪后期达到2.75万hm2,2000年产量超过2万t.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历史原因,过去茶园缺乏整体规划,全部采用种
我站的催青室蚕种发放面广,涉及9个乡镇300个行政村,既有水乡平原,又有丘陵山区,东西部在饲养规模、水平、操作习惯及观念上相差极大.蚕种催青发放工作既要照顾到地方特点,又
文学主体间性的生成来自于文学交流的审美实践,张竹坡的小说评点展示了评点家强烈而自觉的主体间性意识。在《金瓶梅》的评点中,张竹坡与作者达成了“高山流水”式的共通之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