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一直是各高校针对学生全面发展所开展的重要工作。在习近平“精准扶贫”理论指导下,民办高校发展对新时期资助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文章通过对旧资助模式的讨论,探索符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模式,提出适合民办高校其自身需求和发展的 “精准资助”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精准资助;民办高校;消费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章編号:2095-624X(2019)04-0032-01
一、民办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现状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界限模糊,现有政策实施方案不完善
在民办高校教育资助中,国家投入、当地经济发展、学校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着高校的资助效果,而资助效果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素质教育成长与发展息息相关。通过调查发现,民办高校了解贫困大学生信息的途径有限,学生家庭困难真实度有待考察,学生的贫困资助证明相对容易获得,个别人员利用人情关系以及制度漏洞开具不符合事实的贫困证明。这些现象既影响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准确性,让部分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能享受国家资助,也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健康发展。
2.民办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帮扶能力有待提高
国家政府提供的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勤工助学岗位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另一个重要经济来源。但民办高校本身能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十分有限,除了学校内部有限的固定岗位,学生普遍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周边工作,这些工作多为课后家教、传单发放、外卖配送等,单位时间报酬极低,学生没有合同保障甚至人身安全也会受到威胁。较长的工作时间势必会与学生学习发生冲突,长此将会导致学生陷入学业、生活两难的恶性循环。
二、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效果的提升对策与建议
1.制定精准的资助体系并不断完善资助办法
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条款以及制度作依据,不应仅仅通过证明文件等判定学生受资助程度。民办高校应建立学生档案,通过学院、辅导员谈话观察等了解学生家庭真实状况、日常开支等,全方位精准判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校要严格规定申请奖助学金的学生条件,按档划分资助级别。建立精细资助体系制度的同时,根据国家政策、学生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力使有限的学生资助款项真正发放到有需要的学生手里。
2.优化学生资助结构、加强学生资助效率
高校大学生资助的最主要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进入高校的学生,民办高校也是如此,因此,这就需要优化学生资助结构,落实经济方面援助的效果。针对学生个人制订帮扶计划,不仅帮助学生解决经济问题,同时还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帮扶,提升奖助学金的使用效率,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3.实现精准资助,帮扶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为了更加精准地掌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民办高校要通过多角度调查考证,建立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评价体系。同时,民办高校要做到资助理念的创新性变革,创建由学校资助到学生自我帮助。另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要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诚信与感恩的基本文化素质,对学生予以更多的精神关怀与帮助,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正视自我,积极向上地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三、结语
在新形势新时期的要求下,民办高校的学生资助体系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问题,转变资助方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符合学生的内心需求、发展需要的资助体系,让资助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发展成才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潘期辉,杨妮.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精准扶贫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20).
[2]宋莉.贫困大学生资助评价的大数据运用前景探究[J].智库时代,2018(44).
关键词:精准资助;民办高校;消费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章編号:2095-624X(2019)04-0032-01
一、民办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现状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界限模糊,现有政策实施方案不完善
在民办高校教育资助中,国家投入、当地经济发展、学校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着高校的资助效果,而资助效果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素质教育成长与发展息息相关。通过调查发现,民办高校了解贫困大学生信息的途径有限,学生家庭困难真实度有待考察,学生的贫困资助证明相对容易获得,个别人员利用人情关系以及制度漏洞开具不符合事实的贫困证明。这些现象既影响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准确性,让部分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能享受国家资助,也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健康发展。
2.民办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帮扶能力有待提高
国家政府提供的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勤工助学岗位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另一个重要经济来源。但民办高校本身能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十分有限,除了学校内部有限的固定岗位,学生普遍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周边工作,这些工作多为课后家教、传单发放、外卖配送等,单位时间报酬极低,学生没有合同保障甚至人身安全也会受到威胁。较长的工作时间势必会与学生学习发生冲突,长此将会导致学生陷入学业、生活两难的恶性循环。
二、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效果的提升对策与建议
1.制定精准的资助体系并不断完善资助办法
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条款以及制度作依据,不应仅仅通过证明文件等判定学生受资助程度。民办高校应建立学生档案,通过学院、辅导员谈话观察等了解学生家庭真实状况、日常开支等,全方位精准判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校要严格规定申请奖助学金的学生条件,按档划分资助级别。建立精细资助体系制度的同时,根据国家政策、学生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力使有限的学生资助款项真正发放到有需要的学生手里。
2.优化学生资助结构、加强学生资助效率
高校大学生资助的最主要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进入高校的学生,民办高校也是如此,因此,这就需要优化学生资助结构,落实经济方面援助的效果。针对学生个人制订帮扶计划,不仅帮助学生解决经济问题,同时还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帮扶,提升奖助学金的使用效率,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3.实现精准资助,帮扶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为了更加精准地掌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民办高校要通过多角度调查考证,建立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评价体系。同时,民办高校要做到资助理念的创新性变革,创建由学校资助到学生自我帮助。另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要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诚信与感恩的基本文化素质,对学生予以更多的精神关怀与帮助,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正视自我,积极向上地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三、结语
在新形势新时期的要求下,民办高校的学生资助体系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问题,转变资助方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符合学生的内心需求、发展需要的资助体系,让资助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发展成才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潘期辉,杨妮.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精准扶贫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20).
[2]宋莉.贫困大学生资助评价的大数据运用前景探究[J].智库时代,20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