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的概念由狭义而广义,先指美欧,继指美欧日,进指以七国集团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和发达国家阵营。西方国家在政治和文化上有一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一个多边主义的协调机制和规则,并力图把这一机制和规则推向全球。在冷战背景下,西方盟国出于共同的利益考量,其争执与分歧整体上是按实力超群的美国节奏进行协调。冷战后,西方也多次显示了针对重大国际问题的集体行动力。但是,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和永久的本国利益”。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的这句“名言”,可谓准确表达了西方国家的外交理念与原则。当前,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美国统治力的下降,非传统安全问题、全球和区域治理问题的日益突出,西方国家在经济、文化、地缘政治问题、价值观等方面的不一致、分歧和矛盾,甚至冲突开始显现出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国内受中产阶级萎缩、贫富分化加剧的影响,普通大众对现状普遍不满,新一轮民粹主义由此崛起,成為影响欧美政局的一股巨大力量。西方国家之间对外经济政策分化加剧,冲突增加,欧盟以及日本、加拿大等国同美国的对外经济合作理念出现错位,矛盾加深。一部分国家倾向于实施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将国际合作拒之门外;而多数国家则主张继续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虽然美欧日等西方国家之间的“分合关系”同美国与中俄等“战略竞争对手”之间的“竞合关系”只是一字之差,内涵却有着天壤之别。西方盟国合作与分歧并存,团结与竞争同在。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是固化的,是暂时的,是可以妥协、克服的。一旦遇到原则问题、关键问题,在平衡战略利益、核心利益的时候,西方国家的国际主义战胜民族主义的可能性,要大于东方国家的国际主义击败民族主义的可能性。比如,在中美贸易战打得正酣之际,美欧之间达成“三零”协议(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欧盟与日本也达成自由贸易协议。虽然同中国存在非常密切的经贸联系,但是欧盟和日本并没有与中国结成反对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统一战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因为中国政府深知在当今世界,任何政府、组织和个人都不可能独自应对国际上的各项挑战,而是需要通力合作。无论国际、地区还是行业问题,都不可能孤立地得到解决,而是需要制定“系统性方案”。我们要高举发展的旗帜,坚持和平、共同、科学、可持续性发展,以彼此的成功为相互的机遇,寻求各国最大利益公约数,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要以“一带一路”为抓手,从周边开始,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拓展友好合作,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更深层次的全球化,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期特别策划“西方国家间的合作与分歧”,特邀各方专家围绕西方盟国之间关系的基调与演变、西方的协调传统及其危机、大国博弈中的全球产业链分化重构、美日关系的嬗变轨迹、难民问题与欧洲的认同危机、英国脱欧与欧洲一体化的新思考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敬请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国内受中产阶级萎缩、贫富分化加剧的影响,普通大众对现状普遍不满,新一轮民粹主义由此崛起,成為影响欧美政局的一股巨大力量。西方国家之间对外经济政策分化加剧,冲突增加,欧盟以及日本、加拿大等国同美国的对外经济合作理念出现错位,矛盾加深。一部分国家倾向于实施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将国际合作拒之门外;而多数国家则主张继续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虽然美欧日等西方国家之间的“分合关系”同美国与中俄等“战略竞争对手”之间的“竞合关系”只是一字之差,内涵却有着天壤之别。西方盟国合作与分歧并存,团结与竞争同在。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是固化的,是暂时的,是可以妥协、克服的。一旦遇到原则问题、关键问题,在平衡战略利益、核心利益的时候,西方国家的国际主义战胜民族主义的可能性,要大于东方国家的国际主义击败民族主义的可能性。比如,在中美贸易战打得正酣之际,美欧之间达成“三零”协议(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欧盟与日本也达成自由贸易协议。虽然同中国存在非常密切的经贸联系,但是欧盟和日本并没有与中国结成反对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统一战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因为中国政府深知在当今世界,任何政府、组织和个人都不可能独自应对国际上的各项挑战,而是需要通力合作。无论国际、地区还是行业问题,都不可能孤立地得到解决,而是需要制定“系统性方案”。我们要高举发展的旗帜,坚持和平、共同、科学、可持续性发展,以彼此的成功为相互的机遇,寻求各国最大利益公约数,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要以“一带一路”为抓手,从周边开始,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拓展友好合作,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更深层次的全球化,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期特别策划“西方国家间的合作与分歧”,特邀各方专家围绕西方盟国之间关系的基调与演变、西方的协调传统及其危机、大国博弈中的全球产业链分化重构、美日关系的嬗变轨迹、难民问题与欧洲的认同危机、英国脱欧与欧洲一体化的新思考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敬请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