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加速器日质控数据分析及过程评估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对加速器日质控(QC)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使用晨检仪的QC过程进行评估。

方法

加速器、晨检仪校准后分别收集由技师、物理师摆位的100组、30组QC数据,设备第2次校准后再次收集技师摆位的QC数据100组,分析两次校准后技师摆位数据(各100组)的归一化信噪比的变化规律。使用由技师和物理师摆位的QC数据(各30组)绘制控制图,比较中心线位置和上下控制线范围的不同。计算由技师、物理师摆位的3个组日QC的过程能力指数。

结果

两次校准的技师摆位数据归一化信噪比均为前6周变化较大,6~8周后趋于稳定,8周后逐渐变小。物理师摆位的QC数据在输出量一致性方面,上下控制线范围更窄;在平坦度、对称性方面,中心线更接近目标值0。对输出量一致性、平坦度方面,3个组日QC的过程能力指数均满足≥1要求;对称性Transverse方向均不满足。

结论

应采用30~40个数据点绘制加速器日QC过程的控制图。QC过程应由相对固定且较少的QC人员完成,检测项目也应设置更适合的容差。

其他文献
临床研究是医学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十年来,国际泌尿外科领域在临床研究方面有一些突破性的成果,然而我国泌尿外科临床研究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全国的泌尿同道应该把临床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从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这个情怀出发,把临床研究作为我们的重点工作。我们可以从真实世界临床研究、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转化医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大力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临床研究过程中要采取规范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精索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例患者行精索肿物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确诊为精索神经鞘瘤。精索神经鞘瘤属于罕见病例,最佳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术后应严密随访。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在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北京和睦家医院等19家医疗中心收治的8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诊断包括肾肿瘤78例,膀胱癌2例,肾上腺肿瘤2例,肾囊肿1例,前列腺癌1例,汗腺癌淋巴结转移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盆腔转移瘤1例。其中,32例接受标准腹腔镜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LPN)27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
回顾分析1例膀胱大细胞未分化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加强对该病的认识。膀胱大细胞未分化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须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肿瘤侵袭性强、进展快,治疗上以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为主。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血脂代谢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医院收治的接受内分泌治疗且随访数据完整的255例老年(≥65岁)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76(65~92)岁。PSA(58.15±9.62)ng/ml,其中<10 ng/ml者101例,10~20 ng/ml者62例,>20 ng/ml者92例。所有患者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的可行性和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9年8月41例行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北京朝阳医院31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例。年龄平均59(44~78)岁。体质指数平均25.3(20.1~34.7)kg/m2。Charlson合并症指数评分平均3(2~6)分。术前检查均无尿道狭窄
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是常见的泌尿系畸形之一,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极少部分病例合并输尿管梗阻,导致肾积水呈囊状结构,临床上易与单纯性肾囊肿相混淆。本文报道1例右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伴下位肾巨大肾积水患者,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目的计算MRI引导近距离治疗中磁场对Bebig型60Co HDR放射源周围剂量以及碰撞比释动能分布的扰动,判断在不同强度磁场下应用此型号放射源进行近距离治疗可行性。方法基于蒙特卡洛Geant4软件,建立Bebig型60Co近距离治疗源模型,然后置其于尺寸为10cm×10cm×10cm的均匀水模体中,并沿着x、y、z轴向划分大小为0.2mm×0.5mm×0.5mm的体元。在x轴向上分别施加磁场强度为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的复发模式及其影响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5年间确诊的行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及随访资料完整可分析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275例。分析新辅助联合手术治疗后复发的模式、复发时间、复发部位及影响复发的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率,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3~84个月),术后首次复发中位时间为10.6个月(2.0~6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患者治疗模式变化、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2013年收治的866例女性患者资料。DCIS患者631例,DCIS-MI患者235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控(LC)、无瘤生存(DFS)、总生存(OS)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DCIS及DCIS-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