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周国平说:“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阅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为读者的。”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文章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
题解
这道题的材料引导同学们思考:阅读什么才是真阅读?怎样阅读才是真阅读?怎样的人是真读者?读者只能是学生、学者、知识分子吗?
回答的角度是多方面的。从“读书的对象”“读书的范畴”“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效果”等角度出发,同学们都可以完美回答上述问题。材料指向“深阅读”与“浅阅读”的不同,指向“有品位地阅读”与“消遣性地阅读”的区别,也指向“选择性阅读”与“盲目性阅读”的差别,也指向阅读对象的身份与阅读效果的不一定对等的结果等。诚如周国平所言:“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三个特征: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第二,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选择其中一方面来立意,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辩证地阐释。
所以,同学们可以叙述自己的阅读经历和阅读体验,阐述在阅读中自我提升的感受;可以记叙熟悉的他人的阅读故事,以及对自己的深刻触动;也可针对阅读领域的乱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得出积极向上的结论。
最后提醒同学们:生活就是一本无字书,你的阅读眼光可以延伸到大千世界、人类社会,那么作文的选材范围就更广阔了。
学生例文
让灵魂去阅读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实初集团百官中学初三王界霖
指导教师李彩霞
一个雨后的下午,我在车站等车。
车站里只有我,心中有些落寞,便从口袋里取出一本诗集,轻轻翻开,正好看到余光中的《雨》:等你,在雨中……我的心中一下子迸发出惊喜,雨中等车的失落感随之消散。我在等谁呢?是终将到来的汽车,还是静候晴天,或等待另一位孤獨的读者?
文字安安静静地组成一行行长短句,恰如眼前簌簌而下的雨丝,诗句和眼前的图景交织在一起,让人释然又惬意。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撑着雨伞,如一朵朵飘荡的云,哪个人会心心念念着一本旧书?
我对现代诗兴趣很浓。我读顾城,从“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中,读出他的坦诚自然;我读木心,从“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中发现,心灵随他在旧时光里“牧心”(木心字牧心);我读汪国真,从“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走过漫长的黑夜便是黎明”中,读出他的自勉……
那些从容不迫、不紧不慢的一行行诗句,如同安静纯洁的雪滋养了我的灵魂。
中国人因读中国诗而深邃了,中国诗因被中国人读而优美了。
现代抒情诗在我日复一日的阅读中变得通透,或许一位读者就应该读透一种文字。
一个夜晚,细密的雨又纷纷飘落。这时,我居然打开窗,把书放到窗边来读,窗外的城市被黑夜包裹,街灯灯光映照得街道清清楚楚。
这时,我轻声朗读顾城的一首小诗:“夜的深处,是密密的灯盏……再见,为了再见……”
细雨落在泛黄的书页上,犹如淡雅的书笺,多了一份祥和,我忽然想起那个雨天在车站阅读的情景……
原来,所谓读者,不过是将文学当作生活,让书页在这尘世间构筑出丰盈的内心世界,让灵魂安宁。原来,能让自己在书中与从前的自己相会,与将来最美的自己邂逅,也许这是读者的本性。
教师点评
微雨的午后,车站等车的学子,把把流动的小伞,手捧诗集的迷醉神情,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小作者善于描绘环境和场景,所以文章读来有丰富的画面感。读顾城的坦然而自然,读木心的随意而舒缓,读汪国真的自勉而自励,作者的内心变得丰盈,灵魂得以安宁,就这样展示出阅读的魅力。那么,怎样的人是真正的读者?作者围绕这一话题,在结尾揭示主旨:读者的本性能让自己在书中与从前的自己、将来最美的自己邂逅。本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主题明确,是一篇极好的考场佳作。(李彩霞)
牧心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实初集团百官中学初三严可可
指导教师李彩霞
周末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映照在我的脸上。鸟儿开始丈量天空,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双翼丈量天的高度。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温柔的早晨总是留给温柔的人。我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和爷爷手拉着手去图书馆看书。
那时的我什么也不懂,就在阅览室里翻翻小人儿书,翻腻了,就缠着爷爷给我讲《西游记》的故事,他却总是说“去去去”。这个总爱待在图书馆看书的“怪老头儿”呀,一看书,就忘了我这个孙女。
爷爷年纪大了,看书时总戴着一副老花镜。这副老花镜总带给我无限乐趣:我有时把它放在阳光下欣赏光的折射,有时戴在自己的耳朵上模仿爷爷看书的姿势……而最常开的玩笑,就是我在爷爷看书时,故意把他的眼镜藏起来,看他捧着书本到处找眼镜,我就咯咯笑。
后来我发现爷爷总是看同一本书。因为我看过许多书,便去爷爷面前炫耀:“您怎么还看这本书?我都看完好几本了。”爷爷沉默了,好久才对我说:“小孩子懂什么!您觉得自己看的书已经够多了?看书的最高境界是人书合一,感受作者和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么多年来,这本《红楼梦》我也只敢说看懂一点点,根本不敢说看透了。” 我听了心里一震,从此记住了爷爷的这番话。也是从那时起,我也像爷爷一样捧起那本自认为早已看完的《红楼梦》,惊奇地发现它确实是文化的宇宙:二玉爱情悲千古,枉然金钗各有命,贾王史薛同衰败,字字读来皆是血。作家笔下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是深思熟虑、暗藏玄机的,很多章节,我至今仍觉看不懂。
我问爷爷怎样才能看懂。他说:“跟随自己的内心,不要把自己拘束在牢笼里,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牧童,‘放牧’自己的心。”说完,他嘴里念念有词:“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那一瞬间,我觉得时间都停止了。
牧,即治。牧心,就是苦心经营着一种思想或一种心情。孟子曰:“得人心者得天下。”《孙子兵法》亦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牧者,因势而导之,能牧心者,方能牧天下。牧心的境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是人生态度的外延。心若被放养,便可称为“牧心”。
在文学的天空下,我“放牧”自己的心,把这颗心“放牧”在书籍里,尽情吮吸书中的营养。我才知道,只有牧心的读者才能明白作家内心想表达的东西,了解书中人物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阅读,不是要一个结果,也不在于数量多少,而是通过阅读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满足。
夕阳西下,千万条光线穿越几亿光年,来到我身边。那间阅览室里,坐着一个怪老头儿和一个怪孙女。
教师点评
我喜欢这样一个早晨,有阳光,有鸟儿,有蓝天,这样的高度与深度;我喜欢这样一个地方,有书籍,有欢乐,有一个怪老头儿和怪孙女,这样痴迷和陶醉。我喜欢这样一部作品,爷爷读,孙女读,一遍读,两遍读,这样深沉广博。彼时,彼地,彼人,彼物,人书合一,阅读由此满足心愿。作者通过营造的阅读氛围,让所有人为之心动,这样的读者才是真正的读者。(李彩霞)
读书人的影子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实初集团百官中学初三沈家辉
指导教师李彩霞
夜幕宛如一块厚重的墨玉,靜谧美好,只有两三道人影在城市的夜色中穿行……
那天天未亮,我就起床出门,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很快闻到一股尘土味。我四下寻找,发现了未曾见过的风景。
不远处,两位清洁工正在暗淡的灯光下专心打扫街道。他们低着头,一人提着一把大扫帚,一刻不停地挥动着,一下一下的,动作很洒脱,与大街的清幽静谧形成对比。或许他们不是在打扫垃圾,而是在感受不属于这个喧嚣世界的那份清新淡泊。微弱的灯光与月光为他们全身蒙上一层朦胧的光,令我一时间有些恍惚。
然而下一刻,我震惊了:只见一位上了年纪的清洁工放下手中的扫帚,从清洁车中掏出一本书,独自在稍明亮的一级台阶上坐下来,在路灯的灯光下开始阅读。我慢慢走过去才发现,原来是一本皱巴巴的《古文观止》。他正在安静地翻阅着,书中的文字似乎跳动起来,在月光与灯光的映衬下格外耀眼。他就这样安静地坐着,斜斜的路灯灯光投射出他长长的剪影。他读着书,似乎也在读着自己的影子。
望着这位老清洁工的身影,我感慨万千:这是怎样的洒脱与淡泊啊!他的职业原本与读书没什么联系,可这把年纪仍坚持阅读,心无旁骛,物我两忘。不知不觉间,东方露出的一道金光渐渐洒落在他的身上。刹那间,他的身影变得高大清晰起来。四周的街道仍寂静无声,仿佛天地间只有他自己……终于,他收起那本皱巴巴的书,翻折了一下书角,整理好工具,骑上清洁车悄悄离开了。此刻,他留下的,不仅是一条干净整洁的街道,更有那一路书香和我发自内心的感慨。
回家后,我仍思绪万千,心情无法平复,扪心自问:自己看的那些网络流行小说与传统文化古籍如何相比?我与那位普通的老清洁工如何相比?答案显而易见。中国人因阅读中国书而伟大,中国书因被中国人阅读而典雅。一位普通的老清洁工在工作之余仍坚持阅读,不忘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虚度光阴呢?
那位普通的老清洁工才是真正的读者,这不仅因为他阅读的是文学典籍《古文观止》,更因为他拥有一颗远离平庸、远离世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心。月光下,他阅读的是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也是在阅读自己的影子。他是一位不平凡的读者,更是一位值得我敬重的中国人。
教师点评
怎样的人才称得上“读者”?一般说来,往往是学生、学者、知识分子和知名人士。可本文作者独辟蹊径,出其不意地描绘了一位普通清洁工:拿着大扫帚,骑着清洁车。这些是他的“标配”,在常人看来,传统古籍应该与他的生活风马牛不相及。但作者笔下是一幅静谧和谐的画面:黎明时朦胧的月光,斜斜的灯光,跳动的文字,安静阅读的身影……本文选材巧妙,主题深刻,感触良多。所以,我们记住了作者的这句“中国人因阅读中国书而伟大,中国书因被中国人阅读而典雅”。(李彩霞)
读者先生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实初集团百官中学初三章琦
指导教师李彩霞
晚风拂过窗口,掀动着轻薄的窗帘;夜,不知不觉悄然降临。
周末,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图书馆的阅览室,依旧坐在窗前的老位置上,捧着上星期未读完的书。过了很长时间,阅览室的门被轻轻推开,静悄悄的,只有正在休息的我注意到了。
是他!这是我第三次见到他了。
这是一位身穿黑色西服的先生,整个人看上去干净整洁,就像山间的清泉,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而且他的身上莫名散发着一股墨香,就像出身书香门第的士人,有一种看不清、猜不透的文人气息。
我第一次见到他,也在这样的晚上。那时的他穿着同样的衣服,与阅览室里其他衣着随意的读者完全不同。可奇怪的是,我没有产生丝毫违和感,反而觉得这位先生应该属于这里。 阅览室的管理员看到了他,冲他友好地点点头,低声说:“您今天来得有点儿迟啊。”这位先生转过头,对管理员轻声说:“我今天下班晚了些。”说完,他向管理员点了下头,坐到座位上开始读书了。
原来,这位先生经常来啊。
我再见到他,依旧在一个晚上。或许因为白天要上班,这位先生偏爱晚上阅读。只是这一次,并不全是美好的回忆。
这天,阅览室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有些面生,看上去像一个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他手里拿的不是什么学习资料,也不是专家著作,而是一本当下最流行的漫画书。也许因为内容有趣,他边看边不时地发出笑声,一阵阵笑声在安静的阅览室里飘荡,令人心烦意乱。我也有些烦躁,厌恶地向他瞪过去,但他仍旁若无人地“阅读”。
我的余光瞥见了这位先生,他仍心无旁骛地读着书,我的内心像有一阵清爽的微风飘过,一下子平静下来。我想我应该像他一样,只管自己读书便好,不必理会不相干的人。
可那位年轻人似乎不再满足于阅读自己的那本漫画书,他的目光如监控探头般“扫描”着阅览室里的每个人,很快盯“上”了“西服”先生,好像发现了有趣的東西。他忽地站起来,座椅的四脚与地面发出刺耳的摩擦声,自己却毫不在意,径直走到“西服”先生身边,一屁股坐下来,用胳膊肘儿顶了顶先生的胳膊,开口就问:“您是做什么工作的?”
“西服”先生先是一愣,而后轻声说:“我是一位读者。”然后站起身快步离去了。
此刻,晚风悄悄溜进窗口,吹拂着我的脸颊,我笑了。原来,这位先生是读者。
望着那个远去的、熟悉的背影,我的心里暖暖的,我很想说:“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读者先生!”
教师点评
本文塑造了一位穿着得体、很有文人气质的读者形象,着重写了三次相遇的经历:第一次遇见他,在晚上,在阅览室;第二次遇见他,在晚上,在阅览室;第三次遇见他,在晚上,在阅览室。由此,作者清晰地展现出那位读者热爱读书的形象。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以一个看似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的不雅形象衬托读者先生的品位和修养。文章结尾,作者以先生的口吻“我是一位读者”巧妙点题,展示文章的意义:这样的读者发挥了引领作用,生活因而变得更美好。本文构思奇巧,文笔清新,读来如清风拂面。(李彩霞)
片段一
原来,读书还有那么多学问呢!不仅要读好书,还要会读书,这样才算好读书。看着身边人沉浸在阅读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似乎闻到了浓浓的墨香和甘甜的书味。我多么欣慰,我的一生注定与书相伴,我有一个美好的身份———读者。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实初集团百官中学初三陈烨涛
片段二
读者是一个很幸福、很高尚的身份,读好书使人类进步,愿你做一个真正的读者!
且随疾风而行,身后书香长相随。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实初集团百官中学初三张沁园
片段三
我仿佛看见一位妙龄女子,面色红润,红唇微张,小鹿般清澈的眼眸一眨一眨。此时,蓝天白云,蒹葭摇曳,绿浪起伏,千年墨香扑面而来……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实初集团百官中学初三陈怡涵
素材
好书是良师益友,是点燃知识火把的那根火柴,是指引你走出迷茫的启明星,是智慧源泉的甘甜之水。
阅读生命
阅读是一种摄取,一种感觉,一种轻松,一种愉悦,一种洒脱,一种情怀。
有人说:阅读,就是阅读人生,阅读生活,阅读快乐;阅读,就是八面来风,四壁星光,三面垂柳;阅读,就是走近名人,与心灵对话,斟酒小酌。而我说:阅读就是观照生命,爱怜自然,倾听音乐。
我把生命比作一本书,而我们则无时无刻不在阅读这本书,书中有喜怒哀乐,有酸甜苦辣。
生命对有些人来说很短暂,但对有些人来说很漫长;对有些人来说很幸福,但对有些人来说很艰苦。
流星的生命很短暂,甚至人们都不知道有些流星存在过。它们稍纵即逝的一瞬间,承载了千千万万人的心愿,它们是许多人心灵的寄托;它们为黑暗的夜空划过一丝光亮,为人们带来一瞬间的光明。流星是幸福的,一生虽短暂,但它们努力发光照亮别人,帮助许多人在夜空下许愿。
有的人生命很漫长,但碌碌无为,荒废了一生。即将离开人世时,他们才感到后悔,但太迟了,死神已经在另一个世界迎接他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写了一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当我们即将离开人世时,人间的东西什么也带不走,所以无须悔恨也无须高兴。
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很多人活得多姿多彩。疫情肆虐,白衣战士,最美逆行者,他们表现出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
生命是一本厚厚的、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我们应该在生命这本书中留下闪亮的一笔,让自己在阅读这本书时尽量没有遗憾。
在阅读中成长
对于一个人来说,书籍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可以说是活在书籍的海洋里,书籍伴随着我们成长。
当然,读书就要选择一本好书。
《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主要讲了鲁滨孙不怕艰难困苦,积极求生,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最后获救的故事。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明白:人生就是漂荡在生命长河中的一叶扁舟,会经受数不尽的风风雨雨,也会享受数不尽的万里晴空。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浪头,总是波涛汹涌,让你胆战心惊,让你患得患失。但是,人生的小船是被浪头击翻还是平稳航行,真正掌握命运的是我们自己。你既可能战胜风浪,也可能被浪头击倒,这一切都由我们自己把握。当被浪头击倒时,一些人再也爬不起来,而另一些人则坚强地站起来重新开始,关键要看你是不是一个有毅力的人。
鲁滨孙是一个孤独顽强的冒险者,一个能放弃舒适生活的人,一个为梦想拼搏的人,一名真正的勇士,我们不应该学习他那种顽强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吗?我们要做一名勇士,像鲁滨孙一样坚持到底,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要相信自己,树立百分之百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