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综合防治梨木虱效果好

来源 :果农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ml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梨树害虫种类多达数百种,危害最严重的主要害虫之一是梨木虱。成虫、若虫均能在幼叶、果梗、新梢上群集吸食汁液危害,近些年来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其特点是:梨木虱每年发生4~5代,成虫分冬型和夏型2种。冬型成虫在梨树枝干的裂缝内越冬,少数在杂草、落叶及土壤中越冬,在冬季对越冬场所进行综合治理,就能在防治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虫态特征
  成虫分冬型和夏型。冬型体长2.8~3.2厘米,体褐至暗褐色,具黑褐色斑纹;夏型成虫体略长,黄绿色、翅上无斑纹,复眼黑色,胸背有4条红黄色或黄色纵条纹。卵长圆形、黄色,一端尖细,有一细柄。若虫扁椭圆形,浅绿色,复眼红色,翅芽淡黄色、突出在身体两侧。
  2 危害症状
  梨木虱是梨树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成、若虫吸食叶片、叶柄、新梢和果实的汁液进行危害。若虫取食时分泌黏性物质,在雨季湿度较大时形成霉污层,在叶片上形成霉污层后,轻者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重者造成落叶;在果实上的危害部位形成不规则锈色斑块,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尤其对绿色果皮梨果实的危害性最大,造成商品果率大大降低,甚至完全失去果实商品价值。
  3 发生规律
  在梨产区一年发生4~5代,以冬型成虫在落叶、土石缝及树皮缝内越冬。4月中、下旬为出蛰盛期,梨树发芽前产卵于果枝环痕处,展叶后产卵于叶柄沟、叶沿及幼嫩组织茸毛内。第1代若虫在鸭梨落花70%~80%后大量孵化,多群集叶柄基部危害,这一时期是防治梨木虱的关键时期。以后各代世代重叠严重,而且由于若虫有分泌黏液的习性,在黏液中生活取食,更加重了防治难度。第1代若虫发生危害期在5—7月。
  4 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1)彻底清园。当梨树落叶完全后,清扫地面枯枝落叶、铲除地表杂草集中园外烧毁,浅锄表土,深度7~10厘米,并用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地面、树冠枝干及园边,杀灭越冬成虫,以减少虫口基数。也可在冬季用大水漫灌,消灭大部分越冬成虫,压低虫口基数。(2)刮翘皮。冬季梨木虱主要栖息在树皮裂缝处越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刮好树皮能有效地清除越冬梨木虱。在冬天严寒季节,先在树冠下铺一层纸板或塑料薄膜,然后仔细地刮除树干上的粗翘皮,收集起来集中烧毁,能大大减少下年虫口发生基数。(3)冬耕园地。冬耕园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恶化梨木虱越冬的环境状况,把大量藏匿于土壤缝隙中的梨木虱翻至表土,在严寒下冻死,或被鸟类啄食,能有效地降低下年发生基数。(4)灌水。冬季对梨园灌水可以提高地温,使梨树免遭冻害,又可消灭土缝中的梨木虱,灌水应抓住在气温降至0℃以下时,实行园内灌水,能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梨木虱。也可采用喷水的办法,在冬季最冷时段选择上午用喷雾器往树枝上喷清水,使树枝上结一层薄薄的冰,下午用木棍敲打或振动树枝,使冰和梨木虱虫体一起振落而被冻死。
  4.2 药剂防治
  在保护好天敌的基础上,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是越冬成虫出蛰期至产卵期,即2月下旬至3月中旬。可选用2%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等,对梨木虱有很好的防效,能兼治梨实蜂、梨蚜等害虫。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喷1~2次药,可有效杀灭越冬成虫和卵块,收到事半功倍效果。也可选用7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加40% 乐果800倍液等喷杀。
其他文献
福建省将乐县地处闽西北山区,是全国脐橙栽培区划适宜区。笔者于1999年春,指导农户采用“反三边沟”顺坡种植、假植大苗、增施有机肥等技术,在水南镇建立了3.7公顷的纽荷尔脐橙早果、丰产、高效示范园。2002年初果,2007年后,每亩产量稳定在1500公斤左右,优质果率达85%以上,年产值35万元左右。  一、“反三边沟”建园  在坡度25°以下、海拔400米以下的山坡地,按等高种植要求,顺坡挖等高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