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在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优化教育理念,更新知识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教学中采用集体讲授法、任务驱动式学习结合小组协作学习、案例讨论教学法,摒弃“学为考试”的弊端,强调计算机的实践性和工具性,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进一步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使学生具有最新最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底蕴和能力素质,去更好的适应毕业后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65-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越来越普遍,但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如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特殊方面领域的才干,有未来发展潜质学生的发展,是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需要重视并加以实践的。在教学中,旨在改变教学方法,针对应试教育弊端,分析影响人才成长的因素,选择符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严格遵循“培养杰出人才”的基本教育原则,使个性化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面向每一位不同个性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受益匪浅。综上述,采取以下方针和措施来实践计算机基础教学。
1 优化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在从事将近十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严格要求自己从观念到行为要有质的变化,尽力做到经常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教学相长。现在有的教材内容比较落后,例如,在计算机基础中的大多数讲授的是现在的主流系统—XP操作系统,但是现在又出现了WIN7,而且大部分笔记本电脑也对其兼容,甚至有的笔记本电脑已经不兼容XP系统,那么在授课中就需要把这些新知识融入到教材中去。更典型的是在现在的教材中需要讲授的办公室软件都是Office 2003,而现在办公室软件已经更新至2013版本,在里面完全体现很多新功能,而且在大部分企业应用的办公室软件是WPS,虽然里面内容和工具的使用都大体相同,但是如果不提高学生更新知识的意识,不把这些新知识讲授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他的顺势思维带到工作中去,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应用软件,所以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根据需要,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内容,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新的应用软件。
2 改革教学方法,深入探索研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素质水平,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传统的集体讲授法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多媒体教学动静结合,活跃课堂气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置单元练习,学生进行自我操作练习测试,老师巡视指导,在其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组织讨论并现场解决问题,如有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技术发展形势,准备一些相关的知识链接和知识小技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任务驱动式学习结合小组协作学习,在讲授新课前,先根据新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进行分组讨论,要求各小组根据成员的个人素质,明确分工,互相协作,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1]。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如网络,教师、图书馆,总之自己去独立完成任务,最后通过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成果,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通过完成任务的质量来评价和考核的,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这样的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施展自己才华和互相协作学习的科学平台,锻炼了学生之间互相协作的意识,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案例讨论教学方法中,通过某个知识点,以一个案例来进行描述,教师在课前要充分的考虑,尽量为学生提出各种思考问题,发挥学生想象,互相讨论,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方案,让每一名学生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虽然一节课中有的学生不能真正的完成方案,但自己已经参与到探索中,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和独立能力。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的方案,把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在课堂上重点讲解,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印象深刻。通过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研究性教学有效的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
3 摒弃“学为考试”的弊端,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
计算机是一门基础实习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为主,学生练为辅”,但在授课中采取“教师少讲精讲,学生主练”的教学模式。学好计算机不以考试成绩来评估,而是将其作为一个现代化工具,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这个工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纯靠课堂讲授来完成实现的,而是要靠老师的正确指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大量上机去实践来实现的。所以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的时间比例应安排在1∶2左右,强调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鼓励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在学校的开放机房、宿舍、甚至网吧等能上网的地方自主上机。学生可以设计自身的学习活动,但如有教学需要,教师必须首先要系统的布置实验内容,给学生提出实验要求,学生则需要每一次上交实验报告。在网上可以获得各方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享受全世界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一些课件可以使抽象的计算机问题直观化,使复杂的教学问题简单化,大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创设充分参与的情境,为自己的研究性学习创造便捷、直观、有效的学习条件。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搜集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处理加工并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更突出了计算机的实践性和工具性。
总之,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知识更新很快的学科,所以从教学内容到方法,都不能按照常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上要尽可能跟上计算机软硬件的形势发展,教学方法上要以学生上机实践为主,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以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04(9):7-10.
[2] 陈自洁.案例教学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实施方案[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18-21.
作者介简:姚丽,女,满族,职业:教师,专业:计算机教学研究,工作单位:锦州师专,籍贯:辽宁锦州。
关键词: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65-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越来越普遍,但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如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特殊方面领域的才干,有未来发展潜质学生的发展,是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需要重视并加以实践的。在教学中,旨在改变教学方法,针对应试教育弊端,分析影响人才成长的因素,选择符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在教学中,严格遵循“培养杰出人才”的基本教育原则,使个性化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面向每一位不同个性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受益匪浅。综上述,采取以下方针和措施来实践计算机基础教学。
1 优化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在从事将近十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严格要求自己从观念到行为要有质的变化,尽力做到经常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教学相长。现在有的教材内容比较落后,例如,在计算机基础中的大多数讲授的是现在的主流系统—XP操作系统,但是现在又出现了WIN7,而且大部分笔记本电脑也对其兼容,甚至有的笔记本电脑已经不兼容XP系统,那么在授课中就需要把这些新知识融入到教材中去。更典型的是在现在的教材中需要讲授的办公室软件都是Office 2003,而现在办公室软件已经更新至2013版本,在里面完全体现很多新功能,而且在大部分企业应用的办公室软件是WPS,虽然里面内容和工具的使用都大体相同,但是如果不提高学生更新知识的意识,不把这些新知识讲授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他的顺势思维带到工作中去,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应用软件,所以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根据需要,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内容,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新的应用软件。
2 改革教学方法,深入探索研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素质水平,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传统的集体讲授法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多媒体教学动静结合,活跃课堂气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置单元练习,学生进行自我操作练习测试,老师巡视指导,在其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组织讨论并现场解决问题,如有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技术发展形势,准备一些相关的知识链接和知识小技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任务驱动式学习结合小组协作学习,在讲授新课前,先根据新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进行分组讨论,要求各小组根据成员的个人素质,明确分工,互相协作,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1]。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如网络,教师、图书馆,总之自己去独立完成任务,最后通过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成果,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通过完成任务的质量来评价和考核的,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这样的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施展自己才华和互相协作学习的科学平台,锻炼了学生之间互相协作的意识,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案例讨论教学方法中,通过某个知识点,以一个案例来进行描述,教师在课前要充分的考虑,尽量为学生提出各种思考问题,发挥学生想象,互相讨论,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方案,让每一名学生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虽然一节课中有的学生不能真正的完成方案,但自己已经参与到探索中,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和独立能力。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的方案,把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在课堂上重点讲解,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印象深刻。通过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研究性教学有效的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
3 摒弃“学为考试”的弊端,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
计算机是一门基础实习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为主,学生练为辅”,但在授课中采取“教师少讲精讲,学生主练”的教学模式。学好计算机不以考试成绩来评估,而是将其作为一个现代化工具,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这个工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纯靠课堂讲授来完成实现的,而是要靠老师的正确指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大量上机去实践来实现的。所以课堂讲授和上机实验的时间比例应安排在1∶2左右,强调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鼓励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在学校的开放机房、宿舍、甚至网吧等能上网的地方自主上机。学生可以设计自身的学习活动,但如有教学需要,教师必须首先要系统的布置实验内容,给学生提出实验要求,学生则需要每一次上交实验报告。在网上可以获得各方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享受全世界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一些课件可以使抽象的计算机问题直观化,使复杂的教学问题简单化,大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创设充分参与的情境,为自己的研究性学习创造便捷、直观、有效的学习条件。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搜集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处理加工并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更突出了计算机的实践性和工具性。
总之,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知识更新很快的学科,所以从教学内容到方法,都不能按照常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上要尽可能跟上计算机软硬件的形势发展,教学方法上要以学生上机实践为主,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以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04(9):7-10.
[2] 陈自洁.案例教学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实施方案[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18-21.
作者介简:姚丽,女,满族,职业:教师,专业:计算机教学研究,工作单位:锦州师专,籍贯:辽宁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