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晚安,妈妈》中塞尔玛和杰西婚姻观的差异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lin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晚安,妈妈》由美国杰出的女性剧作家玛莎·诺曼创作而成,并曾在1983年获得普利策戏剧奖。塞尔玛和杰西在婚姻生活中感到压迫和绝望,母女二人皆成为父权社会的牺牲品。然而不同于母亲在婚姻中的被动和顺从,杰西在一定程度上努力寻求自己的幸福和独立的女性身份,企图在父权社会中做出反抗。
  关键词:母女;婚姻观;差异;父权社会
  作者简介:艾欣(1995-),女,安徽省芜湖市人,英美文学专业学士。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2
  这部优秀的戏剧作品仅仅只有两个人物——塞尔玛和她的女儿杰西。全剧男性角色缺失,男性形象只存在于母女二人的对话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传统戏剧的挑战。然而,作为婚姻关系的一员,二者的丈夫在该剧中的影响不容忽视。毋庸置疑,塞尔玛和杰西之间存在隔阂,而在杰西自杀身亡之前的两个小时,母女二人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杰西对母亲劝说的种种毫不关心,无动于衷,依然坚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她主动向母亲提问其是否真正爱过自己的父亲,二人从而展开了对各自婚姻的深刻探讨。
  一、对丈夫的态度不同
  母女二人的对话表明了母亲塞尔玛并不爱自己的丈夫。通过分析二者的告白,读者不难发现塞尔玛总是对丈夫抱有怨恨。当杰西提起父亲口中父母相遇的场景时,塞尔玛愤怒地戳穿道:“真是弥天大谎,全是胡诌。”她的恼怒情有可原,因为自始至终她都忍受着苦不堪言的婚姻生活。在整段婚姻关系中,塞尔玛被丈夫以冷暴力虐待,这同样也是父权社会当中,女性典型的生存状态。她的丈夫拒绝与她进行交流,过分的是即使他打算出门,他也不会开口告诉自己的妻子,而是只留下一块“去钓鱼”的牌子挂在门上。他宁愿一天都坐在那里,也不愿意对自己的妻子说一个字。最讽刺的是,即使是在自己即将去世的时候,他也不惜抓住一切机会冷落塞尔玛。
  事实上,塞尔玛嫉妒丈夫和女儿的亲密关系,并且对他们每天晚饭后的小声聊天感到失落和沮丧,这体现在,即使在丈夫去世多年以后,她依然忍不住向杰西提问他们的谈话内容。塞尔玛是无助的,她对丈夫的冷暴力无能为力。在父权社会中,作为一位传统妇女,她在婚姻当中最擅长的便是服从,她只能够默默接受丈夫的冷漠,任凭丈夫在那里坐着,一言不发。
  随着谈话的进行,他们谈到了杰西的婚姻问题。杰西和塞西尔结婚并育有一子,然而婚姻生活不像她期望的那样顺利。和母亲一样,她也遭受着婚姻失败的痛苦。然而,与塞尔玛不同的是,杰西爱着她的丈夫塞西尔,她为成为丈夫想要的那种健康女人而不断付出。在剧中,塞尔玛责备自己,因为她没有为杰西选择合适的男人,而杰西则重复了两次:“并没嫁错。”然后她说:“我以前是那么爱塞西尔。我努力多做锻炼,保持清醒……可他知道我是在努力做,所以这不顶用。”尽管塞尔玛和杰西都是婚姻的受害者,但相对来说,杰西是这两人中比较主动的一位。对杰西来说,她知道她想要的是塞西尔的爱,所以她主动迎合他,努力做出改变,积极争取婚姻中应有的被爱的权利,而不是像母亲那样被动地无所事事。
  二、面对婚姻中的绝望所采取的措施不同
  对于塞尔玛来说,她在婚姻中所缺失的爱情逐渐被她对糖果的依恋所代替。“糖果……为妈妈提供感官上的满足,以及她无法从婚姻中获得的满足感。”甜品是帮助她摆脱痛苦和支撑她生存的拐杖。戏一开始,塞尔玛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拿到厨房橱柜里的纸杯蛋糕。当她发现只剩下一个雪球时,她提醒杰西把它写在购物清单上。她甚至认为,应该在冰箱的门上放一面大镜子,这样道森就不会动她的吃食了。除此之外,当塞尔玛感到孤独时,她还会做针线活,并且她的手艺非常好。在戏剧开头,读者可以看到她做的针线活无处不在——枕头,阿富汗毛毯,被子,小垫子和地毯等,它们都相当精致。同时她也说服女儿杰西像她一样,把穿针引线当作摆脱孤独和减轻痛苦的方法之一,但杰西拒绝了。
  尽管塞尔玛在婚姻中受到了情感上的压抑,但她仍然选择维持婚姻。就像她说的,她是否爱丈夫并不重要,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处得不好。这表明,对于塞尔玛来说,她无法决定自己的幸福。只要婚姻还在,幸福与否就无关紧要了。面对悲惨的婚姻,她无法做出任何改变,也许只要能活着就是她的人生目标,而她将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重要。
  完整的婚姻是衡量一个妇女在父权社会中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很明显杰西失败了。塞西尔和艾格尼丝的女儿有染,她很漂亮,也比杰西年輕。然而,导致杰西离婚的直接原因是塞西尔要求她戒烟,但杰西拒绝让步。吸烟对婚姻来说不是致命打击,但杰西不愿意像塞尔玛这样的传统女性那样受制于男人的力量。说到吸烟,杰西抱怨道:“我真不明白他为什么那么讨厌抽烟。抽烟是多么痛快啊,它是唯一符合我想象的东西……它总是随手可得,而且总是那么无声无息。”杰西抽烟是因为她渴望的内心的宁静,就像她决定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一样。她被父权制的力量所压迫,当她陷入深深的绝望之时,与死亡相似的是,吸烟是她自己可以独立决定的事情。
  和塞尔玛不同,杰西最终还是选择离婚。然而离婚时,她也仍然爱着塞西尔,她选择放弃婚姻的原因是她知道塞西尔再也不能给她想要的爱,这也是为什么她宁愿用她父亲的枪而不是丈夫的枪自杀,这一举动表明塞西尔没有给她保护和安全感。与母亲相比,她不是那种会轻易顺从的女人,倘使经过努力也得不到幸福,她宁愿放手。杰西渴望摆脱绝望,为自己而活,这体现了她对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三、二者婚姻观差异的原因
  在剧中,玛莎·诺曼用简单而尖锐的语言描述了塞尔玛和杰西在父权社会中的困境。在父权社会中,男子占主导地位,而妇女在家庭中受男子支配。塞尔玛是具有父权思想的传统女性的代表,而杰西则试图摆脱规定的女性身份,尽管她仍然是父权制度的受害者。
  在剧中,塞尔玛擅长做针线活,这一行为经常与女性相联系。她接受男人是家庭的中心,女人应该顺从男人的观念。丈夫在世时,她在经济上依赖他。那时她负责管理丈夫农场的账簿,但他去世后,她没有任何生意可做。这说明,父权社会中男性负责与外界交流,而女性负责家庭内部琐事。当杰西宣布想要自杀时,塞尔玛的第一反应是给道森打电话,让他阻止这一切,这是因为她认为男人是家庭中的主导人物和决策者。
  杰西也受到男性力量的压迫,但她具有追求自我独立的精神。在父权文化中,女人普遍想要得到男人的爱和保护。她迎合塞西尔的原因之一是她缺少父爱,所以她转而向丈夫寻求男性之爱。比起母亲,杰西更亲近父亲,但是她明白,父亲不爱她——当塞尔玛指出,如果是自己死了,而不是丈夫,他是不会像自己这样收留杰西的,而杰西同样清楚他不会那样做。因此,作为弥补,她想要从自己的丈夫身上寻求慰藉。
  杰西并不像她母亲那样把自己完全定位成传统女性,她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的女性意识。她不喜欢针线活,但喜欢抽烟,并且她不愿意为挽救婚姻而戒烟。不同于针线,吸烟往往与男人有关。她的选择打破了女性的传统形象,表明了她想要像男性一样独立和渴望婚姻中的男女平等。至于经济独立,她甚至试图像男人一样在外工作,尽管以失败告终。杰西不赞同母亲的生活方式,相反,她倾向于模仿父亲,像一个独立的男人那样寻找自我。例如,杰西不爱说话,这一点和父亲一样,但是她喜欢和他谈天,并且和他比和塞尔玛更亲密。此外,杰西穿得像个男人,她穿着长裤子,黑色长毛线衫,耳朵后面可能别着一支铅笔,她甚至还穿了里奇的裤子。这也表明了她想摆脱传统的女性身份。
  结论:
  在《晚安,妈妈》中,塞尔玛和杰西在父权语境下对婚姻持不同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该剧试图表达在父权文化中,女性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男性权力的压迫。然而,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妇女不应受到任何人的约束,她们有权主宰自己的生活。
  参考文献:
  [1]Brown, Linda Ginter. Marsha Norman: a Casebook[A]. NY: Gardening Publishing, INC., 1996.
  [2]Morrow, Laura. “Orality and Identity in ’night, Mother and Crimes of the Heart.” [J].Studies in American Drama, Vol.3 (1988): 23-39.
  [3]Norman, Marsha. ’night, Mother [M]. London: Faber and Faber Limited, 1984.
其他文献
摘 要:拉维尼娅·格林罗是英国著名的女性诗人以及小说家。其作品曾获得先锋诗歌奖(最佳单项诗歌奖),T.S.艾略特奖以及怀特布莱德诗歌奖。本文简要分析拉维尼娅·格林罗小说创作以及诗歌创作的写作风格,让读者能够更深层次的体会作品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拉维尼娅·格林罗;艺术魅力;写作风格  作者简介:徐世杰(1994-),男,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
摘 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著名作品,也是其晚年著作,同时也被视为海明威的压卷之作。《老人与海》全篇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老人圣地亚哥永不言弃的硬汉形象,这种硬汉的精神带给读者很多的感动。本文通过对《老人与海》的研究,从三个方面来总结了老人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以供参考。  关键词:老人与海;圣地亚哥;硬汉;孤胆英雄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摘要: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从《现汉》6版中收集136个“风”字下面的词例进行初步探索,发现有77个词例中的“风”出现了隐喻的现象,通过简单分析得出了它从隐喻源到隐喻目的域的分布不平衡的现象。  关键词:风 隐喻 不平衡 相似性  一、引言  前人在隐喻方面的研究,做得非常详尽,有隐喻的实际运用也有隐喻特点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有理论成就也有实验成就。但是没有单独阐述“风”的隐喻机制的文章。所以本文
摘 要:《紫色》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爱丽斯·沃克的作品,该书一经发表便备受关注,一举获得普利策奖、全国图书奖等文学奖项。《紫色》中爱丽斯·沃克浓墨重彩刻画的主人公西丽,是一个动态人物,整个小说中,她经历了从迷失——觉醒——反抗的巨大心理变化,从一个天真顺从、逆来顺受的黑人女孩转变为一位勇于反抗的独立女性,展现了黑人少数族裔中的妇女如何在面对种族主义和女性身份的双重歧视下,突破重重藩篱,实现自我身份
基金项目:2015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明清小说对日本读本小说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L15AWW001。  摘 要:日本江户时代,上田秋成翻改中国《醒世恒言》中的《薛录事》创作了读本小说《梦幻鲤鱼》。秋成在吸收中国小说文本元素的同时,对中国文化元素进行改造,融入日本文化元素,使《梦幻鲤鱼》表现出鲜明的日本文化特征。本文对《薛录事》和《梦幻鲤鱼》进行比较,探讨秋成独特的文化创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