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VD患者介入治疗前应用多巴胺阶段性输注治疗的效果探讨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che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觀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介入治疗前应用多巴胺阶段性输注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0例,纳入于麻醉诱导开始时静脉持续输注多巴胺的110例患者为观察组,纳入术中未使用多巴胺输注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相同麻醉诱导药物和麻醉维持药物,补液速度相同。比较两组术中额外使用多巴胺及阿托品的次数。以所有患者停用麻药时间为起始点即0点,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睁眼时间(T2)、气管拔除时间(T3)以及恢复定向力时间(T4)。 结果 观察组推注阿托品及多巴胺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睁眼时间(T2)、恢复定向力时间(T4)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气管拔除时间(T3)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CVD患者介入治疗前应用多巴胺阶段性输注,可有效调控患者血压、心率,维持患者循环指标达目标水平,缩短患者苏醒所需时间。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多巴胺;麻醉;支架植入
  [中图分类号] R743
其他文献
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入手,切实提升党支部党建基础、党建质量、党建水平,使支部党建工作与提升部门基础管理水平、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实施落实改革举措、维护发展稳定局面
影响学习成果因素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学领域的重点。另外,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化,项目教学法也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探讨在项目式学习框架下EA
“对食品饮料企业而言.质量安全意味着一切。而正确的SPC软件工具,则是企业捍卫食品安全的重要武器。”盈飞无限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王金萍女士在出席“中国食品饮料峰会2
每年都有大量的离退休人员离开工作岗位,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不断改进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加强和做好离退休党支部建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