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尝试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要求,“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因此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其在课堂上能运用数学语言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培养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说课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培养
  数学这门学科,逻辑性严密。数学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语言表达,可以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表现出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情况。所以新课标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其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对此,我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一、 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差的心理分析
  每到数学课,课堂上总是只有那几个表现欲较强的孩子在说,而其他学生则沉默着。即使老师创造机会给所有的孩子,也会看到被迫说话的学生要么一言不发,要么词不达意;要么条理不清。这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其理解能力也会相对落后。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现象就越发表现明显。分析其原因,不外乎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学生性格内向或不自信,口语能力差,不善表达或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是一些教师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的错误不善引导,不能容忍,造成学生害怕说错而不敢说;三是教师在课堂上仍唱主角,造成了学生习惯了听老师说,等老师说,学生思维不活跃,表达的机会自然就少了。
  二、 培养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两个必要条件
  (一) 转变教师身份,从“主演”变成“导演”
  教师不应是知识的权威和施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创设民主环境,给予学生学习自主性,具有鼓励、尊重、宽容之心,教给学生正向思维外,还要教给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成为一名“导演”。
  (二) 给予学生机会,从“听者”变为“演员”
  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感兴趣,有表达的欲望和激情。课堂上主动参与并自觉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多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通过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以及学生复述总结、当小老师等多种形式,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教师
  三、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尝试
  (一) 培养学生“想说”的欲望
  教师要给学生以充足时间,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让学生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学生有了这一过程,就会激发自己的表达欲望,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
  (二) 鼓励学生“敢说”的自信
  实践证明,数学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是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心,明确自己说的目的。学生有了自信心,就能参与课堂各个环節。主动与人合作交流就是最明显参与表现。学生敢于张嘴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意见,就奠定了数学表达能力的语言基础,对此,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形成良性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张嘴“敢说”。
  (三) 拟定学生“愿说”的标准
  学生基础各异,层次不同。教师的难题是要让优等生说得简洁而有条理,让中等生说得准确而详尽;让学困生说得清楚而正确。课堂中可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与任务,开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学生思维一活跃,课堂就能活起来。学生成功体验越多,就越有成就感,越愿意述说。如此,师生情感越和谐,教学就越成功。标准把握得好,就能引导得法,学生数学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和严密性就越强。
  (四) 指导学生“会说”的方法
  “会说”的基础是“会听”。当老师或同学说时,学生自己要听清楚,听完整,听出错误或漏洞,或者听出自己的不同之处。教师要给予学生方法指导。
  第一步,说算理。这是学困生的任务。数学法则、公式、定义、定理非常重要,是重中之重,需要学生反复说。可复述,可背诵,说中有理解,说中求准确。
  第二步,说疑问。这是中等生的使命。有疑问,不迟疑,学生要主动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疑惑,以便师生共同探讨。
  第三步,说思路和方法。这是中等生和优等生大显身手的机会。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就是对算理和疑问的综合考量和运用过程。学生数学语言是否简洁准确,逻辑是否严密,表述是否清楚,认识是否从感性飞跃到理性,都可通过这一环节展示出来。学生说得越详尽,教师得到的反馈信息越多,就越能调整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的。
  第四步,说体会。这是特尖生展示才华的时刻。此时要做到教师善引,学生善思。学生通过“听”“辩”环节后,将自己的感受、看法说出来,从而进入“评”“启”“变”的节,敢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使课堂闪烁创造的火花。这既巩固了课堂知识,也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埋下伏笔,更为初中、高中数学的进一步探索设置了悬念,从而激发出学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使课堂具有延伸性。
  总之,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能增强学生的分析力、理解力和执行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新力。我的这点尝试也许是拾人牙慧,但对我的数学教学启发很大,收获颇丰,希望大家共同来探索。
  参考文献:
  [1]陆丽萍.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在“说”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小学数学论文网.
  [3]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论文网.
  [4]培养“问”的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小学数学论文网.
  作者简介:
  姜智慧,四川省内江市,四川省威远县新场镇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一、德性或权利?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迷恋权利的时代。不但在企业组织和工会中.而且在我们的学校与邻里之间,我们都会听到:“我的权利,不是我的责任”,“我的权利,不是我的义务”,以及“
摘要:曾有人说过: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只要会说话,再加上能识字会书写,这就能够写文章了。这句话点明了写作需要具备的三要素:语言、经验、会说话(语言逻辑组织能力)。因而,为了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以这三要素为依据进行英语多样化活动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多样化;活动;写作;有效性  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初中生面
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内涵和功能应合并指向民主化的双重追求。价值理性把目的设定和价值关怀作为民主的中心.在民主化进程中具有价值理念建构功能、动力供给功能和超越批判功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且长久以来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在经济尚未完全富裕的情况下提前迈入了老龄化社会阶段,这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社会老龄化严重的今天,如何利用传统孝道规范家庭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传统孝道的论述,以及可能对家庭养老问题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进而对家庭养老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孝;家庭养老;探析  “孝”
摘要:数学作为中小学一门基础学科,高年级段包含着抽象复杂的知识点,这些都增大了数学的审题难度。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就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和审题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  数学作为中小学一门基础学科,高年级段包含着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很重要,如果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