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区域差异及其分布演进

来源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构建经济增长动能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经济增长动能指数,考察其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各省份的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东西差距显著.(2)总体地区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从地区内差距来看,东部地区内差距最大,中部地区内差距最小;从地区间差距来看,东西部地区间差距最大,中西部地区间差距最小;从差距贡献率来看,地区间差距为主要来源,地区内差距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较小.(3)我国整体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地区差距出现波动式下降,三大地区均存在两极或多极化现象,中部地区尤为显著.
其他文献
本文在准确界定乡村就业人员统计口径基础上,利用国家计生委2015年流出地监测专项调查数据,构建基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选择的多分类预测模型,采用有监督的机器学习的AdaBoost算法,对2010—2018年农村绝对剩余劳动力和相对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估算.研究结果发现,2018年农村绝对剩余劳动力数量为3 692万,其中80.6%是以公开失业为表现形式的显性剩余劳动力;2018年农村相对剩余劳动力数量为5 369万,其中能够向外出就业转移的相对剩余劳动力仅为1 051万.本文判断我国已经从总体上跨越刘易斯第一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和物流业升级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背景下,多式联运等现代化的运输组织方式是提升物流运输效率的重要途径,集装箱海铁联运成为深化陆海统筹、加快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物流业新增长点.构建集装箱海铁联运物流通道效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择长三角地区的义乌-宁波集装箱海铁联运通道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铁联运量受基础设施和运营组织因素影响最大,并与运输时间高度负相关;运输费用主要受内部运营组织的影响;运输时间与运营组织因素密切相关.最后,提出关于提高双层集装箱班列比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