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早期诊断

来源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uo12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指标日益增多,主要包括病毒血清学检测、活检组织标本的EBV基因组检测、一些肿瘤标志物、内镜检查及影像学诊断等.本文就鼻咽癌早期诊断的不同方法和指标做一综述。

其他文献
转基因(transgene)和基因打靶(gene targeting)技术通过基因的加入或删除建立了大量小鼠模型,尤其是条件性基因敲除为避免小鼠突变体在胚胎期死亡提供了条件.本文主要以参与听觉机械转导、表达于盖膜和纤毛束上的基因及其小鼠模型为例,讨论该技术是如何揭示耳聋基因的存在、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
粘连性中耳炎是各种急、慢性中耳炎愈合不良引起的后遗症,其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优质的阻隔材料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阻止粘连,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各种阻隔材料预防和治疗中耳粘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上各学习班均于开班前1个月发正式通知书,此前可电话、信件或网上报名,届时按报名先后顺序录取学员,满员为止。来信请寄:北京市东城区崇内大街后沟胡同17号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科研办(100005);
期刊
难治性及转移性甲状腺癌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促进了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发展,对于甲状腺癌新的治疗药物正在不断涌现,一些药物正在进行体外实验、动物移植瘤模型实验以及临床试验.本文旨在介绍甲状腺癌分子靶向治疗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上所取得的进展.
期刊
听觉在人类进行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听觉功能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耳聋或不同频率的耳聋,是导致语言交流障碍的主要原因.低频感音神经性聋作为一独立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明确.本文就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做一综述,探讨了其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等临床问题,对耳科工作者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由于血-迷路屏障的存在,常规的给药方法对治疗内耳疾病往往难以奏效,鼓室内给药可避开该屏障,直接进入内耳,使外、内淋巴液获得较高的药物浓度,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从1956年首次介绍鼓室内注入链霉素以控制梅尼埃病的眩晕症状以来,鼓室给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鼓室给药后内耳中受体变化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小儿喉乳头状瘤与人乳头状瘤病毒6、11型感染有关,一种预防宫颈癌的疫苗产生的免疫作用不仅针对导致官颈癌的常见病毒业型并且包含了与小儿喉乳头状瘤相关的病毒亚型,应用此类疫苗必将会为防治人乳头状瘤病毒6、11亚型感染及其相关疾病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
PIK3CA是新近发现的一个癌基因,与很多肿瘤密切相关.该基因的拷贝数增加或突变町提高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13K)的活性,导致P13K信号转导通路调控异常,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其在恶性肿瘤,尤其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通过手术治疗颈淋巴结转移最早始于19世纪,遗憾的是最初的尝试都是不成功的.虽然欧洲报道了几例根治性大块颈廓清术,但是世界上第1例成功的根治性颈廓清术是1888年由波兰医师Franciszek Jawdynski首先完成并进行详细报道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