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思维 提高的学生素质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g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学校课堂教学的实施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去培养和扶植学生的创造能力,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给孩子们创设思维发展的情境,使学生创造思维的萌芽不断成长壮大,为提高学生素质奠定基础。在此,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些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只能在主动地学习和积极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我在课上就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明上六年级了,每周过双休日,爸爸、妈妈在不同的公司上班,爸爸每工作8天,就休息2天,妈妈每周只休息星期天一天。一家三口人同时在一天休息的机会太少了。若这一周正好是爸爸星期六和星期天休息,三人欢聚一起,那么请你算一算,至少再过几个星期他们三人又能在星期天同时休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解题的过程中,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很多学生认为,每周的星期天,小明和妈妈都在家休息,关键是爸爸能在星期天休息,愿望就可实现。此时。部分学生积极思考,或想或画。过了一会儿,有大多数学生举手示意,且情绪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失时机地提问几个同学,让他们说出各自是怎样想的。在他们回答中,有一个共同的思路就是求出7和10的最小公倍数。我反问了一句:“为什么?”有一位同学在我没有指名时抢答道:“假设小明和妈妈7天中最后一天在一起休息,而爸爸是十天中最后二天休息,那么,求出7和10的最小公倍数,然后用70÷7=10(个)这样再过10个星期就可以在同一个星期天体息。”这时我对同学们讲:“这位同学分析的很有见解,很有道理。那么,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或答案呢?”我们班里的“数学小天王”张彩云说:“因为爸爸每工作8天就休息2天,他们考虑的是星期六和星期天这两天休息。我想,也有星期天和星期一这两天休息的情况。”我和同学一听。她讲的很正确,便让她讲讲思路,她说:”小明爸爸休息所经过的时间应比十的倍数少一,星期天经过的时间仍是7的倍数,经分析得:7×7=49,49 1=50=10×5。所以再过49天即7个星期,三人又能在星期天同时休息。刚讲完,同学们便鼓起掌来,都暗暗称赞,不愧是“数学小天王”。愉悦的教学环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老师适时地点拨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课堂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为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二、鼓励求异思维,进发创新火花
  
  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质疑”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打开智慧的大门;“善问”正反映了学生本身学习的深入,头脑在变复杂,智能在发展。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其次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如:把分数2/21的分子加上4,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母应该怎样变化?同学们积极思考,最后得出不同的解法:①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到分子加上4,即是分子扩大了3倍,那么分母也扩大了3倍。所以,21×3-21=42;②从归一的角度去想,分母应需加:(4÷2)×21=42;③从分数的意义上讲;(2 4)÷2/21-21=42;④从方程的角度去想2 4/21 x=2/21即x=42。一道数学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想,会寻找到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找规律,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找规律,是学生在观察、比较、概括的基础上,用简练的数学语言或公式总结出的算法。找规律的能力实际上就是综合的能力,所谓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事物的有关组成部分,组合在一起,从而出现一个新的整体的思维方法。因此,我们要从小就培养学生的找规律的综合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主要方面。如:
  
  同学们根据观察、分析得知:
  两条射线组成2-1=1(个)
  三条射线组成2 1=3(个)
  四条射线组成3 2 1=6(个)
  五条射线组成4 3 2 1=10(个)
  n条射线组成的个数为:
  (n-1) (n一2) (n一3) (n-4)…… 1=(n-1 1)×(n-1)/2=n×(n-1)/2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素质。因此,课堂教学要以培养人才的要求为目标,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把培养创新思维,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持之以恒,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是针对部队对士官人才的培养使用需求,从部队现役士兵、低级士官中招收一定文化(初中以上)程度的士兵,实施系统的职业培训,使他们毕业后能从事各种技术装备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等工作的教育。多年来,士官学员厌学、士官毕业学员动手能力差等问题成为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基于项目课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为职教领域的研究热点,项目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强化学员
摘 要:本文以牛肉面培训班为例,提出了做好技能培训的四大要素,即对接政府产业和就业政策、有市场需求、有培训实力、培训项目实战性强。对策划培训项目和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培训 政策需求实战性  135名学员身着统一的厨师服,满怀喜悦地拿到了《襄陽牛肉面培训结业证书》和《湖北省就业创业培训合格证书》,这是襄阳技师学院2017年第4期牛肉面培训班结业的一个场景。据了解,自201
我是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选手陆亦炜,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这里为大家演讲,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  当我身披国旗,从观众席冲上赛场,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看着现场热闹欢呼的人群,望向遥远的东方,我百感交集:有苦尽甘来的甜蜜,有满腔想要诉说的感恩,有庆幸生逢其时的感慨,更有对日新月异、日益强大的祖国的自豪感。  如今,每每回想起当晚的情景,我依然心潮澎湃。这个时代铸就了我,这个时代也铸就了一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学 情趣化教学 教学策略  一、语文课程情趣化教学的依据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学生情感的激发和调动与其兴趣密切相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凡是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必然想方设法去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获得知识技能,使个人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笔者认为,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只有做到以下三点,才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
摘 要:技能高考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考试内容由单一的理论知识变为“技能操作 理论知识”。中职学校急需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尤其是要重视学生技能操作的培养。本文立足学生实际,瞄准数控加工技能高考发展新趋势,积极整合校内、校间、校企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通过“项目教学理考纲”“找准弱项补短板”“巧设变化保质量”“多措并举强素质”的层层培训与蜕变,逐步摸索出了集“理-虚-实”一体化的数控加工技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形式的志愿服务工作趋于科学化、专业化、阵地化和网络化,有利于学校深化共青团改革和贯彻“从严治校,活动育人”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推动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以绍兴市职教中心志愿服务改革为例,介绍如何通过依托党建带团建科学化管理,结合专业所学阵地化,利用网络多平台等措施,打造有组织有计划、具有工匠精神的志愿服务队伍。  关键词:新时代 技工院校 志愿服务
2018年3月24-29日,江西省南昌市、宁都市、新余市与湖南省长沙市、冷水江市、株洲市先后迎来了报告团第七组的成员。  第43届世赛焊接项目金牌选手、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职工  第44届世赛时装技术项目金牌选手、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学生  第44届世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铜牌获得者、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汉中飞机分公司职工  第44届世赛车身修理项目翻译、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无论我们站在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对儿童的智能、情感、意志及个性品质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倾注爱心,使之爱学;利用导言,激发兴趣;利用质疑,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激发兴趣;利用媒体手段,激发兴趣;体验感悟,激发兴趣;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而兴趣是学习
关键词:学校治理 制度 管理 人力  海门中专,作为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唯一的一所主体性中等职业学校,肩负为本地及周边地区培养有素质、有技能的实用性专业人才的重任。近五年,学校秉承“自立自强、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充分发挥新校区基本建成、硬件装备日趋到位、办学条件更加优越的有利条件,牢牢聚焦制度、管理、人力三大内涵要素,高点站位,综合布局,全面发力,推动学校治理能力显著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是在学习了整式的有关概念之后的一节课。整式的加减是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的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渡,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整式加减的知识基础则是同类项的概念及同类项的合并,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从而把整式化简,所以本节课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同类项的概念及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