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PK智商:成功与否谁做主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is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取决于智商的高低,情商只是智商的一个点缀,情商的高低无足轻重。果真如此吗?成功与否,究竟取决于智商还是情商?
  
  罗琳,计算机应用本科毕业后一直做与软件相关的调研、设计、测试等工作。2003 年,她跳槽到一家著名的外企公司,负责组织面向客户的网上技术交流、内部的知识共享、客户支持网站内容更新等工作。由于工作需要,罗琳要经常与各个部门联络,包括技术、策划、市场、销售部门等。
  企业总裁对罗琳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能力很看重,让她负责公司一个大型项目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罗琳经过与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和高效配合,项目做得很成功。然而罗琳将所有功劳都归功于自己,这引起了她的直属领导、平级同事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不满。总裁原打算提升她,但由于遭到其他领导与同事的强烈反对,不得不作罢。
  更让罗琳不能接受的是,公司内部每年都有一项关于员工工作内容、工作能力、工作效果的测评。本来不管测评分数高低,这都是不公开的,但是罗琳的直接领导却当着全体同事的面,对她大加批评。这使得她与直接领导的关系更加恶化。罗琳觉得领导和同事都是妒忌她的才能,才故意与她作对。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她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在公司呆了。
  
  分析:
  经CHR 可锐职业顾问专家分析,罗琳个性强,骄傲孤僻,不屑与人沟通交流,针对性、目的性、功利性强,对功劳的独占欲也较强,属于典型的职场“高智商、低情商”一族。要摆脱目前的处境,罗琳就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且在沟通、协调方面做出调整,加强与领导沟通、与同级员工合作,以及对下级管理的三大能力。
  1.提高与领导沟通的能力
  良好的与领导沟通的能力将有效地帮助职业人士获得职场上的发展。根据“职场规律”,升职加薪的生杀大权通常掌握在领导手中,与领导关系恶劣只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受阻,这一点我们从罗琳身上已经看到。罗琳应该积极主动地与领导改善关系,特立独行在现代人看来是个性,但在职场却行不通。
  2.处理好与同级员工的人事关系
  根据“职场规律”,当职业生涯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人脉就成为升迁的资本。因此,人脉的累积需要从点滴做起。而罗琳不仅没有善用公司人脉,反而因为与其关系不好而升迁受阻。
  同时,罗琳的工作职责要求她必须经常与公司的各个部门联系,为了使工作能够更好地完成,罗琳更需要与各部门同级的领导人处理好关系,多与同事联络沟通,积极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而非独来独往,认为一切自己都能够搞定。
  3.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
  下属作为指令的执行者,对工作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是出色完成任务的保障。所谓“独木难支”,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支撑起工作的正常运营。作为领导者,必须能够管理好下属,激发团队的凝聚力。这不是要求领导者一定要与下属打成一片,而是要求领导者要有运筹帷幄的能力,能够掌控好自己的团队,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使得其乐于为公司、为你效命。
  罗琳不仅与领导、同级管理者之间关系恶化,连自己的下属也不能够认同她,可想她以后的工作将是多么难以开展。就算是她自身能力再强,没有团队的配合,出色完成工作也只是空话,总裁对她的欣赏与信任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CHR 可锐职业顾问事业集团总裁兼首席职业顾问卞秉彬先生指出,情商宏观上包括两个方面:情绪的认识与控制,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一个人能否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取得成就,智力并不是第一重要因素,相反情商的高低与成功的关系更为直接。在与人的交往中要注意以下四个原则。
  
  表面社交原则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普遍是一种表面化的交往,其特征就是礼貌、和气、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交往看似平凡俗套、缺乏实际的价值,其实不然,它是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底线,也是高层次交往的基础。没有这种表面化作为铺垫,人与人很难进入到更高层次的自由交流当中。
  
  情绪控制原则
  情绪会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交际态度和处世方法,并进而影响到整个交际的后果。因此,情绪是人际交往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时候甚至会在人际交往当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能够学会调控和利用它,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自我表现原则
  由于社会和人类本身的复杂性,人们不可能在人际交往当中实现直接彻底的沟通和对彼此真实全面的认识,只能够通过间接的方式根据对方的外在表现来判断。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尽快地展现出来,并使表现的效果与自己的情况一致。
  
  利益群体原则
  利益群体之间的合作和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们要想在社会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就必须善于团结利用利益群体的巨大能量。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容易导致处理事情理想化和简单化,并使自己处于孤立状态。
  
  链接
  中国首家职业顾问机构——CHR 可锐以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的集团化经营模式,集合中国职业顾问第一人卞秉彬先生(历任网易/ 易趣人力资源总监,率先将职业顾问引入中国,获年度亚太人力资源经理奖)以及中国第一批职业生涯管理和五百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学者如庄仁甫先生(中国第一代人力资源管理者, 原施贵宝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等30 多人,全程支持您解决职业生涯各类困惑,并提供免费的职业心理辅导,以让您获得跳槽/ 加薪/ 晋升/ 求职成功为宗旨。在2003 年被搜狐网、新浪网与《21 世纪人才报》共同评为十大满意度与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力资源专业机构。2005 年,美国人民交流协会、人力资源专家代表团访问CHR ?上海,并为CHR可锐颁发了国际荣誉证书,给予CHR 可锐国际性的认可。2006 年1 月,CHR 可锐获得了“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和“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十佳杰出经理人”两个奖项。
其他文献
金融危机来临后,雪莱的诗句被演绎出数个版本:冬天来了吗?什么时候才会过去?春天会来吗?到底还有多远?……表达的是职场人的疑惑,也透露出他们心底的殷殷期盼。《职业》带着职场人对2009 年才市的三大疑问,采访了智联招聘资深职业顾问郝健先生,请他为2009 年才市做了一个“天气预报”。    疑问之一: 冬天什么时候结束?    毋庸讳言,才市“冬天”确实已经来临,除去在2008 下半年已现招聘颓势的
近年来,富大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袁立对大学生就业十分关心。在清华大学谈到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时,他表示,5年前他曾果断反对大学生创业,但现在他很支持。因为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就业难,创业却好。在他创业的年代,政策对创业人士处处进行限制,而现在,国家领导和政府部门都在“捧”大学生中的创业者。    创业的人要做好吃苦和失败的准备    记者:您觉得创业需要什么条件?  袁立:我们那个年代和现在大学生创
捂紧荷包过活似乎成了危机底下人们生活的主旋律,面对着到来的2010年,人们无不充满期待:经济回暖,薪酬和福利会涨么?什么行业和岗位最多金?大学毕业生起薪点有何变化……《职业》杂志记者采访了太和顾问的资深顾问焦健。    薪酬增长7%~10%将跑赢CPI  全国各区域将均衡发展    总体来看,我们的薪酬水平呈怎样的发展趋势?地域上来看,具有怎样的特点?焦健表示,从调研收集到的数据和国家颁布的政策来
FESCO招聘事业部对2008年上半年上千家外企客户职位需求进行了分析整理,并结合行业特点对下半年趋势的研究分析综述如下。    金融业:趋于理性化    从去年年底开始,受大盘下跌影响较大的基金和证券公司,无论是高端人才还是业务人才需求都明显减少、放缓或暂停。但高素质金融人才仍然是至宝,如基金经理、精算师、金融分析师、保险公司的高层核心业务人才等。另外,相对于传统的银行业,由于外资银行逐步放开经
自觉为别人服务     有一家外资公司招聘一名管理人员和几名市场部人员,招聘广告在报纸上刊登后,应聘者如云。主持招聘工作的是这家公司的老板和他的秘书,但老板的衣着很一般,应聘者都以为他只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   报名时间一到,大门刚打开,应聘者就蜂拥而入,争先恐后往前挤,有的抢表格填写简历,有的将自己早已写好的“自传”及个人材料递到女秘书手中。一时间,老板和女秘书忙得不可开交。尤其是经过一番抢夺
编者按:在这个人才要求越来越精准的精细化招聘时代,同质化求职者的路将会越走越窄。如何让简历抓人眼球,如何在面试中一鸣惊人,个性与精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标准。从本期开始,《职业》联合全球知名求职全程解决方案提供者“橙之信”推出专栏,将正确的求职理念和科学的求职技巧倾囊相授。     在“离开校园”和“正式进入职场”中间,每个学生都还有一段很重要的路要走,那就是“实习生涯”。这是必须完成的一个过程,并且
2011年3月,随着一组名为“中国最美女机长”的照片在网上疯传,人们在惊叹主人公的倾城美貌和飒爽英姿之余,也对这位不到29岁的女孩充满了好奇:她如何从一名普通大学生蝶变成了“云朵上的金领”?据传其年薪高达百万,果真如此吗?作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历史上首位女机长,她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日前,记者带着诸多疑问,对这位神秘女机长进行了深入采访。    把握机遇,女大学生激活“飞天”梦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01翘班诱因  不想上班,脱口而出的理由是“病了”。克罗诺思公司日前调查称,在被问及“你是否曾经没生病,却打电话请病假”时,71%的中国受访者回答“是”,印度受访者紧随其后,以62%的比例位居第二。在问及为什么请病假时,全球回答最多的就是“压力大,需要一天休息”。不过这个结果并不代表中国、印度员工相较于其他国的员工懒散。劳动力研究专家指出,从数据上来看,在年假较多的国家当中,员工很少编撰千奇百怪的
2009年即将过半,从刚开始的“山雨欲来”,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显现,敏感的薪酬是职场晴雨表上的水银柱,无论上还是下,都牵动着职场人的神经。薪酬到底涨还是跌?带着这个职场人最关心的问题,《职业》杂志专访太和顾问高级合伙人张逊先生,解读——    笑 脸    Q:2009年薪酬总体走势如何?  A:根据我们目前的数据显示,从整体来看,增长肯定会有,只是薪酬增幅会有大幅度下降,去年是10%,今年估计
为什么向往大公司?你也许会不假思索地认为:工资高、福利好、机会多等等。然而,你有没有认真想过:大公司真的适合你吗?大公司会敞开怀抱接纳你吗?你就是很顺利走进大公司,能一帆风顺吗?多情总被无情恼,大公司固然有大公司的好处,但大公司也有冷酷无情的一面。    不会英文  在大公司,特别是外资、中外合资的大企业,多数职员都会说几句英文。从一般职员到公司总裁也都会有一个英文名,见面都要“English”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