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恶性病变组织中癌干细胞标记物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12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胆囊腺癌、癌旁组织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D24和CD44v6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将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和35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CD24和CD44v6染色方法均为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将实验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行x2检验和t检验及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 胆囊腺癌CD24和CD44v6表达阳性率(52.8%,55.6%)及其评分(2.43±1.65,2.52±1.61)明显高于癌旁黏膜组织(CD24:17.4%,x2=16.56,P<0.01;0.78±0.82,t=5.89,P<0.01.CD44v6:19.6%,X2=16.90,P<0.01;0.82 ±1.39,t=6.07,P<0.01)和慢性胆囊炎(CD24:11.4%,x2=18.48,P<0.01,0.54±1.44;t=6.10,P<0.01.CD44v6:17.1%,x2=15.69,P<0.01;0.58±1.46,t=6.26,P<0.01).腺瘤癌变或高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和未侵犯周围组织病例CD24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肿块最大径≥2 cm、淋巴结转移和侵犯周围组织病例(P<0.05或P<0.01);胆囊腺癌中CD24与CD44v6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x2=48.21,P<0.01),其评分值之间呈高度密切正相关(r=0.48,P<0.01).结论 CD24和CD44v6是反映胆囊腺癌发生、进展及生物学行为的重要的癌干细胞标记物,阳性或高水平表达者临床预后不良.
其他文献
随着微创外科的兴起,各种胸部小切口术式也不断被报道.
目的为弥补脊髓完全损伤后 6h置入电剌激器的疗效比伤后立即置入电剌激器的疗效为差这一缺陷,伤后 2h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一次,以减轻或阻止脊髓水肿,提高直流电场的疗效.
目的探寻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创伤较小的手术方法。方法对 12例经结肠传输试验诊断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施行盲直肠端侧吻合术 ,将结肠病变肠段旷置而不作次全或全部切除 ,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心脏功能及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测定66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并分为cTnI正常组和升高组
目的 评价灰阶超声造影在脾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动物全麻开腹状态下建立脾脏钝性伤和锐性伤动物模型.所用动物为6只小型猪(体重30~40 kg),共建立脾脏外伤模型13处,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服装企业不再满足于为国外企业代工,而是寻求创建自有品牌,SPA成为服装企业创建自有品牌的一个可行方式.文章以成功应用SPA模式的ZARA和诺奇为例,对它
目的探讨老年胃疾病患者胃黏膜病理改变过程中,血清胃蛋白酶原(PG)I、Ⅱ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老年患者276例,按病理诊断标准分为4组,非萎缩性胃炎组(对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经广泛性切除术后的长期临床随访结果,并分析该病经多次手术切除复发后的生物学行为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
目的 探讨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入路在特大肝血管瘤切除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肝胆、血管外科2004年2月至2006年9月利用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入路行8例特大肝血
目的 研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脾切除术后早期接受抗血栓治疗对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3-2005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欲接受脾切除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