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是每个孩子都会送给你灿烂的笑容,面对任性的学生,如何让他们爱学习、爱老师、爱集体……爱生活中的一切,这的确是在教学中我面对的最大挑战。只有没有爱心的老师,没有改变不了的孩子。对问题学生说一个好,夸奖一点,就会让他们感动,如获至宝,这是我在教学中感触最深的。
记得在一年八班的第一节课上,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我在尽力地和孩子们交流、沟通,希望给他们留下好的印象,有利于以后的课堂教学。孩子们也在尽力地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喜欢和赞扬。在一节课上了一半的时候,我觉得孩子们有些累了,就让他们趴在桌面上休息一会。这时候只有一个男孩子坐在那不动,我走到他身边,轻轻地对他说:“别人都休息了,你怎么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呢?”结果他眨了眨大眼睛,把脖子一拧,依然还是坐在那,根本没有在乎我的话。当时我的心就沉了一下,意识到这个孩子很有个性,是个让人伤脑筋的孩子,这时我采取了激励的方法,给表现好的孩子发了漂亮的粘贴,而且在发粘贴的时候我特意观察他的表情,他一直在用眼睛看着是准得到了粘贴,我以为时机成熟了,就对他说:“你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你也会得到的。”可是他依然还是用眼睛看了看我,又挺了挺身体,坐那不动。这不是在和我对抗吗?我当时有点火了,这么小的孩子居然敢和老师作对,不得了了,如果不把他“治服”了,这以后的课怎么上啊。想到这我的脸一下子就变严肃了,我想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也让孩子们知道老师的厉害,看还有谁敢和老师“作对”。就在我严肃的目光再一次落到那个孩子的身上时,看到的依然还是一双倔强的眼睛。我立刻清醒了,因为在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失败。课还要继续地进行,我边讲课边想对策,我绝对不能“服输”。机会终于来了,当我领孩子们读儿歌的时候,我发现那个小男孩读得特别认真,表情也很丰富,尤其在分组比赛朗读的时候更认真。我赶紧抓住这个机会,找了张最漂亮的粘贴问大家:“知道它是属于谁的吗?”孩子们相互地看着、猜测着,小男孩也歪着脑袋到处看,这时我走到他的桌子旁,把粘贴贴在了他的书上,我看到了他露出惊讶的表情,接着又有些欣喜。“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把最漂亮的粘贴送给他吗?”我举起了他粘着粘贴的书展示给大家看。“因为在刚才的朗读过程中,他读得最认真,而且他还特别有集体观念,在小组比赛中表现得积极、团结,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向他学习,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团结合作……”孩子们都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他的脸有一点红了,但马上又很自信地坐直了身体,向我微微地笑了,我也笑了……以后的每节课,这个小男孩都表现得很出色。
童年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最快乐的时光,来自家人的疼爱和呵护,让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总有一个小男生,他那一脸的无助、无奈、茫然,让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闷。这么小的年纪,怎么会有这么凝重的表情,他那颗稚嫩的心到底承受着怎样的一种痛呢?又到他们班的课了,看到坐在第一排的他满嘴、满手都是钢笔水,当时我有些生气了,平时上课经常不带书,也不认真听讲,现在又弄成这样,我一脸严肃并提高了声调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呢?”他慌乱地抬起头,不敢看我的眼睛,怯懦的说钢笔坏了,说完了话马上又低下了头。同学们看到他狼狈的样子,哄堂大笑,我没好气地说:“赶紧去洗掉!”回到办公室后我忍不住地去和他的班主任说了这件事,班主任的回答让我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非常后悔。“你说‘小拖鞋呀’,总这样。”“小拖鞋”,怎么有这样的绰号呢?面对我的质疑,班主任向我讲述了孩子的家庭情况:孩子的父母离婚了,他现在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姥姥年纪大了,没有精力悉心照顾他的生活和学习,结果有一天他是穿着拖鞋来上学的,正赶上放学时下雨了,班主任老师只好在每只拖鞋上套了个塑料袋送他坐上车回家。他家的生活也很拮据,所以小小年纪的他不能坐班车上学,姥姥的工资太低,拿不出这份开销,他每天一个人坐公交车上学。每天吃间餐的时候他总是眼巴巴地看着周围的同学吃着家里带来的好吃的,班主任老师看他这样可怜,时常给他买些吃的和学习用具。
可怜的孩子,在了解了他的情况之后,我赶紧去旁边的文具店给他买了两只钢笔。当孩子接过钢笔时,一脸的诧异,我对他说:“送给你的,要用心学习呀,别再弄得像花脸猫似的。”当我离开教室的时候,听见有几个同学在问他:“你和老师有亲戚呀?”我偷偷地笑了。在以后的课堂上我发现“小拖鞋”变了,上课居然记得带书了,而且很专注地听我讲课,还不时地发言,对于他的进步,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记得在一年八班的第一节课上,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我在尽力地和孩子们交流、沟通,希望给他们留下好的印象,有利于以后的课堂教学。孩子们也在尽力地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喜欢和赞扬。在一节课上了一半的时候,我觉得孩子们有些累了,就让他们趴在桌面上休息一会。这时候只有一个男孩子坐在那不动,我走到他身边,轻轻地对他说:“别人都休息了,你怎么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呢?”结果他眨了眨大眼睛,把脖子一拧,依然还是坐在那,根本没有在乎我的话。当时我的心就沉了一下,意识到这个孩子很有个性,是个让人伤脑筋的孩子,这时我采取了激励的方法,给表现好的孩子发了漂亮的粘贴,而且在发粘贴的时候我特意观察他的表情,他一直在用眼睛看着是准得到了粘贴,我以为时机成熟了,就对他说:“你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你也会得到的。”可是他依然还是用眼睛看了看我,又挺了挺身体,坐那不动。这不是在和我对抗吗?我当时有点火了,这么小的孩子居然敢和老师作对,不得了了,如果不把他“治服”了,这以后的课怎么上啊。想到这我的脸一下子就变严肃了,我想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也让孩子们知道老师的厉害,看还有谁敢和老师“作对”。就在我严肃的目光再一次落到那个孩子的身上时,看到的依然还是一双倔强的眼睛。我立刻清醒了,因为在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失败。课还要继续地进行,我边讲课边想对策,我绝对不能“服输”。机会终于来了,当我领孩子们读儿歌的时候,我发现那个小男孩读得特别认真,表情也很丰富,尤其在分组比赛朗读的时候更认真。我赶紧抓住这个机会,找了张最漂亮的粘贴问大家:“知道它是属于谁的吗?”孩子们相互地看着、猜测着,小男孩也歪着脑袋到处看,这时我走到他的桌子旁,把粘贴贴在了他的书上,我看到了他露出惊讶的表情,接着又有些欣喜。“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把最漂亮的粘贴送给他吗?”我举起了他粘着粘贴的书展示给大家看。“因为在刚才的朗读过程中,他读得最认真,而且他还特别有集体观念,在小组比赛中表现得积极、团结,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向他学习,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学会团结合作……”孩子们都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他的脸有一点红了,但马上又很自信地坐直了身体,向我微微地笑了,我也笑了……以后的每节课,这个小男孩都表现得很出色。
童年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最快乐的时光,来自家人的疼爱和呵护,让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总有一个小男生,他那一脸的无助、无奈、茫然,让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闷。这么小的年纪,怎么会有这么凝重的表情,他那颗稚嫩的心到底承受着怎样的一种痛呢?又到他们班的课了,看到坐在第一排的他满嘴、满手都是钢笔水,当时我有些生气了,平时上课经常不带书,也不认真听讲,现在又弄成这样,我一脸严肃并提高了声调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呢?”他慌乱地抬起头,不敢看我的眼睛,怯懦的说钢笔坏了,说完了话马上又低下了头。同学们看到他狼狈的样子,哄堂大笑,我没好气地说:“赶紧去洗掉!”回到办公室后我忍不住地去和他的班主任说了这件事,班主任的回答让我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非常后悔。“你说‘小拖鞋呀’,总这样。”“小拖鞋”,怎么有这样的绰号呢?面对我的质疑,班主任向我讲述了孩子的家庭情况:孩子的父母离婚了,他现在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姥姥年纪大了,没有精力悉心照顾他的生活和学习,结果有一天他是穿着拖鞋来上学的,正赶上放学时下雨了,班主任老师只好在每只拖鞋上套了个塑料袋送他坐上车回家。他家的生活也很拮据,所以小小年纪的他不能坐班车上学,姥姥的工资太低,拿不出这份开销,他每天一个人坐公交车上学。每天吃间餐的时候他总是眼巴巴地看着周围的同学吃着家里带来的好吃的,班主任老师看他这样可怜,时常给他买些吃的和学习用具。
可怜的孩子,在了解了他的情况之后,我赶紧去旁边的文具店给他买了两只钢笔。当孩子接过钢笔时,一脸的诧异,我对他说:“送给你的,要用心学习呀,别再弄得像花脸猫似的。”当我离开教室的时候,听见有几个同学在问他:“你和老师有亲戚呀?”我偷偷地笑了。在以后的课堂上我发现“小拖鞋”变了,上课居然记得带书了,而且很专注地听我讲课,还不时地发言,对于他的进步,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