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k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1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辛与40mg/日,用药8周观察两组血脂、肝功能,并观察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辛伐他汀40mg/日组血脂下降情况优于A组,较B组疗效比较具有可比性,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强化降脂,能更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抑制ACS患者的炎性反应,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稳定斑块,而且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辛伐他汀 强化治疗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可纠正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降脂治疗日益受到重视,与一般降脂比较,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降脂可进一步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1]。选择112例ACS患者分别给予20mg/日与40mg/日辛伐他汀片,观察有无剂量依赖性、安全性与临床获益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4月收治ACS患者112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关于ACS诊断标准[2],发病均<1周,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84例,男50例,女34例,平均62.3±12.7岁;急性心肌梗死28例,男22例,女6例,平均61.2±13.9岁。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予辛伐他汀片20mg/日;B组予辛伐他汀片40mg/日。
  方法:以上均在接受规范药物治疗基础上(包括扩冠、抗凝、抗血小板、降低心肌耗氧量等),辛伐他汀片用法均为入院后30分钟内口服,以后均为睡前口服。服药后第2、4和8周复查血脂、肝功能,并观察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各组数据均以(X±S),两组服药前后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数据比较采用两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12例患者经治疗后血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呈下降趋势,B组下降更明显(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显著升高(P<0.01)。见表1。
  A组发生心血管死亡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4例,复发性心绞痛12例。B组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复发性心绞痛6例。可见辛伐他汀强化治疗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低(P<0.05)。
  治疗1周内两组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两周时B组有1例出现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ALT 89U/L,减量后5天复查恢复正常,两周后B组出现5例恶心、腹泻、头痛,停药后症状消失。
  讨 论
  ACS病理机制为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斑块破裂主要包括2个机制[3]:①脂质核心表面纤维帽破裂及斑块对内皮细胞表面的侵蚀,进行性脂质堆积和纤维帽的削弱;②胶原减少、损伤-修复过程中炎性反应和巨噬细胞堆积。多项研究表明,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并非单纯脂质堆积,其他因素如血管内皮完整性破坏或功能失调、血管炎性反应也起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除了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液中的LDL-C之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达到稳定斑块、延缓、阻断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效应,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血脂降到理想水平对冠心病的1级及2级预防有着重要作用。辛伐他汀是国内较早上市的疗效肯定的HMG-COA类抑制剂,主要作用于细胞内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有效降低LDL-C水平,从而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B组降脂效果更佳,且疗效改善有可比性,故适当增大剂量可进一步提高疗效。辛伐他汀强化治疗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低(P<0.05)。
  就安全性而言,本实验观察未发现重大不良反应,大剂量组出现1例转氨酶升高和5例恶心、头痛、腹泻,小剂量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实验。安全性尚可。显示强化辛伐他汀40mg/日治疗具有更好的降脂效果和临床获益。
  结果表明,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强化降脂,能更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抑制ACS患者的炎性反应,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稳定斑块,而且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Cannon CP,Braunwald E,McCabe CH,et al.Intensive versus moderate lipid lowering with statin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N Eegl J Med,2004,350(15):1495-1504.
  2 陆再英,钟南山,等.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4.
  3 Crouse JR,Raichlen JS,Riley WA,et al.Effect of rosuvastain on progressin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low-risk individuals with subelinical atherosclerosis:the METEOR Tial.JAMA,2007,297(12):1344-1353.
  4 邹春阳,胡大一.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前景展望.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22(5):261.
  
其他文献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或反复发作性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2008-2010年收治快速房颤患者64例,进行分组,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毛花苷C(西地兰)对快速房颤治疗的疗效,报告如下。
摘 要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平分为两组,在传统内科治疗基础上,所有患者有创通气采用辅助-控制方式或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压力支持方式,治疗组在满足撤机条件则拔除气管插管,改用无创通气。结果:根据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显效率92.0%,对照组显效率76.0%,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O.05)。治疗组
目的:探讨两种西药-莫西沙星与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在标准治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且多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多见于学龄儿童,5岁以下少见,但近年来发现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明显增高,2010年11~12月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30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30例,男18例,女12例,0~3岁7例,4~7岁12例,8~14岁11例。  临床表现:20例患者临床起病急,起病至就诊平均5天,发热28例,多为驰张热及不规则热,发热时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对32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行鼻内镜下行手术切除,术后跟踪随访。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5年,复发3例,
探讨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多层螺旋CT(MSCT)螺旋扫描,横轴位及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观察鼻窦炎患者及对照组鼻中隔及鼻腔鼻窦变化,并作统计分析。结果:鼻窦炎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各种类型阑尾炎的优势、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收治腹腔镜下治疗各种类型阑尾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资料。结果:本组中转开腹3例;腹腔镜下同步处理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2例,右侧输卵管积脓3例;手术时间25~92分,平均42分钟;出血5~30ml,平均15ml;住院3~20天,平均4.5天;术后阑尾残端漏1例,切口感染3例;无腹腔残余感染,无粘连性肠梗阻及切口疝发生。结论:腹腔镜
摘 要 目的:探讨机洗前预检工作对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同质污染的医疗器械400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件,试验组机洗之前进行人工预检,并严格按照自动清洗机使用说明操作。对照组则是直接从回收箱内取出物品,不进行人工预检直接将器械放入清洗机的篮筐内(并且不遵守自动清洗机使用说明)。结果:经过人工预检的器械合格率99.5%,未经过人工预检直接上机器的器械合格率83.2%,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