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疗效及对血清Nrf2和HO-1水平的影响

来源 :实用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i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肝硬化(PBC)患者疗效及对血清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31例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34例(Child A级15例,Child B级12例,Child C级7例),给予所有患者UDCA治疗.另选4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Nrf2和HO-1水平.结果 治疗前,肝硬化患者血清GGT和ALP水平分别为(389.4±29.7)U/L和(457.9±73.8)U/L,显著高于胆管炎组[分别为(173.5±16.4)U/L和(298.3±52.1)U/L,P<0.05];在治疗观察12个月末,血清GGT和ALP水平分别为(174.1±10.4)U/L和(144.6±24.5)U/L,仍显著高于胆管炎组[分别为(72.6±7.1)U/L和(95.7±11.6)U/L,P<0.05];健康人血清Nrf2、HO-1、MDA和SOD水平分别为(182.3±30.6)U/L、(12.2±2.1)U/L、(4.1±0.7)mol/L和(102.3±17.8)U/mL;治疗后,肝硬化组血清Nrf2、HO-1和MDA水平分别为(712.6±100.1)U/L、(25.1±4.3)U/L和(7.6±1.3)mol/L,显著高于胆管炎组[分别为(665.3±90.5)U/L、(21.3±3.8)U/L和(6.5±1.1)mol/L,P<0.05],而血清SOD水平为(80.6±14.5)U/mL,显著低于胆管炎组[(90.8±15.6)U/mL,P0.05).结论 应用UDCA 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肝硬化患者可改善胆汁淤积,促进肝功能恢复,可能与其抑制了氧化应激反应,提升血清Nrf2 和HO-1 水平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Cre-LoxP系统构建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基因肝脏条件性敲除小鼠.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sgRNA序列,在ASPP2基因两端插入LoxP序列,构建ASPP2-flox小鼠.采用PCR法和测序法对F0代和F1代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将ASPP2-flox F1小鼠与特异性表达Alb-Cre的工具鼠交配,获得肝脏敲除ASPP2基因小鼠.采用PCR法进行基因型鉴定.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SPP2基因肝脏敲除小鼠肝脏ASPP2蛋白表达.结果 对F0代和F1代动物基因行P
目的 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组织白介素-35(IL-35)表达和外周血髓样抑制细胞(MDSCs)百分比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5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35例AIH患者,给予泼尼松或波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行肝穿活组织检查,根据界面破坏范围和细胞浸润深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p35和Ebi3表达,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MDSCs百分比.结果 6例重度组肝组织p35和Ebi3表达及MDSCs百分比分别为(0.9±0.1)、(0.9±0
目的 分析patatin样磷脂酶结构域蛋白3(PNPLA3)rs738409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诊治的162例NAFLD患者和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人,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外周血PNPLA3 rs738409位点多态性.结果 NAFLD组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GG基因型频率为37.0%,G等位基因频率为58.3%,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11.0%和34.0%,P0.05);73例GG
目的 分析比较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脂质组学差异.方法 2015年5月~2020年5月我院诊治的NAFL患者107例和NASH患者92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结果 与NAFL组比,NASH组有3种游离脂肪酸(FFA,12:0、18:1和20:0)、2种二酰甘油(DAG,36:3和36:4)、16种三酰甘油(TAG,52:4、52:5、54:4、54:5、54:8、56:5、56:7、56:8、56:9、58:4、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