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x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也是一门注重实验教学的课程。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最基础的,也是最主要的。许多的真理和规律,都需要经过反复的、多次的实验得出结论。而教师的引导,在多次的实验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实验中,也可以感受到规律和真理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而且有很多真理就存在于平常简单的生活之中。
  一、引言
  实验性的教学不只是具有创新性的,通过实验进行分析,这体现出来的还有一种学习态度,一种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通过实验,去找寻客观世界的真理,在这过程中,更能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加深记忆。笔者通过对从不同方面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希望为相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科学》这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随着新课改的开展,但有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他们会认为《科学》还是“副科”。虽然也有一些地方把《科学》纳入学生毕业质量检测的必考科目,却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备课时间不充分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地方存在着小学科学教师是由语文或数学教师兼任的,这样一来,教师的工作量就比较大,备课时间也不充分,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研究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实验性教学方式。所以,教师们就忽略了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教学,只注重了理论教学。
  (三)课程效率不高,学生专注度不够
  在小学生的年龄阶段里,课堂上的专注度不够,而且缺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力,容易走神,不能认认真真地对待实验,甚至在后期处于一种看热闹的状态,学生自主参与率不高;小组内的合作分工不明确,没有合作意识。这些都会影响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的效率。
  (四)教学条件差,实验设备不齐全
  正是由于对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导致准备的实验设备不齐全,甚至某些学校都未设置实验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只能在讲台上为学生做演示,不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观察中。
  三、解决的对策
  (一)重视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增加科学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让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更好地进行,应该增加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对于实验教学设备的配备应该与教学内容中要求的一致,并且有可以用于实验教学的实验室、仪器室,同时对于实验器材的更新要及时。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需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实验为主
  在小学科学实验的探究中,学生对于抽象思维的运用能力较差。所以,在平常上课时,教师就需要创新授课方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一步步的实验为学生们进行演示。这样也会更直观地理解概念,而且更加具有趣味性,更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更注意这一点。通过简单轻松的实验,更能够带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步一步设问的方式,经过这样实验和提问,一定会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假若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趣与好奇,这样在听课时的专注度必然不会太高。如果讲课只管平铺直叙,不注重逻辑思维,那么学生对某些概念就不能理解到位。久而久之,当学生有一点不懂的知识累积在那里,到后期那就会更疑惑,甚至对小学科学的学习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而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能够让学生的恐惧心理得到缓解,还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专注度,提升教学效率。
  (三)激发学生实验的主动探索性,引导自主思考
  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这种方式,其实不仅仅是对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有益,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帮助作用。因此,这是构建高效小学科学课堂的重要策略之一。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在三方面:
  1.看见一个不明现象,就会产生好奇心,立刻探究。
  2.观察到这一种现象以后,能够联想到这种现象的相反情况。
  3.加以联想,发散思维。
  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大胆地去验证自己的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资源,这样就更容易讓学生获得直观的体验与感受,更加真切地体会科学实验的过程。锻炼学生勤动脑、勤动手的实验思维和能力。
  (四)注重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应用
  课堂上实验的好处有很多,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进行观察,亲自操作,真切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地积极动脑思考,进行推理,在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下,进入高效率的学习状态中,然后得出结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中,实验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是学习小学科学方法中的重点。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实验,通过实验对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思维,锻炼学习能力有非常大的益处。
  【作者单位:东阿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管理会计是20世纪初伴随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得到推广、运用和发展。在我国加入WTO、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卫生体制改革不
目的:观察实验性颅脑伤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探讨SOD和MDA在颅脑伤病理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致伤方法制备大鼠颅脑伤模型(
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而魔术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课堂中通过魔术表演可以让学生出现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科学探究的欲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内在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改善教学方法,迎合学生的
目的:分析并总结50例前置胎盘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收入我院治疗的1995年-2004年期间分娩的50例前置胎盘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孕妇,45例行剖宫产终止妊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自1979年创刊以来,至今已历经25年的风雨历程,期间随南京军医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几度更名。《学报》从不定期出版到定期出版,从内部刊物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微课”一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将“微课”应用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简单阐释了“微课”的基本含义以及特点,然后对其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微课”的出现结合了现代教育技术,并与其他教学手段一起融入课堂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特色之一就是
小学科学学习内容都是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这些都是科学先贤们为了摆脱观念的困扰以及扩大知识的领地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工作,是历经长期探索过程获得的。对于科学发现的源头,教学中很多时候是没有讲解,或者是一带而过,但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比较好奇感兴趣的。挖掘与科学课程有关的科学发现内容并将其融入教学,能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有效建构科学概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态度目标达成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并应伴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