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意,烦恼靠两边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unwo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班族抱怨工作堆成山,学生族抱怨作业做不完,你是否也是抱怨大军中的一员呢?你是否也想摆脱这种无休止的碎碎念?
  心理学家发现,三心二意可能是你烦恼的原因。专心时我们会更加乐观积极,不会习惯性地把事情往坏处想,于是便不会产生那些消极的想法。
  为何陷入烦恼
  想要摆脱烦恼,必须先弄清楚我们为何总是烦恼。
  比起正面事物,人们更容易关注负面事物。对于消极的关注,其实是源自本能,是一种生存的需要。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那些对威胁敏感的生物更易存活下来并延续他们的基因。如果我们一不小心错过了一件好事,比如一次蹭饭的机会或是一个联欢会,也许我们只会觉得有些可惜;但如果我们不小心忽略了危险,比如一个花瓶正在头顶做自由落体,那小命可就不保了。而正是这份对威胁的敏感,令我们一不小心就陷入了烦恼。
  专注力量大
  专注是指集中精神,用感官体验当下的状态。在专注状态下,人们会提升对事物的正面评价,有一个实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实验中,两组参与者头戴耳机,在15分钟内分别体验不同的状态。其中一组参与者的耳机内缓缓传来:“请你集中精神,慢慢感受自己的呼吸,体验你的想法你的感受,不要去控制,专心地感受。”而另外一组参与者则要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一个神游的状态,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想任何事情。
  随后,两组参与者们都要完成一个“挑豆子”的测试。在电脑屏幕上一颗一颗地呈现豆子,参与者可以选择将这颗豆子纳入囊中,或是选择丢弃。如果挑选的是好豆子便能得到加分,反之则会失分。无论选择接受还是丢弃,电脑都会告诉参与者这颗豆子的好坏。
  有趣的是,豆子的好坏是随机呈现的,与它们本身的特征无关,也就是说,圆圆的不一定是好豆子,而斑多的也不一定是坏豆子。测试完成之后,再把刚才的豆子一一呈现在参与者面前,他们要根据记忆中电脑给出的回馈再判断一次豆子的好坏。
  集中精神的参与者在第二次挑豆子时准确率更高,而且会认为更多的豆子是好豆子。同样,他们比那组神游的参与者表现得更为乐观,会汇报更多积极的事件。
  是的,专注就是具有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变得乐观积极,即使是一颗普通的豆子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会认为这是一颗好豆子!
  不要再心心念念那些让自己心烦的琐事了,从现在起,集中精神工作、读书,全心全意做好每一件事,你便能摆脱烦恼,更多地体验到生活的快乐。
其他文献
下蛋冠军
期刊
在肿瘤细胞和永生化细胞中,端粒酶介导的端粒延长与端粒结合蛋白1(TRFl)对端粒长度的负调控作用之间处于动态平衡,使端粒维持在一特定长度.近来发现一种新的端粒酶系统调控酶
中国的很多成语都与数字有关,但其中的数字所指你或许不知道吧,那么就来看看如下成语里的数字所指为何。  三长两短:“三长两短”通常用来指意外灾祸,民间多作“遇难”“死亡”等讳词。  《礼记·檀弓上》有如下记载:“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棺束者,古棺木无钉,故用皮束合之。缩二者,缩纵也。纵束者二行也。衡三者,横束者三行也。衽,每束一者。衽,小要也,其形两头广,中央小也。既不用钉棺,但先凿棺边
目的:骨组织工程通过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增殖,并在体内或体外生长活体骨组织,用于骨的修复和再生,种子细胞和基质材料是组织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
中国人在见到同姓之人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五百年前是一家”。据学者考证,这种说法虽非完全正确,但也有一定依据。  说其不正确是因为,中国的姓氏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即使是同姓可能也不是同一来源,有的姓氏甚至是由上百个来源融合后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因此,“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肯定是不科学的。  然而,说这种说法有一定的依据,则是因为基因的特性。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父权社会中,人们的姓氏往往从父姓
《三国志》《后汉书》《续汉书》……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魏晋南北朝名著,无论人们用史学还是文学的眼光去审视,都能发现其熠熠生辉、可圈可点之处。然而,在阅读这些著作时,我们能够比较清晰地发现一个问题——这个时代的作品在写人记事时有较多的雷同现象,现试举几例与同学们探讨。  曹节让猪  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本文中的《三国志》均指裴松之注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裴松之引用《续汉书》中的文字,用以介绍曹操
在高考中,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这被称为“高考移民”。  其实在科举盛行的古代,早就有“高考移民”一说。由此可见“高考移民”的确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仔细研究历史,你会发现古代参与“高考移民”的还有我们认识的“熟人”呢!  靠“高考移民”出头的  大诗人  在古代的高考移民中,大名鼎鼎的诗人
科学家们惯于问一些让不搞科学的人听起来很愚蠢的问题,譬如:“人为什么不会掉进地板里?”甚至有一本书还用这个问题做书名。从我们的日常经验看,地板表面是坚固的,它的功能之一就是防止人掉下去。这是我们对地板的起码要求啊!不过,这类看似“愚蠢”的问题,其实包含了一种对地板的认识,对地板构成的了解,和我们已知的常识大不一样。  地板是原子构成的,正是有了关于原子本质的认识,才会引出这个问题。  原子是物质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