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刷抖音,尤其喜欢翻新、改装老物件的视频;喜欢拆装机械,井队里的破旧动力设备都是他把玩的“物件”;喜欢搞研究,井场旁随便一块平整的地面就能建起实验室……别以为他是赶时髦的小年轻,他就是年近半百的河南省资环环境调查四院工程一处司机长——王江涛。
临危受命 勇挑重担
2020年,工程一处新购置了一台40(石油)钻机,急需一名司机长。司机长虽然称不上是个“官”,但在井队的核心作用却不容小觑。他要全面负责使用、管理、维修、保养整个井队的动力设施、电气设备和传动装置,稍有不慎,轻则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转耽误生产,重则有可能发生孔内安全事故。以往该院都会花重金聘请有5年以上石油钻机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担任。这一次,工程一处决定打破常规,自己培养司机长,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井队人才培养机制。
“刚接到这个任务,觉得处长是在开玩笑,我这个快50岁的人,从头学起太难了。可转念一想,能把对机械设计装配的爱好用到工作上也是幸事一件啊。”说起当时接到任务的感受,王江涛说。
来到新岗位后,王江涛便带着多年“玩”出来的机电知识和经验,如饥似渴地系统学习新知识。在为期2个月的钻机厂家举办的培训班里,他是老师眼中满头白发勤学好问的“小学生”,他是大家眼中字写得不好但记得最认真、最详实的“老”同学。为快速从理论上升到实际操作,他在抖音平台上经常与一群兴趣相投的好友交流各种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改装的心得,遇到不懂的知识点,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查找相关视频进行学习和浏览,有时为了搞清楚一个组装步骤,他会不知不觉地研究到天亮。
坚守岗位 一丝不苟
工程一处4110井队驻扎在山西临汾绵延起伏的山脉丘陵之间,这里位置偏僻,远离都市,环境艰苦。司机长不仅要克服工作环境的艰苦,更要24小时关注井场上大大小小数十台设备,并做好随时应对机械故障的准备。
井队使用的190系列柴油机有2米多高,维修时需要爬上腳手架,站立在狭小的工作面上,并且要始终保持半蹲姿势才能接触到机体内部。每当遇到故障,王江涛从不考虑自己脚跟骨裂的陈年旧伤,上上下下几十次,前后要花费数小时。每一次紧急抢修,他不是因为脚跟疼得站不住或是长时间一个姿势僵硬成“雕塑”,他是绝对不会下脚手架的。为了能够提高快速准确查找设备故障的能力,去年春节井队冬休期间,已经大半年没有回过家的王江涛主动请缨,要求留下来看守井场设备。在随后的64天里,他一个人在偌大的井场上开展“废物解剖”实验数百次,把平时从工地上拆下来的废弃电机元件进行拆解、分析,通过对报废机器反复组装、改良、调试,终于达到了一看设备的排气颜色,就知道运转是否正常;围着设备转一圈,就知道故障症结在哪儿……因可以“望闻问切”排除设备故障,他被钻井队的工友称为“设备医生”。
严守规章 心细如发
40钻机整个动力系统由柴油机、联动机、空压机、发电机等多种设备组成,每一次安装调试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省力、高效,王江涛不怕麻烦,巧用心思在设备各个关键部位都留下醒目的记号,方便再次吊装设备时能够精准地放在合适位置。联动机重量较大且金贵,需要人工用撬杠、千斤顶挪动,每调试挪动一次大家都会累得苦不堪言,所以听到职工说“放得差不多就行了”,王江涛却严肃地告诉大家,绝不能用“差不多”心态对待工作,操作规程来不得半点含糊,现在安装时的一点“差不多”,就会造成皮带的损坏,到那时再校正、更换皮带,更是费时费力耽误生产。
从今年开春开工,井场上1号柴油机的底座上就一直放着一把水平尺,目前3400米的设计井深已经基本完工,但水平尺的水平珠没有移动半分,柴油机依旧保持平稳如初。大家不会忘记,柴油机安装那天,一直下着小雨,初春的雨轻柔但却依然冰冷,为了把柴油机调试到持久平稳状态,王江涛与两个司机一干就是大半天,等工作结束时三个人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王江涛问身旁的人冷不冷,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你嘴唇都冻紫了,还问我们冷不冷,一起回宿舍换衣服吧。”可他却说:“你们先去,我把水平尺放好就去。”
正是有了王江涛工作中的严谨耐心、坚持原则,才有了设备源源不断的动力输出,才能有施工6个月保持动力系统零事故的佳绩。(作者单位:河南省资环环境调查四院)
临危受命 勇挑重担
2020年,工程一处新购置了一台40(石油)钻机,急需一名司机长。司机长虽然称不上是个“官”,但在井队的核心作用却不容小觑。他要全面负责使用、管理、维修、保养整个井队的动力设施、电气设备和传动装置,稍有不慎,轻则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转耽误生产,重则有可能发生孔内安全事故。以往该院都会花重金聘请有5年以上石油钻机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担任。这一次,工程一处决定打破常规,自己培养司机长,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井队人才培养机制。
“刚接到这个任务,觉得处长是在开玩笑,我这个快50岁的人,从头学起太难了。可转念一想,能把对机械设计装配的爱好用到工作上也是幸事一件啊。”说起当时接到任务的感受,王江涛说。
来到新岗位后,王江涛便带着多年“玩”出来的机电知识和经验,如饥似渴地系统学习新知识。在为期2个月的钻机厂家举办的培训班里,他是老师眼中满头白发勤学好问的“小学生”,他是大家眼中字写得不好但记得最认真、最详实的“老”同学。为快速从理论上升到实际操作,他在抖音平台上经常与一群兴趣相投的好友交流各种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改装的心得,遇到不懂的知识点,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查找相关视频进行学习和浏览,有时为了搞清楚一个组装步骤,他会不知不觉地研究到天亮。
坚守岗位 一丝不苟
工程一处4110井队驻扎在山西临汾绵延起伏的山脉丘陵之间,这里位置偏僻,远离都市,环境艰苦。司机长不仅要克服工作环境的艰苦,更要24小时关注井场上大大小小数十台设备,并做好随时应对机械故障的准备。
井队使用的190系列柴油机有2米多高,维修时需要爬上腳手架,站立在狭小的工作面上,并且要始终保持半蹲姿势才能接触到机体内部。每当遇到故障,王江涛从不考虑自己脚跟骨裂的陈年旧伤,上上下下几十次,前后要花费数小时。每一次紧急抢修,他不是因为脚跟疼得站不住或是长时间一个姿势僵硬成“雕塑”,他是绝对不会下脚手架的。为了能够提高快速准确查找设备故障的能力,去年春节井队冬休期间,已经大半年没有回过家的王江涛主动请缨,要求留下来看守井场设备。在随后的64天里,他一个人在偌大的井场上开展“废物解剖”实验数百次,把平时从工地上拆下来的废弃电机元件进行拆解、分析,通过对报废机器反复组装、改良、调试,终于达到了一看设备的排气颜色,就知道运转是否正常;围着设备转一圈,就知道故障症结在哪儿……因可以“望闻问切”排除设备故障,他被钻井队的工友称为“设备医生”。
严守规章 心细如发
40钻机整个动力系统由柴油机、联动机、空压机、发电机等多种设备组成,每一次安装调试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省力、高效,王江涛不怕麻烦,巧用心思在设备各个关键部位都留下醒目的记号,方便再次吊装设备时能够精准地放在合适位置。联动机重量较大且金贵,需要人工用撬杠、千斤顶挪动,每调试挪动一次大家都会累得苦不堪言,所以听到职工说“放得差不多就行了”,王江涛却严肃地告诉大家,绝不能用“差不多”心态对待工作,操作规程来不得半点含糊,现在安装时的一点“差不多”,就会造成皮带的损坏,到那时再校正、更换皮带,更是费时费力耽误生产。
从今年开春开工,井场上1号柴油机的底座上就一直放着一把水平尺,目前3400米的设计井深已经基本完工,但水平尺的水平珠没有移动半分,柴油机依旧保持平稳如初。大家不会忘记,柴油机安装那天,一直下着小雨,初春的雨轻柔但却依然冰冷,为了把柴油机调试到持久平稳状态,王江涛与两个司机一干就是大半天,等工作结束时三个人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王江涛问身旁的人冷不冷,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你嘴唇都冻紫了,还问我们冷不冷,一起回宿舍换衣服吧。”可他却说:“你们先去,我把水平尺放好就去。”
正是有了王江涛工作中的严谨耐心、坚持原则,才有了设备源源不断的动力输出,才能有施工6个月保持动力系统零事故的佳绩。(作者单位:河南省资环环境调查四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