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免费师范生的顺利入学,如何将他们培养成优秀教师成为关注的焦点。最近,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布了培养方案,其基本取向是充分利用各校现有资源为国家培养一批“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文章分析这些培养方案的共同特点,从中得到启示,以期为今后免费师范生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大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师范大学 免费师范生 培养特色
2007年5月,《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出台,要求部属师范大学要抓住机遇,围绕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特别要根据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精心制订教育培养方案;安排名师给免费师范生授课,选派高水平教师担任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建立师范生培养导师制度;按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师范生在校期间到中小学实习半年的制度;要通过培养教育,使学生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长期从教的职业理想,为将来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打下牢固的根基。根据这套办法,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分别拿出了各校的培养方案,本文首先就培养方案及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特色。
一、免费师范生培养特色分析
1. 培养目标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
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都为免费师范生制定了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不仅对免费师范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专业基础和教学实践能力进行了要求,还对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进行了限定,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培养目标为“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而对于一般师范生是培养“专门人才”;华东师范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西南大学努力培养“基础教育优秀师资”;陕西师范大学也将“优秀教师”作为实行师范免费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各部属师大都将“高级”、“优秀”等词限定在培养目标中,与各校普通师范生“专门”、“合格”等目标相比较,可以看出国家和六所师范大学对免费师范生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各师大努力将免费师范生培养成日后在基础教育中能“挑大梁”的精英人才的殷切期望。
2. 设置丰富的教育专业及相关课程
从理论上说,师范生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学校培养目标,使师范生既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又具有完成教学任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它是教师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上,各师范大学基本沿袭了传统师范生课程设置结构,即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三块。但在课程设置的细节上各有特色,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突出了教师教育课程,具体包括教师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学科教育类课程,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教育技术、技能课程,教育见习、实习支教;在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中还开设了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农村教育问题研究、特殊需要儿童咨询与教育对策、天才儿童教育等,供学生选修。其课程设置不但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作为重点,还考虑到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为免费师范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学知识和理论学习平台。
西南大学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一个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自主创新学习六类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另外,学校将对免费师范生进行农业技术等方面的教育,使免费师范生具备带领当地农村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改造教育学、心理学两门传统课程,将它们更名为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渗透在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的剖析当中;重点建设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引导师范生了解、熟悉教育理论研究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最新进展;加强教育实践类和技能类课程建设,在技能类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中采取“课堂集中 课外自学 网上互动 教案设计 微格操练"混合型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在课程设置中一方面沿袭了以往的特色,即在原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再加上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热爱教育事业;另一方面,建立由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和教师职业教育课三大模块组成的适应优秀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
事实上,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和培养上都有较长的历史和较强的实力,但是他们大都还是“另起炉灶”为免费师范生量身打造课程,建立科学的、实用性强的课程体系,使免费师范生学习到最新的教育学科知识、了解我国和世界教育现状。课程设置的特色除了专业性和多样性,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过加强基础教育相关课程,将师范生培养成为引领新时期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秀教师。
3. 选派最优质的师资参与教学和指导
在师资的选派上,六所部属师范大学更是全面启用最强的师资阵容,精心培养免费师范生。
华东师范大学设置的32门通识选修课程,其中一批由两院院士、终身教授担任主讲教师。除校内知名教授外,学校还将聘任50名基础教育领域特级教师担任兼职教授,聘任100名见习、实习基地骨干教师担任兼职导师,直接参与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和专业发展指导。北京师范大学选派学科带头人、知名教授为师范生开设教师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聘请国内知名的优秀中小学教师与本校教师联合担任导师,指导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实践与研究;邀请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优秀校友、特级教师等,开展教师职业信念与理想教育。
在免费师范生的教师选派上,两校都希望通过知名教授、学科带头人、知名专家学者和特级教师等名师的示范作用和悉心指导,为免费师范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在思想的碰撞中逐渐形成研究型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成为“教育专家”。
东北师范大学建立了“三维辅导制”,为每个免费师范生配备一名学科专业导师、一名专职辅导员和一名课外辅导员。学科专业导师由学校里教法好、业务精、阅历深的优秀教师担任,指导学生学习教育理论,规划未来发展与人生目标;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课外辅导员由工作在重点中小学一线、基础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负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学生教学经验。陕西师范大学完善师范生培养导师制,在已有的基础上,遴选一批基础教育优秀教师作为免费师范生副导师,建立一套具有陕西师大特色的师范生培养导师制。免费师范生通过与基础教育优秀教师的交流和学习,会具备“优秀教师”的品德和能力,成为日后引领西部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
4. 制定可行方案,重点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我国师范大学毕业生入职后普遍存在课堂教学等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都专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各自的方案,强化对免费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他们实际的教学能力。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将师范生6周的实践期扩展到了半年,构建“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把互为衔接的专题见习、课题研习和教育实习,循序渐进地贯穿在师范生四年的专业学习中。西南大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四年一贯的师范教育实践教学制度,构建由微格教学、教学观摩、教学见习、教育教学实习组成的师范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到中小学为期半年的教育教学实习制度。通过分散并延长教育实习周期,使师范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教学锻炼,积累实践教学经验,解决了传统师范教育学生实习期短,学生实际教学能力无法提高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安排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见习,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支教半年。陕西师范大学拓展建立教学实习实践基地,以满足免费师范生的实践教学需要,切实提高师范生的从教能力。华中师范大学不但建立了基础教育改革和服务综合试验区,发挥教师教育研究、服务和引领基础教育的作用,还建立了面向基础教育开展合作研究的基地。这一做法很多师范院校可以学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中小学教学质量和标准日益提高,很多学校都不接受师范生实习,即使接受实习学生,也只是听课、改作业,很少让师范生真正参与教学。利用实习基地可以使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逐步提升。
[关键词] 师范大学 免费师范生 培养特色
2007年5月,《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出台,要求部属师范大学要抓住机遇,围绕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特别要根据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精心制订教育培养方案;安排名师给免费师范生授课,选派高水平教师担任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建立师范生培养导师制度;按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师范生在校期间到中小学实习半年的制度;要通过培养教育,使学生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长期从教的职业理想,为将来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打下牢固的根基。根据这套办法,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分别拿出了各校的培养方案,本文首先就培养方案及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特色。
一、免费师范生培养特色分析
1. 培养目标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
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都为免费师范生制定了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不仅对免费师范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专业基础和教学实践能力进行了要求,还对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进行了限定,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培养目标为“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而对于一般师范生是培养“专门人才”;华东师范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西南大学努力培养“基础教育优秀师资”;陕西师范大学也将“优秀教师”作为实行师范免费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各部属师大都将“高级”、“优秀”等词限定在培养目标中,与各校普通师范生“专门”、“合格”等目标相比较,可以看出国家和六所师范大学对免费师范生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各师大努力将免费师范生培养成日后在基础教育中能“挑大梁”的精英人才的殷切期望。
2. 设置丰富的教育专业及相关课程
从理论上说,师范生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学校培养目标,使师范生既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又具有完成教学任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它是教师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免费师范生课程设置上,各师范大学基本沿袭了传统师范生课程设置结构,即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三块。但在课程设置的细节上各有特色,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突出了教师教育课程,具体包括教师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学科教育类课程,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教育技术、技能课程,教育见习、实习支教;在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中还开设了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农村教育问题研究、特殊需要儿童咨询与教育对策、天才儿童教育等,供学生选修。其课程设置不但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作为重点,还考虑到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为免费师范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学知识和理论学习平台。
西南大学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一个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自主创新学习六类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另外,学校将对免费师范生进行农业技术等方面的教育,使免费师范生具备带领当地农村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改造教育学、心理学两门传统课程,将它们更名为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渗透在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的剖析当中;重点建设教育研究与拓展类课程,引导师范生了解、熟悉教育理论研究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最新进展;加强教育实践类和技能类课程建设,在技能类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中采取“课堂集中 课外自学 网上互动 教案设计 微格操练"混合型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在课程设置中一方面沿袭了以往的特色,即在原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再加上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目的是让学生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热爱教育事业;另一方面,建立由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和教师职业教育课三大模块组成的适应优秀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
事实上,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和培养上都有较长的历史和较强的实力,但是他们大都还是“另起炉灶”为免费师范生量身打造课程,建立科学的、实用性强的课程体系,使免费师范生学习到最新的教育学科知识、了解我国和世界教育现状。课程设置的特色除了专业性和多样性,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过加强基础教育相关课程,将师范生培养成为引领新时期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秀教师。
3. 选派最优质的师资参与教学和指导
在师资的选派上,六所部属师范大学更是全面启用最强的师资阵容,精心培养免费师范生。
华东师范大学设置的32门通识选修课程,其中一批由两院院士、终身教授担任主讲教师。除校内知名教授外,学校还将聘任50名基础教育领域特级教师担任兼职教授,聘任100名见习、实习基地骨干教师担任兼职导师,直接参与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和专业发展指导。北京师范大学选派学科带头人、知名教授为师范生开设教师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聘请国内知名的优秀中小学教师与本校教师联合担任导师,指导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实践与研究;邀请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优秀校友、特级教师等,开展教师职业信念与理想教育。
在免费师范生的教师选派上,两校都希望通过知名教授、学科带头人、知名专家学者和特级教师等名师的示范作用和悉心指导,为免费师范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在思想的碰撞中逐渐形成研究型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成为“教育专家”。
东北师范大学建立了“三维辅导制”,为每个免费师范生配备一名学科专业导师、一名专职辅导员和一名课外辅导员。学科专业导师由学校里教法好、业务精、阅历深的优秀教师担任,指导学生学习教育理论,规划未来发展与人生目标;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课外辅导员由工作在重点中小学一线、基础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负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学生教学经验。陕西师范大学完善师范生培养导师制,在已有的基础上,遴选一批基础教育优秀教师作为免费师范生副导师,建立一套具有陕西师大特色的师范生培养导师制。免费师范生通过与基础教育优秀教师的交流和学习,会具备“优秀教师”的品德和能力,成为日后引领西部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
4. 制定可行方案,重点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我国师范大学毕业生入职后普遍存在课堂教学等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都专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各自的方案,强化对免费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他们实际的教学能力。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将师范生6周的实践期扩展到了半年,构建“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把互为衔接的专题见习、课题研习和教育实习,循序渐进地贯穿在师范生四年的专业学习中。西南大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四年一贯的师范教育实践教学制度,构建由微格教学、教学观摩、教学见习、教育教学实习组成的师范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到中小学为期半年的教育教学实习制度。通过分散并延长教育实习周期,使师范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教学锻炼,积累实践教学经验,解决了传统师范教育学生实习期短,学生实际教学能力无法提高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安排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见习,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支教半年。陕西师范大学拓展建立教学实习实践基地,以满足免费师范生的实践教学需要,切实提高师范生的从教能力。华中师范大学不但建立了基础教育改革和服务综合试验区,发挥教师教育研究、服务和引领基础教育的作用,还建立了面向基础教育开展合作研究的基地。这一做法很多师范院校可以学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中小学教学质量和标准日益提高,很多学校都不接受师范生实习,即使接受实习学生,也只是听课、改作业,很少让师范生真正参与教学。利用实习基地可以使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