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时不时会看见他人的痛苦。有时候,觉得那些痛苦离自己很远,有时候,那些痛苦让人无法无视。
三年了,依然记得当年得知汶川地震时的震惊和悲痛。虽远在德国,看着网络上一幅幅惊人的景象,泪如雨下。至今记得,有一位孕妇沿着被单联结而成的绳子,从高楼攀爬而下逃生。那种灾难下的勇气,让我无法忘却。至今记得,面对着茫茫云海毅然跳伞下去的战士们,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营救人民,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至今也记得,地震后的人们在街上生活,成都的男女老少在广场上搓起了麻将,这种在大灾难前依然能够保持的乐观,让人宽慰。至今还记得,那些排长队献血的人们,那些默默捐款的人们。他们或许就是走在街上的路人,但在他人的痛苦面前,他们就是天使。
真相总是在刹那间降临:灾难和痛苦面前,众生平等。纪念那场地震,是为了提醒人们面对灾难和痛苦时,我们曾拥有的爱和勇气。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那是我们能拥有的最大的财富。
纪念那场地震,是让我们可以认真思索一个问题:他人的痛苦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处于平安中的我们,该如何面对和处理他人的痛苦?偶发的巨大的他人的痛苦,比如大灾难,人们总会试图做些回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那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叫做善良的那部分在发亮。可如果是面对日常的微小的他人的痛苦,比如街边行乞的老婆婆,人们往往会选择忽略,那是人性中不明亮的部分在作怪——那部分叫做冷漠。
我们能期望的最美好和最理想的状态是:人们拥有充沛的同情心,不需要用他人的苦难来练习。但事实上,人们总是对远处的他人的巨大痛苦有所回应,却往往对眼前的他人的难过视而不见。那是因为,人们从不缺少善良,却必须长久地与自身的冷漠作斗争。
能够感知他人的痛苦是一种高贵的能力,这需要能够懂得倾听的耳朵和强壮的心灵。当人们在生活中只关注自己的时候,他们是不在意其他人在为了什么事情忧愁的。只有当他们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次要的位置,真心愿意聆听别人的想法时,他们才能理解别人的压力和难处。就像为期末的考试犯愁的孩子是无法理解父母为何逼着自己周末去补课的。如果那个孩子愿意倾听一下父母的担忧,或许就能明白,父母担心孩子重复自己庸庸碌碌的一生,他们以为好的成绩好的大学就保障了某种未来。他们只是将自己的人生焦虑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仿佛周末补过课的孩子就能获得一份更有安全感的人生。那些微小的每日加重一分的痛苦,不至于让人哭天喊地,对人生的侵蚀如同得一场慢性病,不会马上丧命,却让人越来越难过,不得快乐。
解救陷在这种痛苦中的人们的唯一方法,其实也是爱,而且是长期的爱。那不是一次捐款或者一次纪念就能完成的营救,而是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持续不断的爱才能改变的人生状态。纪念某一次巨大的灾难,是纪念人们的善良和勇气,更重要的是让这些爱和勇气持续地在日常生活中发光发亮。
如果我们能感受到远处的他人的痛苦,必定也能做到体察近处的他人的痛苦。对街边乞丐的同情,对父母的理解,对同学的默默帮助,这份心意,和看到苦难中的人们时流出的眼泪一样珍贵。
至今记得,三年前人们为汶川祈祷,全球各地都点着不熄的蜡烛。我在异乡的阳台上,也点上了一排蜡烛。仰望星空,真心祈祷这些闪烁的光亮,能护佑那些处在黑暗中的灵魂,找到安息之处,远离痛苦忧伤。
三年后,让我们再次点上蜡烛,真心祈祷,世上他人所有的痛苦,皆能退散。同情与爱如光,长明于暗夜。
三年了,依然记得当年得知汶川地震时的震惊和悲痛。虽远在德国,看着网络上一幅幅惊人的景象,泪如雨下。至今记得,有一位孕妇沿着被单联结而成的绳子,从高楼攀爬而下逃生。那种灾难下的勇气,让我无法忘却。至今记得,面对着茫茫云海毅然跳伞下去的战士们,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营救人民,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至今也记得,地震后的人们在街上生活,成都的男女老少在广场上搓起了麻将,这种在大灾难前依然能够保持的乐观,让人宽慰。至今还记得,那些排长队献血的人们,那些默默捐款的人们。他们或许就是走在街上的路人,但在他人的痛苦面前,他们就是天使。
真相总是在刹那间降临:灾难和痛苦面前,众生平等。纪念那场地震,是为了提醒人们面对灾难和痛苦时,我们曾拥有的爱和勇气。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那是我们能拥有的最大的财富。
纪念那场地震,是让我们可以认真思索一个问题:他人的痛苦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处于平安中的我们,该如何面对和处理他人的痛苦?偶发的巨大的他人的痛苦,比如大灾难,人们总会试图做些回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那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叫做善良的那部分在发亮。可如果是面对日常的微小的他人的痛苦,比如街边行乞的老婆婆,人们往往会选择忽略,那是人性中不明亮的部分在作怪——那部分叫做冷漠。
我们能期望的最美好和最理想的状态是:人们拥有充沛的同情心,不需要用他人的苦难来练习。但事实上,人们总是对远处的他人的巨大痛苦有所回应,却往往对眼前的他人的难过视而不见。那是因为,人们从不缺少善良,却必须长久地与自身的冷漠作斗争。
能够感知他人的痛苦是一种高贵的能力,这需要能够懂得倾听的耳朵和强壮的心灵。当人们在生活中只关注自己的时候,他们是不在意其他人在为了什么事情忧愁的。只有当他们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次要的位置,真心愿意聆听别人的想法时,他们才能理解别人的压力和难处。就像为期末的考试犯愁的孩子是无法理解父母为何逼着自己周末去补课的。如果那个孩子愿意倾听一下父母的担忧,或许就能明白,父母担心孩子重复自己庸庸碌碌的一生,他们以为好的成绩好的大学就保障了某种未来。他们只是将自己的人生焦虑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仿佛周末补过课的孩子就能获得一份更有安全感的人生。那些微小的每日加重一分的痛苦,不至于让人哭天喊地,对人生的侵蚀如同得一场慢性病,不会马上丧命,却让人越来越难过,不得快乐。
解救陷在这种痛苦中的人们的唯一方法,其实也是爱,而且是长期的爱。那不是一次捐款或者一次纪念就能完成的营救,而是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持续不断的爱才能改变的人生状态。纪念某一次巨大的灾难,是纪念人们的善良和勇气,更重要的是让这些爱和勇气持续地在日常生活中发光发亮。
如果我们能感受到远处的他人的痛苦,必定也能做到体察近处的他人的痛苦。对街边乞丐的同情,对父母的理解,对同学的默默帮助,这份心意,和看到苦难中的人们时流出的眼泪一样珍贵。
至今记得,三年前人们为汶川祈祷,全球各地都点着不熄的蜡烛。我在异乡的阳台上,也点上了一排蜡烛。仰望星空,真心祈祷这些闪烁的光亮,能护佑那些处在黑暗中的灵魂,找到安息之处,远离痛苦忧伤。
三年后,让我们再次点上蜡烛,真心祈祷,世上他人所有的痛苦,皆能退散。同情与爱如光,长明于暗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