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还是不生,这是个问题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e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30年,社会科学领域,除了经济学,最活跃的或许就是人口学了。仅对生育意愿这个主题,学者们就做了数百次大范围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得出了许多有趣但又经常悖逆的结论,例如有的研究认为,高收入群体的生育意愿会高一些,有的研究却认为随着经济发展生育意愿一路下降。还有的研究认为,现在还不到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人口增长的压力依然存在,另外一些研究则针锋相对,认为目前低迷的生育意愿已经使中国面临生育危机,生育已经不足以维持正常的人口更替水平。争论的问题还包括,生育意愿和实际的生育水平是不是相符的,有学者认为实际生育水平要高于生育意愿,而反对意见则认为生育意愿高于实际的生育水平。
  调查研究的结果有时候并不太“靠谱”,不同的调查对象和不同的调查技术,得出结论差距很大。例如上世纪80年代有的调查显示,中国人平均只愿意生一个半孩子,而有的调查则显示多数中国人愿意生两个以上孩子。人口学的研究将直接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重则关系国计民生,轻则关系到个人的生育权利和生活规划,因此得出“靠谱”的结论很重要。去年,中央财经大学的3位学者侯佳伟、黄四林和辛自强在社科类的权威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将中国过去所有有关生育意愿的实证调查结果进行统合,综合“调查”了各种调查,全面展现了中国人口生育意愿的变迁史。
  研究发现,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在过去30年间,有升有降,但总体趋势在下降。最大的变化是,80年代大部分调查显示,多数中国人想生两个及以上孩子,到了90年代,这个结构就逆转了,六成以上调查显示,国人只想生两个以下孩子。直到21世纪的头10年,这个趋势更加明显,七成以上调查都显示,中国人的生育意愿低于两孩。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不同人群之间的生育意愿有趋同的趋势。改革开放早期,可能一部分人群有非常强烈的生育意愿,另外一些人则倾向于少生,但到了新世纪,这两类人都减少了,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更加接近。
  有人认为,女性的生育意愿是依附于男性的,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可以避免女性沦为“生育机器”。3学者统计了各项单独针对男性和女性的调查,发现男女之间的生育意愿不存在显著差异,两性的生育意愿都逐年显著降低。现在一些未婚年轻人可能会向往“丁克家庭”,也就是只有一夫一妻而没有小孩的简单家庭,但是研究显示,生育意愿在婚前婚后会发生显著变化,婚前不想要小孩的人,很可能结婚后便向往孩童绕膝的幸福日子了。
  值得注意的是,生育意愿并不等于实际生育水平,80年代的生育意愿徘徊在二孩左右,生育率最高时则超过两个半孩子,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实际生育率则日渐低于生育意愿,落后半个到一个小孩。这说明想生却因为各种原因生不了的人越来越多了。目前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只有1.67,已经远远低于2.1的正常人口更替水平,而实际生育水平还大幅低于原本一路下滑的生育意愿,因此中国的人口更替压力将越来越大。
  目前已经实施的“单独二孩”政策不在此研究的范围内,但是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者石智雷和杨云彦近期的研究,调查的1万多户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家庭中,只有略高于两成左右的家庭明确表示要生二孩,而六成左右则明确表示不生二孩。实际生育水平远远低于生育意愿,而政策放开也无法有效提高生育意愿,这或许说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应该从早期的压抑生育意愿调整为帮助人们实现生育意愿,乃至提振生育意愿。
其他文献
肖玛被称为中国第一男高音。  在中国,肖玛是为数不多的高男高音歌唱家。他不仅熟悉西方的高男高音曲目,也以强烈的执念挖掘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中性艺术美,唐宋诗词、传统戏曲和贵州少数民族山歌这些中国元素也成为了他的艺术建筑一部分。  在歌剧舞台上,有这样一种唱腔的歌唱家:他既有男性高亢的力量美,也有女性嗓音的圆润柔美,他既有男生的活泼阳光,也有女性的妩媚。在300年前的罗马教廷里,教皇赞叹这种雌雄莫辨的声
如果美国跌下“财政悬崖”,选民更多会怪罪共和党。  2012年12月28日星期五,距离“财政悬崖”(即对所有美国人加税并大幅削减政府开支)还有4天,奥巴马总统召集国会两院领袖到白宫展开最后谈判。  共和党人刚刚输了总统大选,虽然保住了下院的多数,在参众两院也丢了好几个席位。这时的民调显示,如果美国跌下“财政悬崖”,选民更多会怪罪共和党。因此难怪众议院的共和党议长博纳看到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民主党人里
真相之外  到底撞没撞?  过去10天里,淮南师范学院学生袁晨和老太婆桂庆英的新闻,成为互联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伴随着事件“相关证人”不断出现,情节不断逆袭,话题高烧不退。  在证据没有显山露水前,口水挺多是情绪的宣泄,但情绪不代表真相。  我们注意到,这些年,年轻人和老人“碰撞”的新闻很多,特别是发生在城市社会里。我们也注意到,这类新闻出现时,互联网上的情绪,几乎都是针对老人的指责。  以袁晨和
中日美韩新领导层陆续亮相,加上朝俄稍早前的领导人变更,使得东北亚的多对双边关系面临调整。一段时间以来,各种特使身份的穿梭外交,频频现诸报端。  然而,东北亚“外交花园”上空,历史问题仍阴魂不散。停战60年后,朝鲜半岛仍被三八线阻隔;战败68年后,日本还在为二战的遗留岛屿问题叫嚣;即便是高唱“大和解”的朴槿惠,也要处理父亲时代亲美反朝与日据时期韩人受辱之间的紧张关系。  多年来,东北亚从未像现在这样
“历史不会死亡,甚至永远不会结束”。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重温美国著名文学家威廉·福克纳的这句名言,意义尤为特别。中日之间的战争已经成为历史,但有关历史认识的“战争”仍未结束。美国学者加纳·费尔德曼去年4月在《外交政策》杂志上一篇题为《和解意味着你必须说对不起》的文章中写道:和解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没有终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8月14日发表的战后70周年讲话中,虽有
因为在各种突发事件频频“被主角”,“临时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生态中一个独特的符号。  “转正?哼!想都不要想!”2014年4月24日,面对《南风窗》记者的采访,余习亚没有言说的欲望,他右手一摆,指着广东东莞常平派出所的门卫侯红彦告诉记者,“你找他(采访)也是一样,我下半年就不干了”。  年近五旬的余习亚,来自湖南常德农村。前几年,他就嚷嚷“不干了”,但每年春节后,他依旧出现。像他这个年纪,找工作确
一个幽灵—可以“消灭工作岗位”的技术幽灵,正在世界经济上空飘荡。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将决定世界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命运。当新工业工人阶级开始组织起来时,政府通过扩大政治和社会权利、监管市场、建立提供大规模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险的福利国家、平滑宏观经济起伏等手段消弭了马克思所预言的革命的威胁。事实上,它们重新发明了资本主义,让它变得更包容,让工人在体系中也能占据一席之地。  今天的技术革命也需要类似的全面再发明
在暮色中乘车上莫干山,一路上胡思乱想,不知道怎么就联想到了水泊梁山。其实没什么联系,只不过都是山而已。  然后就又想起一个旧闻。今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一群人聚在北京开全国“两会”,有个姓李的政协委员抛了个观点出来,说《水浒传》那样的电视剧应该禁播,因为和暴力有关,而且《水浒传》是旧时代的名著,和现在的时代不符了。  这个旧闻还是新闻的时候,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多人参与讨论,看出李委员的意图在于“维稳
“寻租”这个词,大家恐怕都不陌生,它在媒体上经常出现。“寻租”绝大多数时候和“权力”被连在一起使用,即说成“权力寻租”,这是对腐败的一种较为文绉绉的表达。只说“寻租”的时候,一般是对“权力寻租”的简化,意思也约等于腐败。  不信的话,大家可以用这两个关键词加上任意一个国内著名经济学家(或者其他什么学家)的名字百度一下,就会知道我没有撒谎。  “租”在这里的意思和生活中常用的意思(比如房租)有很大的
《自然》6月18日  空间工作记忆是通过额叶前部脑区域与海马体之间的活动协调来维持的。研究人员最近确定了额叶前部皮层与海马体之间的一个直接路径,发现显示了海马体-额叶前部直接输入在空间信息的连续更新中的至关重要性。研究人员还对特定海马体记忆印迹中正面的、中性的或负面的经历进行了研究。最终显示,这些记忆之后可以通过光被人工激活,即可人工激活海马体中的正面记忆。这一研究对空间回想正面记忆,减轻抑郁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