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屈原之死及其爱国主义精神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1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原之死及其爱国主义精神,鲜明地表现在屈原辉煌灿烂的篇章之中,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有很高的认同度,然而楚辞学界却迄今未能形成共识.屈原死因中的"殉国"说时下被点评为在抗战那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古为今用".有鉴于此,本文对屈原之死及其爱国主义思想的实质和内涵进行考察和辨析.
其他文献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99名初中学生进行研究,探究初中生权力感、人际价值感知与课堂参与之间的具体关系与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初中学生权力感能够显著预测课堂参与
针对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的直流电容电压不平衡问题,提出了最优触发脉冲分配平衡控制,可解决H桥参数差异引起的电容电压不平衡问题,且在不影响功率器件开关频率和输出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及后路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M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
针对一种T型中点箝位(TNPC)三电平逆变器的中点电压不平衡问题,指出中点电压受到电压矢量、功率因数、调制比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很难通过精确的数学模型进行控制。提
从文学物象考察,《离骚》第33—45章属于以大段人物心理描写为主的诗歌文本类型,该类型是在传统“赋”与“比兴”基础上脱胎换骨产生的,是对传统诗歌“比兴”加“赋’’的文本类
为考察生命意义感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作用机制,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对7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