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成的诱发与有效运用的策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baoso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成的全称是“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充满生机的新特点。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权力,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发展,强调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对话,重视学生既有的经验、知识与文本、他人的信息相互碰撞,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生成知识,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对文本进行静态弹性预设的同时,更要追求课堂现场的有效生成,那么教师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采取怎样的策略才是有效的呢?
  
  一、捕捉亮点资源
  
  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的体系,由教师、学生、教材等诸多子系统组成,教学处于不停顿的运动状态,教学过程是调控的过程,要体现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生成信息,从而调节课堂节奏,达到课堂最优化。
  
  1 在观察中捕捉动态信息
  “动态信息”指课堂即时产生,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由于动态资源是即兴的、灵动的,这就要求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课堂的整个教学气氛、教学情境;观察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学习方式与习惯。
  
  2 在提问中捕捉即时信息
  提问可以对学生起一个思维桥梁与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方向,在提问中,不但能捕捉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也能捕捉到困难学生的关键点。
  
  3 在练习中捕捉理解信息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因此数学课堂上练习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时间,如何在练习中关注学生的一些生成信息,能更好地促成我们的教学,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4 在讨论中捕捉隐性信息
  课堂小组讨论是沟通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生成信息的又一个方面,教师针对不同的内容,以提问的方式供学生讨论,在讨沦时教师就能捕捉到一些课堂隐性信息。
  
  二、善待错误资源
  
  学生的学习错误,应作为一种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反映学生学习活动的生成性资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识水平的限制,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错误,教师应站在新的视角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合理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1 在争论中化解“错误”
  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典型的,此时,教师所要做的并不是急着解释、下定论,而是把错误资源抛还给学生,给他们争论的时间和空间,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
  
  2 在类比中纠正“错误”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巾,往往因为题目类似出现的一些错误,教师要善于化解、巧妙利用,把错误资源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善于借题发挥,适度由此引出一些相似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对比,使其为教学服务,这样的教学,既给予学生鼓励,激发学生认错,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3 在“将错就错”中修改错误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有时自然而然地生成一些“错解”“错例”“错说”,它反映了知识的易错点、注意点、关键点或思维的忽视区、盲区等,对于这些差错与其采取“围追堵截”“置之不理”,还不如把“错”顺手拈来,将错就错,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之效。
  
  4 在探索中发现“错误”
  学生犯错误的过程是一种尝试的过程,教师只有具备了“主动应对”的理念,才会看到错误背后的成功,才会因地制宜地处理好来自学生的错误,让其发挥应有的价值。
  
  三、有序安排资源
  
  面对相同的生成资源,反馈的顺序不同,教学效果也会有差异,因此,教师在组织反馈时,还要考虑反馈的顺序,既要关注不同学生认知水平上的差异,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掌握学习资源生成情况,合理安排反馈的先后次序。
  
  1 先低后高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差异,他们反馈的学习资源水平是有高低差异的,面对这些差异的生成性资源,一般应先反馈低学习水平的生成资源,再处理高学习水平的资源,这种解决方法能使中低水平的学生在有了铺垫后易于接受高水平的学习资源,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 先重后轻
  不同的生成性资源对达到目标的作用是有区别的,有的可以达成主要目标,有的则对达成次要目标有作用,因此,我们在安排反馈顺序时,一般地先考虑教学重点,以让学生先期达到教学目标,然后关注对教学主要目标有效达成的其他资源。
  
  3 先易后难
  学生课堂即时生成的学习资源存在着接受与理解的难易,有的很容易,学生一目了然,而有的则相对较难。面对这种生成资源,一般地应先反馈较容易的,在解决了容易的材料后,再反馈较难的,从而让多数学生能掌握相关内容。
  
  四、加工生成资源
  
  学习材料的生成具有随机性,如果完全原生态地呈现材料,往往不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因此,面对生成材料,要求教师具备适时加工的意识,掌握再加工策略。
  
  1 恰当提炼概括
  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他们说出来的话经常是缺少概括性,如果任由他们说出来,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教师应对学习材料进行恰当的提炼和概括,在教师的引导之后,学生就会更有针对性地说,思路也更加清晰。
  
  2 帮助启发引导
  生成课堂上的教师要求将学生看作为认知活动的主体,通过不断让位于学生,启发学生提问,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返还给学生,做到以适当的方式,在引导他们参与讨论的同时,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思考信息。
  
  3 适度补充发展
  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补充材料,成为材料的主动生成者,部分生成性学习资源,因为随机性产生,因而不一定显得成熟,如果完全原生态地呈现,往往由于其浅显、科学性不强而不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我们对即时性学习资源要具备适度发展的意识,掌握再开发的策略。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学教材的改革,是中国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打开了基础教育历史新的一页. 转变学习方式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应大力提倡.  【关键词】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合作能力    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应大力提倡,但是在现实数学教学中由于条件、观念的限制,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合作学习并没有真正地发挥. 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我做了一个合作学习的实验.
高三二轮复习被称为“方法”篇,这一阶段的复习将以方法技巧为主线,以专题复习为依托,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高三第二轮复习是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是高三教师当前应解决的首要问题,因为我们深知落实是复习的生命。以下是我们在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中的几点做法:    一、课堂教学上重视落实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确保课堂40分钟的效果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也
一、让评价内容丰满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确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围绕这些方面展开,形成多维度、全面性、开放性的评价内容体系。    1、注重双基的评价,打好扎实的数学基础。  (1)理解和掌握主要是指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背后所双基隐含的数学意义。例如,“正方形”这
【摘要】 解读新课程标准使我们认识到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如何提高课堂结课的有效性呢?本文阐述了新课改理念,分析了在中学数学正确的结课观,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实施有效结课的方法,同时强调对结课的“有效性”要进行经常性的反思.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数学;结课观;结课方式;有效性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收口”在“编筐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再开展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根据这一标准,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发挥教学智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从近日听到的一堂“分类计数与分步计数原理”的数学公开课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鲜活的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伴随上课铃声的落下,教师微笑着开始了
我在西藏当兵24年,现在离开西藏整整20年了。在这20年中,我对西藏的眷恋一日也没停止过。一直以来,我把西藏看作第二故乡,并自豪地称自己是西藏人。前不久,在云南大理机场候机时,对面坐着一位头戴毡帽、脸色黝黑的中年男子,我一眼就认出他是藏族同胞。我仿佛见到了久别的亲人,迎上去主动招呼他。果不出我所料,这位中年男子正是西藏阿里人,经他自我介绍得知他叫巴登。我们聊得很火热,从阿里的古格王朝遗址讲到狮泉河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4-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过程中,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记录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合作的意义,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很多方面有着极大的不同,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后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过渡教学,笔者在此谈谈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过渡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全面贯彻新课程要求。优化教学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订学习计划  为了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的基本理念,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高中数学课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 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然而,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却发现,有些教师为了体
【摘要】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学生的成绩和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阐明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双向性、发散性、广阔性、周密性、深刻性的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不会解题或考虑不周等现象,追究其原因除基础不扎实以外,还有很大的原因是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