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田文学评论选》序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z88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田在他的文学生涯中写了为数可观的优美的散文,写诗虽不算多,可写得出色,还写了一部别具风格的长篇小说。同时,在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评论工作方面,他也做出了贡献,留下值得传诵的六本书。他既有创作的才能,又有评论的才力。他著作等身,本本书里都凝结着他的智慧、心血和生命的热忱。
  广田素来勤于学习和写作。他博览群书,满腹中外古今的文学及其他多方面的知识。他善写诗文,有多年丰富的创作经验。“七七”事变后,他就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思考和探讨抗战文艺问题。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年我们同在罗江小县城的那个中学教书,他早起晚睡,手不释卷,孜孜阅读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卢那察尔斯基的《艺术论》、片上伸的《现代新兴文学的问题》、高尔基的《论文学》和其它文艺理论书籍。他用心地在书上批注,从书上摘录,写读书札记,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这样他有了相当好的理论根柢,加上他从长久欣赏文学名著和从事创作中得到的非同寻常的艺术修养,因而他写起评论文章来就比较裕如。
  广田一向关心青年,热情帮助青年作者和读者,他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工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为他们做的,写了相当多的直接与青年谈文学的文章和书简,他长期与一些青年通信,往往信还写得很长。广田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理论原则而是从中外的作家作品和具体的文学问题出发,谈创作,谈诗,谈散文,谈小说,谈剧本,谈年轻的报告文学,谈普及与提高,谈民族民间文学,谈文学理论和批评问题,谈别人不谈的作家作品,也谈人们在谈的问题,而有自己的见解。他好象是在辛劳地搭桥,他乐意用评论在作品与读者之间,在青年与文学之间搭桥。
  广田通过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对文学的基本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和明晰的论述。他认为首先是生活,生活是第一义的。“生活是一片极其肥沃的土地,它随时准备怀孕,准备生长”。只有现实生活才是创造艺术的源泉。在内容方面是有真实性的,在表现方面是真切而易懂易感的,便是好作品。他还认为作者的生活本身是最重要的,作者的世界观也是最重要的,有了明确的世界观,才能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正确的表现,才会产生有价值的作品。作品应该表现有社会意义的思想倾向。诚实——艺术的良心,一个作者不但生活要诚实,创作也要诚实,认识与表现要一致。强调创作,主要还是作品,文学评论要对作品作具体的分析和恰当的评价,应促进创作的发展,有利于好作品的产生。最好的作品是叫人向往着最美好的将来的,为人民的进步文学不是教人温柔敦厚,而是用生活的具体艺术形象教人爱,教人恨,爱真、美、善,恨假、恶、丑,有崇高的理想,有远大的前进方向。
  在《论文艺批评》一文里,广田说,一个文艺批评家既需对作者负责,不要误解作者,不要使自己的批评变成作者的灾害,也要对读者负责,他应当公正客观,不要在读者的思想中造成错误的观念。一个批评家同时又必须是一个欣赏者,一个创造者,因为最好的文艺批评,是必须包括有欣赏的过程和创造的成分的。他要能知道作家的寸心才好,这就必须设身处地去吟味它,体贴它,用自己的灵魂在作家的作品中“游历”,也就是好好欣赏它。读而有动于中,有所好恶,知其是非,从而对作品进行批评,才能触及其灵魂。一个批评家不仅应当是一个最好的欣赏者,还必须是一个创造者,他不但要在自己心里把作者的创造再创造一番,就连他所写的批评文字也应当是创造的。他不但应当在批评文字中把作者的作品复活起来,并且要借了他的批评使读者感觉得更多,理会得更深。他引用了丹麦大批评家勃兰兑斯(Georg Brandes)的话:“最好的批评应该是描写的”。所谓描写的批评也就是创造的批评。批评本身甚至于是诗的,创造了极好的形象,是一种艺术创造,一篇很好的文艺作品。广田的评论工作也正是尽可能照这个精神做的。《谈文艺批评》虽然只是一篇不过一千余字的短文,但是对于研究和理解广田的文学评论却极关重要。它最足以代表他对文学评论的一贯主张,它的精神贯串在所有他的文学评论集里。不少作者和读者都喜欢这种含有欣赏情趣和创造意味的文学评论。
  广田的文学评论文,出自一个散文家的妙笔,简直就是优美的散文,可当作散文作品来读。他在《谈散文》里说:“散文的语言,以清楚明畅,自然有致为其本来面目。”他自己的文章真是不失这种本来面目。清清亮亮,如秋水,明明净净,似白云。就是有时在文章中用战斗的隐语和曲笔,仍易了然。
  广田对人和作品都谦虚,对写作严谨。他把自己写的散文比做丛生的灌木,把自己写的评论文比做文学枝叶。他多年创作,自知其中甘苦得失,能体贴作家,体贴作品,尊重创作的劳动,总能看到作家作品的优点、长处而多所肯定。他评文学作品,谈文学问题,重视和听取别人意见,与作者和读者象朋友似的共同探讨。
  广田是个美好的人,文如其人。从其文可见其人,其人其文是二而一,一而二的。
  广田的文学评论,一如他的散文、诗歌和小说,将永存下去。真正有生命的东西是会不朽的。
  
  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日
  
  (《李广田文学评论选》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文略有删节)
其他文献
最近出了一本《周作人早期散文选》(上海文艺版),没有前言,没有后记,入选的文章也不标明出处。为什么?我估计是话很难说。因为周作人既是散文名家回避不得,是汉奸又宣扬不得,不论好话坏话都轻不得重不得,所以索性什么都不说。  周作人曾引用荀子的话:“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这一次,编者采取“默而当”的办法,递给我们一本“赤膊书”。  《散文集》入选的都是周作人早期的进步文章,在选集里可以看到周作
金开诚《文艺心理学论稿》读后    金开诚同志在北大举办的“文艺心理学”讲座早已喧腾人口,因此我一直翘首期待着他的讲稿的出版。读了《文艺心理学论稿》以后,确实使人得到很大满足。诚如有的同志所说,它“打破了长期以来笼罩在文艺心理学上的神秘感。”这里,试将我读此书的一些断想略述如下,以求正于作者和读书界。    文艺心理学研究方兴未艾    美国《二十世纪文学百科全书》(一九七四年版)提到当今的文学批
乡愁是一张蓝蓝的车票,我在这头,加速包在那头。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微博热搜告诉我,某售票网站又陷入了大型崩溃中。每到年底,面对春运这场考验智力、毅力和运气的综合考试,即使再讲究的白领青年,也得放下自己的优雅,挤入几亿人的抢票大军里。  抢票需要诸葛孔明的运筹帷幄。首先登录售票网站主动出击,注册抢票软件守株待兔,至于下策,淘宝购物车下单折叠板凳,凌晨4点去售票处排队也许能用上。关于路线规划,两点
朱文华同志的一封信    韩进廉同志:  你好。《读书》杂志编辑部转来了大作《深刻的教训》,我拜读后很受感动。你承认缺点的态度极为诚恳,唯其如此,倒使我感到不安了。尊著《红学史稿》我是在今年署假期间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不是专搞红学的,但对此略有兴趣,只是在读尊著过程中,发现了某些缺点,才写了一篇短文,以后《读书》杂志也就刊出了。其实,我本人也是才疏学浅,近年来所发表的有关论文中(包括《试论胡适在五
数天前(二月十九日)在美国出版的中文报纸上,读到一条新闻,标题为“明代话本拍案惊奇、珍藏日本广岛大学、大陆学者复印标点刊行”。里面引自上海中新社的报导,说“明朝凌初所撰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四十卷足本,最近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编者章培恒教授,为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在日本神户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时,得到广岛大学珍藏的明朝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尚友堂原刊本《拍案惊奇》复印本,及东京大学收藏的有关珍贵资
读了杨绛《倒影集》,禁不住要写一封信致《倒影集》作者    读完了杨绛同志的五个小故事,我翻到前面重读她的《致读者》——这篇书信体的作者自序。婉约的语言,恳切的态度,使我觉得应该给作者回一封信,谢谢她的作品给我的愉悦。在回信之前,请允许我把杨绛同志的原信抄下来。    敬爱的读者:  我希望这几个小故事,能在您繁忙之余,供您片刻的消遣,让您养养心、歇歇力,再抖擞精神投入工作。这就是我最卑微的愿望。
复旦大学王永生同志主编的《中国现代文论选》收有康白情一九二○年写的《新诗底我见》。文章后面编者加的“本文提要”里有这样一句:“康白情认为,新诗应‘自由成章而后有一定的格律’”。然而,进一步逐句查阅康白情文章的原文,他的原话却是这样写的:“旧诗大体遵格律,拘音韵,讲雕琢,尚典雅。新诗反之,自由成章而没有一定的格律。”
今年大年初一一早,我又開始做新年计划:每天抽出一小时学英语,每个星期去两次健身房,三个月内学会剪辑视频,等等。我也要买几种设备,买台高级电脑,请个专业外教……  忽然之间,我回忆之前的光景,陷入一种反思。  去年,我加班熬夜发福了不少,在小区办了张健身卡。专业跑步鞋、高端运动服、名牌蛋白粉,一天之内,统统置办齐全,我脑海里都是蜕变的自己。然而真实情况是,第一天去健身房,刚锻炼10分钟,我就气喘吁吁
蒋星煜《明刊本研究》序    蒋星煜先生研究《西厢记》已有三十年之久,最近四、五年则以研究明刊本《西厢记》的版本为主,先后写出了十七万字论文。他对国内外现存的三十多种明刊本《西厢记》或其复制品,都作了多方面的比较和研究,所以能够把《西厢记》的版本源流讲得一清二楚,如数家珍。  他在写作这十七万字论文的过程中,经常来和我交换意见。一九七八年夏天酷热难熬,但我们的研究讨论迄未中断,仍旧继续进行。关于这
《宋百家词选注》序    周笃文同志已有《宋词》一书问世,读者咸有佳评。如今他的新著——《宋百家词选注》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前书相辅相成,词人选词,别有会心,珠联璧合,映照词坛,洵为美事。承他不弃,索写序文,辞而不获,于是出拙言以冠佳构,假绝唱而纾鄙怀,万一不致演成西子蒙不洁的故事,则不胜幸甚。  我在将及成童之前,就被词迷住了。那时是纯出偶然,在一本明人的剧曲里读到它开场的一首《阮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