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记叙文是每个初中生必须写好的,但在众多的考试中多数同学写出的文章大同小异,不能脱颖而出。写得这样平凡,怎能激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所以只能打个切入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因此,本文认为,“不平凡”是考场记叙文取胜的关键,平时进行作文训练时就要着意训练这一点。
关键词记叙文 作文训练 选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235-01
一、写作前,独具慧眼,发现不平凡
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活水源头,写作离不开生活,然而生活又是芜杂的,琐屑的。如果不加选择,什么都往上搬,不仅索然无味,而且面目可憎。所以,写作之前,选择材料时,就应张开自己的慧眼,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那些不平凡的人事物景。这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要留心观察生活,选取那些不平凡的材料;二是要有一种洞察力,能发现材料中的不平凡点。
例如写《家》,一般的同学可能就会想到妈妈为我盖被子,倒牛奶,爸爸为我讲题,背我去看病等来表现家的温馨,这样写,就流于一般。此时我们告诉学生,应该独具慧眼,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事例。有同学就想到:大家庭面临解体,各人在搬入自己的新居前对“大家”充满依恋和不舍。这个材料不平凡,能通过搬家事件体现家的温馨。此时,进一步鼓励同学,继续找出事件中的不平凡点来打动人。该生又想到:要搬家了,大家却迟迟不见动静。卧室里,伯伯躺在床上抽着烟,眼睛红红的,他盯着墙壁,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客厅里,电视机开着,爸爸坐在沙发上,没有看,却反复地用手擦着面前的茶几,若有所思。该生不仅用慧眼选取了不平凡的材料,而且还找到了材料中的不平凡点,表达上再有点技巧,一篇耳目一新的记叙文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二、写作时,层层铺垫,衬托不平凡
生活虽然平凡,但文章大家和写作高手却能平中见奇,将平凡的生活写得那么耐人寻味,不同寻常。像朱自清的《背影》,写的就是最平凡的事——车站送人,可是朱自清的高明之处是在文中层层铺垫,显现出父爱的不平凡: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父亲心情已是极度哀伤愁苦;车站分别,父亲要去谋职,况且儿子已是成年,又有茶房相陪,大可不必相送,可父亲仍然亲自送子,实在放心不下呀;父亲年事已高,又加肥胖,却几番爬下爬上那高高的月台,只是去为儿买橘。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父亲为儿买橘这一特写镜头表现出的拳拳爱子之情早已感人泪下,非同一般了。这里,家景的惨淡,父亲心境的不佳,身体状况的不好便是衬托,衬托出父爱的不易。正是这不易的爱让父亲的背影不平凡,使朱自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笔。同样,《荔枝蜜》写的是最为平凡的小蜜蜂,可文中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发掘它的不平凡。写荔枝林的茂盛,是铺垫蜜蜂生活环境的不平凡;写荔枝蜜的甜香,是铺垫蜜蜂无私奉献的不平凡;写蜜蜂的辛劳,是铺垫劳动人民的不平凡。可见,即便是平凡的人事物景,如果善于运用铺垫衬托的方法,也能使之不平凡。
三、结束前,点石成金,彰显不平凡
“编筐编篓,贵在收口。”好的结尾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李天芳的《种一片太阳花》中的太阳花应该很平凡,作者在描写想花、种花、开花、赏花后,开始赞花:太阳花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它能充分珍惜短暂的开花的机会,那包裹得严严密密的花蕾一见到阳光,就即刻开放;尽管单独的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从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开完花后,即让出位置,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以花喻人,写出了太阳花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事业,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公平的世界,让本来平凡的太阳花顿时熠熠生辉,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这是通过托物言志点石成金,彰显它的不平凡。
《记一辆纺车》中的纺车多么平凡,但吴伯箫却在结尾写道:“纺线,不只在经济上保证了革命根据地的军民有衣穿,不只使大家学会了一套生产劳动的本领,而且在思想上教育了大家,使大家认识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意义,自觉地‘克服那种认为劳动只是一种负担,凡是劳动都应当付给一定报酬的习惯’……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这是通过以小见大点石成金,,彰显它的不平凡。
作者接着写道“物质生活曾经是艰苦的、困难的,但是比起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来,那算得了什么!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这是通过卒章显志点石成金,彰显它的不平凡。
可见,文章结束前运用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等方法能使所写物景人事不平凡起来。
有阅卷老师慨叹:“文中没有太阳,至少应该有月亮,没有月亮,至少应该有灯光,没有灯光,至少应该有萤火虫吧?可是,很多考生就连萤火虫的微光也找不到啊。”可见,考场呼唤有亮点的作文,时代也在呼唤个性化的写手,那么,就让我们的学生的作文一步一步地不平凡起来吧。
关键词记叙文 作文训练 选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235-01
一、写作前,独具慧眼,发现不平凡
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活水源头,写作离不开生活,然而生活又是芜杂的,琐屑的。如果不加选择,什么都往上搬,不仅索然无味,而且面目可憎。所以,写作之前,选择材料时,就应张开自己的慧眼,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那些不平凡的人事物景。这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要留心观察生活,选取那些不平凡的材料;二是要有一种洞察力,能发现材料中的不平凡点。
例如写《家》,一般的同学可能就会想到妈妈为我盖被子,倒牛奶,爸爸为我讲题,背我去看病等来表现家的温馨,这样写,就流于一般。此时我们告诉学生,应该独具慧眼,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事例。有同学就想到:大家庭面临解体,各人在搬入自己的新居前对“大家”充满依恋和不舍。这个材料不平凡,能通过搬家事件体现家的温馨。此时,进一步鼓励同学,继续找出事件中的不平凡点来打动人。该生又想到:要搬家了,大家却迟迟不见动静。卧室里,伯伯躺在床上抽着烟,眼睛红红的,他盯着墙壁,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客厅里,电视机开着,爸爸坐在沙发上,没有看,却反复地用手擦着面前的茶几,若有所思。该生不仅用慧眼选取了不平凡的材料,而且还找到了材料中的不平凡点,表达上再有点技巧,一篇耳目一新的记叙文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二、写作时,层层铺垫,衬托不平凡
生活虽然平凡,但文章大家和写作高手却能平中见奇,将平凡的生活写得那么耐人寻味,不同寻常。像朱自清的《背影》,写的就是最平凡的事——车站送人,可是朱自清的高明之处是在文中层层铺垫,显现出父爱的不平凡: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父亲心情已是极度哀伤愁苦;车站分别,父亲要去谋职,况且儿子已是成年,又有茶房相陪,大可不必相送,可父亲仍然亲自送子,实在放心不下呀;父亲年事已高,又加肥胖,却几番爬下爬上那高高的月台,只是去为儿买橘。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父亲为儿买橘这一特写镜头表现出的拳拳爱子之情早已感人泪下,非同一般了。这里,家景的惨淡,父亲心境的不佳,身体状况的不好便是衬托,衬托出父爱的不易。正是这不易的爱让父亲的背影不平凡,使朱自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笔。同样,《荔枝蜜》写的是最为平凡的小蜜蜂,可文中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发掘它的不平凡。写荔枝林的茂盛,是铺垫蜜蜂生活环境的不平凡;写荔枝蜜的甜香,是铺垫蜜蜂无私奉献的不平凡;写蜜蜂的辛劳,是铺垫劳动人民的不平凡。可见,即便是平凡的人事物景,如果善于运用铺垫衬托的方法,也能使之不平凡。
三、结束前,点石成金,彰显不平凡
“编筐编篓,贵在收口。”好的结尾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李天芳的《种一片太阳花》中的太阳花应该很平凡,作者在描写想花、种花、开花、赏花后,开始赞花:太阳花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它能充分珍惜短暂的开花的机会,那包裹得严严密密的花蕾一见到阳光,就即刻开放;尽管单独的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从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开完花后,即让出位置,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以花喻人,写出了太阳花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事业,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公平的世界,让本来平凡的太阳花顿时熠熠生辉,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这是通过托物言志点石成金,彰显它的不平凡。
《记一辆纺车》中的纺车多么平凡,但吴伯箫却在结尾写道:“纺线,不只在经济上保证了革命根据地的军民有衣穿,不只使大家学会了一套生产劳动的本领,而且在思想上教育了大家,使大家认识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意义,自觉地‘克服那种认为劳动只是一种负担,凡是劳动都应当付给一定报酬的习惯’……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这是通过以小见大点石成金,,彰显它的不平凡。
作者接着写道“物质生活曾经是艰苦的、困难的,但是比起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来,那算得了什么!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这是通过卒章显志点石成金,彰显它的不平凡。
可见,文章结束前运用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卒章显志等方法能使所写物景人事不平凡起来。
有阅卷老师慨叹:“文中没有太阳,至少应该有月亮,没有月亮,至少应该有灯光,没有灯光,至少应该有萤火虫吧?可是,很多考生就连萤火虫的微光也找不到啊。”可见,考场呼唤有亮点的作文,时代也在呼唤个性化的写手,那么,就让我们的学生的作文一步一步地不平凡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