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听”的训练

来源 :南北桥·综合经济类理论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an_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计划有目的的抓听的训练,把读与听、说与听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听、说、读相互促进,而且也有利于写。因此,听的训练应受到所有语文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听;训练;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0.05.013
  文章编号:1672-0407(2010)05-029-03收稿日期:2010—03—28
  
  我们常说的语文能力,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一般来说,读和写容易受到重视。近几年来,“说”落实“政策”了。
  如果说“说”的任务不外乎是输出信息或阐述见解,抒发情感,那么“听”的任务就是接受信息,了解别人地见解和思想感情。毫无疑问,如果只有人说而没有人听,那就等于白说。如果说得确切而听得不准确,就会错误地传递信息。说得完整而听得不全面,就会引起误解以致造成损失。因此,“听”作为一种能力,与“读”“说”“写”一样,都是信息交流、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说和写是两种不同方式的表达,听和读是两种不同方式的吸收。一般说来,“听”比“读”要难一点。读,特别是自己读,速度由自己掌握,可快可慢,而且可以反复读,读读想想。听就不同了。通常情况下,听到内容稍纵即逝,这就要求吸收得迅速、准确,存储得牢固、深刻。尚若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和较强大的听的能力,许多重要内容就可能悄悄地滑过去,有些要点及时听到了也会记不住,像耳边风一样刮过去。在当今世界信息量大量增加,思想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情况下,说和听这两种能力运用的机会往往大大超过写和读。因此,有必要讲一讲“听”的一般要求。
  
  一、 抓住纲目
  
  有准备的报告、讲话,一般总是脉络清楚,条分缕析的。听讲的人要一边听,一边记住纲和目。在争论的场合,争辩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你说一阵,我讲一气,往往也各有各的论点、论据、而且有立论,有驳论。尽管有些地方说得凌乱些,但观点常常是很鲜明的,有的人还会说着打着手势,摆出“一、二、三、四……”几条理由来。这些观点和理由就是纲和目,说话人所讲的事例、笑话、趣闻等都是围绕这些纲目,为这些纲目服务的。有的人讲话生动有趣,听的人如果只记住他讲的笑话而忽略了他的主旨,那就没有真正完成听的任务。
  听课、听报告,听讲座,为了及时巩固听的效果,就得记纲要,记要点,记一些重要的数据。与人交谈,一般不必作记录,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便作记录,这就要用心去记。 一席交谈看上去没有什么纲目,但每次交谈结束后,只要我们回忆下交谈的全部内容,总可以归纳出几个话题来,在每个话题下面,一般总是有个自的见解和依据的。
  有时,交谈双方实现也是有一定准备的。从交谈的主旨、交谈的主要内容到一些细节;双方都可能胸有成竹,我们之间可以作适当的了解和分析,这样可以提高听的效果。如果我们自己就是其中的一方,那就要估计一下对方可能提出哪些问题、意见或主张。这样,交谈时就便于迅速地抓住对方谈话的纲目。
  上课听讲,开会听报告,还要注意讲话人故意放慢、停顿,故意重复之处,因为这些地方往往是重点。听清楚这些重点,有利于理解讲话的内容。掌握了这些重点,再理出讲话的纲目就不难了。
  
  二、 理解感情
  
  言为心声。说话人总是要借助一定的词语、语调和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所不同的只是有的人说话含蓄些,有的人说话明朗些。
  听,要注意词的褒贬义。对岁数大的人称老人、老爷爷、老前辈还是喊老头子、老家伙、老东西——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一种行动的评价是大胆、果断、勇敢还是冒失、幼稚、鲁莽——这显然是两种不同的情感。 人在激愤之时也会说反话,反话中词的感情色彩也是反的。例如,批评指责破坏性的行动,可能用“创造”、“发明”、“壮举”、“贡献”、“辛苦”一类词儿,批评指责损人利己的做法,可能用“关心”、“细致”、“帮助”、“照顾”、“感谢”一类词儿。接收这类信息时,要迅速作出正确的反馈,不可将是非颠倒。
  听,要体会说话人的语调。假惺惺、假正经、假斯文,与语重心长、苦口婆心、郑重其事这两类不同的印象,往往是从语调中就可以获知的。诚然,有的人会演戏,会“假戏真做”,扰乱视听。但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了解其人,分析其言,听清语调,还是可以辨别真与伪的。同样,说话人的语调优势也可以启示我们辨别善良的与凶狠的,美好的与丑恶的。
  听,要揣摩说话人的表现手法,并观察其表情、手势。书面语言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在口头语中也常常用到。诸如对比、映衬、照应、欲扬先抑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等等,在口头语言中都不乏先例。说话人恰当地运用这些表现手法,就会讲得精彩、动人。而听者从这里也更容易把握说话人思想情感的基调。
  表情和手势(还有其他动作),在书面语言中是见不到的。而在面对面的讲话中,这两者起着助讲话的作用:有力地挥手,真心地微笑,轻蔑地耸肩,愤怒地握拳……都鲜明地表达某种感情。在这类情况下,听与看是不可分割的。忽视了观察,听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三、辨别语言
  
  我国幅员广大,方言甚多,形成了说与听之间的矛盾。但是,除了少数省份以外,一般方言还是可以辨别的。只要平时留心各地方言,并注意比较,听到外地人讲话就不会感到太吃力了。
  比较普通话与方言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例如“小孩”,有的地方称“小儿”,有的地方称“小人”。其中都少不了一个“小”字。再如,普通话里的“下雨”,在吴语区叫“落雨”,这“落”字也很准确,形象地表达了从天而降的意思,叫人一听就明白。又如,“不负责任”这个意思用方言“拆烂污”来表述,就非常贴切、生动。还有,有的地方把天花板叫做“承尘”,初听时也许莫名其妙,一看字面就觉得颇有道理了。当然,有些方言也不够严格,如“公婆”在多数地方指丈夫的父母,但在一些方言里竟指夫妻,夫妻两人竟叫“两公婆”。还有些事物,在各地方言中,其名称差异较大,使阅历浅的人难易捉摸。如甘薯,在方言中,有称“地瓜”的,有称“山芋”的,还有称“番薯”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积累知识,不能坐井观天。在一些食品的包装上,有时也出现方言里的词儿,如有一种罐头盒上写着“清水马蹄”四个字,你如知识面窄就会不解其意。其实,很简单,所谓,“马蹄”这里指的是“ 荸荠”。在市场的物价表上,也会出现方言词儿,如“母鸡”,在许多地方就写作“草鸡”。叫卖的用方言的更多,如把“馒头”叫作“饽饽”,把“烧饼”叫作“大饼”。把“冰棒”叫作“冰棍儿”,把“豆腐皮”叫作“豆腐衣”,等等。熟悉生产活动中常碰到的方言,熟悉书面语言中常出现的有较大影响的方言,对及时迅速地接受信息,提高听的效率,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是大有裨益的。
  
  四、培养习惯
  
  现在,多数老师对“读”很重视,这是完全必要的。但由于不注意引导学生去听,读的效果往往不佳。殊不知,读得再好,不善于听就不能有效地提高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有时,老师叫一个朗读水平很高的学生朗读课文,他自己却忙着板书,结果有的学生看他板书,就听得不耐烦就做小动作,读的效果也就大受影响了。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有计划有要求地指导学生听,是十分重要的。听读、听讲、听争辩、听广播,都要立个规矩,还要有考查的方法。例如,听别人读书,要把笔拿在手上,做做符号,画画重点;与别人谈话,要集中注意力,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话;听老师讲课,听首长作报告,要作记录,要听清主旨,要留神话题是怎么转换的,对关键的地方连数字和细节都要听清、记牢;听人家争论,不能看热闹,要及时找出双方的分歧之处,找到主要矛盾;听广播,要有天天听的良好习惯,每天起码要认真听一次新闻节目,听了以后要及时回忆,要能正确地复述要点。对最精辟的论述,应尽可能做到一字不漏地复述。要逐步熟悉广播中经常出现的人名、国名、地名和事件。
  听的实用性很强。学生毕业后迟早要走上工作岗位,都有可能代表一个单位出席某种会议,回来还要传达会议精神,至于到外单位联系工作,请求援助或向上级汇报情况,那更是常事,既要说清楚自己的意图,又要听清楚别人的意思。这是人们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必须使中小学生受到听的严格训练。语文课上听说读写要相互配合,浑成一体。在听的训练还比较少的情况下,要精心设计加大份量,注意质量。下列训练可有机地穿插在语文数学之中。
  听写——请写几个词儿、几句话、一段话、一个故事;低年级慢速听写,高年级快速听(下转第27页)(上接第30页)写,可边听边写,也可以先听后写。
  复述——听了几个人名以后,立即复述出来;听了一个通知以后,立即复述出来;听了一段话、一节课、一个报告以后扼要地复述其内容。
  辨析——听了一段话以后,辨析其中语音、停顿、遣词造句及其他方面的正误。
  批驳——听了一段错误的话以后,抓住其错误的观点、不充足的依据、不能成立的理由或错误的论证方法来加以批驳。这批驳的前提就是听得真切。
  鉴赏——听了一段精彩的演说或朗诵后,指出其思想性、艺术性和美中不足之处。
  有计划有目的的抓听的训练,把读与听、说与听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听、说、读相互促进,而且也有利于写。因为听说读写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对“听”落实政策,不只是为了加强听的训练,也是为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这里应受到所有语文工作者的重视。
  (责任编辑:秦凤兰)
其他文献
摘要:寝室内人际关系永远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当前,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独生子女比例的不断增大,大学生寝室内人际关系问题日显突出,由此引发的相关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现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所高度关注。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一大半的时间都要在寝室度过,寝室内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活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所以,对于每一名大学生而言,良好的寝室内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它不仅承载着大学生的生活,还对大
【摘 要】由于小学生的灵活度比较高,思维跳跃比较大,小学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很难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率往往比较低下。本文将就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于数学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做出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 心理想法 趣味课堂 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150   小学数学作为学
为了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有效改善,缓解水资源紧缺方面的矛盾,促进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提升,需要对灌溉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工作产生更多重视,为灌溉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标准要求同项目的经济效益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要求施工单位要对建筑工程经济造价管理予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广泛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在整体护理中,心理护理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现将笔者的社区心理护理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摘要: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机械设计基础》课和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和更新,确保知识的系统性和前沿性。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0.07.007  文章编号:1672-0407(201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教育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不断重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笔者多方探寻现行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上的不足,并立足教学实践就如何高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 小学数学 创新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
摘要:在社会保险领域,道德风险发生的频率最高、分布最广、造成损失最大、防范难度也最高。被保险人试图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优势,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做出损害保险人利益的行为。本文在了解社会保险道德风险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保险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建议从建设约束与激励并重的机制、建立信息对称机制、提高道德风险成本及建立诚信自律机制等方面遏制社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  关键词:社会保险;道德风险  
让·鲍德里亚是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社会学家,也是引起20世纪当代西方学术界热门研究的思想理论家之一,他的消费理论认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和马克思所描述的以生产劳动为基
为了解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的认知状况,进一步预防艾滋病,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本文通过对贵州大学花溪北校区一至四年级100名在校本科生采用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在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