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得不承认,日产在中国市场是非常成功的,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东风日产的每一款车型都目标明确,细分市场也越来越精细。在目前的东风日产体系中,天籁承担着高端市场的重担,2007年3月,东风日产的腾飞计划开始实施,这其中也包含了对天籁的改进,升级后的天籁是否会引起市场的波澜尚需时日检验,但幸运的本刊读者却可提前倾听这曲新的天籁之音。
你言我语
读者档案
姓名:徐凯
年龄:26
职业: IT工程师
驾龄:5年
曾驾车型:富康、皇冠、CR-V等
{√}喜欢:座椅按摩功能
{Ⅹ}不喜欢: 车身过于宽大,停车入位需谨慎
试驾前对天籁印象: 日产的商务旗舰,家用不宜
试驾后感受:动力超乎想象
3.5 L排量的天籁动力令我欣喜不已,发动机对油门踏板的响应虽然不是很线性,但已足够激起我驾驶这款天籁去飙车的情绪。没想到定位在商务用车的天籁能够配备动力储备如此强大的“心脏”,听说这款3.5 L VQ35发动机也被搭配在日产的350Z上。在我看来,这款顶级版天籁的最大亮点就在于跑车的心脏和商务用车的外形相结合。怠速下3.5 L排量的发动机也非常安静,而一旦挂入D挡,车身就开始活跃起来,这时只要舍得给油,推背感可以始终伴随着整个提速过程,当然“推背”的不只是动力,还有座椅按摩功能的作用。
感觉天籁的车身过于宽大,停车入位时需要格外小心,好在倒车可视雷达作了不小的贡献,倒车时尾部的情况一目了然。宽车身带来了宽敞的内部空间,我对前后的乘坐空间都非常满意。作为日系车,天籁的内饰没有丰田时尚,外观没有三菱动感,它更接近于本田的相对中庸,但同时又有些欧洲风格,看来与雷诺的技术合作效果非常明显。
读者档案
姓名:韩建新
年龄:37
职业:企业管理人员
驾龄:5年
曾驾车型:君威、捷达等
{√}喜欢:倒车可视系统
{Ⅹ}不喜欢:方向盘力度
试驾前对天籁印象: 比较熟悉,朋友有开这车的,很舒适
试驾后感受:相比老款变化不大
天籁对我已经不陌生了,一位好友的座驾正是3.5 L的天籁,不过眼前这款天籁是2007年的新款,因此发觉变化之处是我此次试驾的主要目的。
大气的外观变化不大,内饰的改变一目了然,新增的木纹内饰感觉更加豪华了,也更加稳重了。而且全系座椅按摩功能和迎宾踏板也是新增加的。特别是新增的这个可视倒车系统真是很实用,你可以从屏幕上清楚的看到车后的景象以及车辆时时的行驶轨迹,这使我每次倒车都不用回头而且那么轻松自如。不过总体来说,天籁的变化不大,只是增加了一些配置,另外价格也有所下调。
原来都是坐在朋友的天籁里,这次自己亲自驾驶,才发现3.5 L发动机的动力如此强劲,CVT变速器也与发动机的配合很默契,只是方向盘的力度有些偏轻,这是我不太欣赏的。
宽敞的内部空间和舒适的乘坐感受让我觉得天籁除了公务和商务使用,如果用在家用的话应该也能轻松胜任。
读者档案
姓名:宋文忠
年龄:55
职业:酒店投资人
驾龄:20年
曾驾车型:日产蓝鸟、风度、凯迪拉卡、奥迪A6L、奔驰S系等
{√}喜欢: 舒适的副驾驶席座椅
{Ⅹ}不喜欢: 品牌还不够响亮
试驾前对天籁印象:好像是蓝鸟的换代车型,第一次接触
试驾后感受:乘坐比较舒适,细节很人性化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接触高档车和豪华车的机会比较多,不过对日产的高档车还不是很了解。最开始感觉天籁应该是蓝鸟的换代车型,不过听试车编辑的介绍才知道是高于蓝鸟级别的日产高端车。
就我们这一辈人而言,对德国车的好感要更偏重一些,尤其是奔驰、宝马和奥迪。相反对日本高档车的感觉就相对比较差。这次试驾天籁我特意着重留意了副驾驶席和后排的乘坐感受。天籁的副驾驶席令我很满意,不仅各个方向均可电动调节,而且还配备了小腿部分的支撑,这点与飞机上的头等舱很相似,同时全部座椅都具备按摩功能,这点不仅可以提升车辆档次,而且长途驾驶也可以舒缓乘坐者的疲劳程度。
另外,天籁的一些细节之处很人性化,这也是日本车的特点,比如后风挡的电动遮阳帘、座椅的电加热、车载蓝牙等等。
个人认为这种级别的车应该重点放在后排,就乘坐感受而言,天籁还是很舒适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或许就是日产这个品牌在中国市场还不够响亮,需要加大品牌宣传的力度和提升品牌形象。
读者档案
姓名:甄庆伟
年龄:26
职业:销售经理
驾龄:1年
曾驾车型:尊驰、赛欧等
{√}喜欢:宽敞的空间,丰富的配置
{Ⅹ}不喜欢: 细节的设计
试驾前对天籁印象: 日系车,和丰田的凯美瑞差不多,没什么太好的印象
试驾后感受:有些欧洲车的味道了
重点谈一下乘坐的感受。大空间是天籁最吸引我的地方,以我1.87米的身高,坐在车内,不论是前排还是后排都不会有局促的感觉。座椅的承托力和舒适程度都比较理想,特别是前后排都配备了座椅按摩功能,长途驾驶的话一定不会有多少疲劳感。个人更喜欢这款天籁的后排,独立的出风口保证了夏天后排温度的调节,中央扶手可以让我的手臂有轻松的姿态,不过在这个扶手上面的座椅按摩等功能键盖板的设计却不是很人性化,如果打开盖板,则只能竖起,会影响到手臂的放置姿势。另外,这样的按键设计,如果后排坐上3个人的话,座椅按摩功能就不太方便使用。
就配置而言,天籁可谓丰富,后窗的遮阳帘前后都可以控制,车载蓝牙方便我们这些整天电话不断的车主的使用,CD DVD的音响系统音质也比较理想,而众多的安全气囊也让我对他的安全性很有信心。
感觉天籁的内饰风格更欧洲化一些,少了很多日系车的浮华,多了一些欧洲车的朴实。
读者档案
姓名:张乐嘉
年龄:28
职业:企业管理人员
驾龄:3年
曾驾车型:奥迪A6L、日产等
{√}喜欢: 发动机动力表现强劲
{Ⅹ}不喜欢: 方向盘偏轻
试驾前对天籁印象:很有面子的日产车
试驾后感受:驾驶乐趣一般,更适合公司或商务使用
天籁的外形是我一直以来都比较欣赏的,流线型的设计结合了日系车的细腻圆润与欧美车型的顺畅,应该说天籁是一辆很有面子的日产车。车内空间也是相当宽敞,不过头部空间如果能更进一步则更加理想。
天籁的内饰也与一般日系车不同,似乎是溶入了更多的欧洲血脉。就驾驶感受而言,CVT无级变速器的换挡更加平顺,换挡冲击几乎没有感觉。我个人比较偏爱手动挡车型,尽管天籁有手/自一体的设计,但还是没有多少乐趣可言。油门踏板与脚底的贴合度很好,为驾驶者带来了不少信心。车身随踩踏力度的反应也比较线性,感觉3.5 L发动机的动力非常充沛。不过底盘的感觉明显偏重于舒适性,或许天籁注定更适合公司或商务用车。
相比不甚明了的操控乐趣,我倒是对一些细节的人性化设计更感兴趣。比如车外后视镜的电动折叠等,虽然都是细小的地方,但却让人感觉很豪华、很科技。
编辑评车
陈卓:本刊副主编
天籁是日产汽车2002年底推出的一款中高级轿车,推出后不到两年就实现了国产。可能是联手了雷诺的缘故,天籁给人的感觉并不像是传统的日本车,无论外形还是内饰,都能让你看出些新意,但它的前卫也并不过头,很符合中年消费者的审美要求。天籁的高端车型配备的是VQ35DE发动机,这款VQ机器同时也是装备日产中级以上轿车和跑车的主力,350Z、MAXIMA、ALTIMA以及QUEST都在用它,动力没得说,0~100 km/h加速仅需7.9 s,这样的表现在30多万价位的车型中并不多见。
白帆:本刊测试总监
其实天籁应该是最符合中国消费者要求,配置齐全而又不浪费的车型。就象我们眼前的这款3.5 VIP车型,就连按摩和座椅伸缩功能都有,而价格仅30多万,我不敢说它的性价比是最高的,但绝对是相当高的。个人认为,单只是这款VQ35发动机以及搭配的CVT变速器合在一起,已经具有相当的价值,更何况天籁的各项人性化配置。当然,也有人评价天籁的工艺水平和使用的材质略微粗糙,的确,与同等级的奥迪或者宝马等车型相比,确实会显得有些单薄。中国人是讲究体面的,而天籁正好符合国人的这一少花钱多办事的要求。其实产品永远都没有最好的,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对于汽车而言,天籁既有动力,又有空间,还有配置,可以说天籁很适合目前腰包刚刚鼓起来的中国消费者。
李君:本刊试车编辑
回想2004年天籁初上市时,时尚的外观和动力的优势都非常明显。时过境迁,如今的中国中高端轿车市场已换了一番景象。作为东风日产的高端车型,天籁依然值得拥有,但时尚已经不能用来形容它的外表,我想审美疲劳的作用令今天的天籁看起来更中庸,更稳健了。3.5 L VQ35发动机享誉已久,底盘高速时的稳定性有了但仍然感觉欠牢固,方向盘的路感不错,只是力度偏轻。不过细节之处也还有提高的空间,比如方向盘背面饰板的安装精度以及眼睛盒的做工等。天籁整体没有太大的瑕疵,但明显的优势也很难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