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35万占4.4平方米的坑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ng6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各地房价出现环比下降态势,而一些地方的学区房却成为“房坚强”,逆势上涨,甚至供不应求,从炒房变成炒“期权”。记者在北京、广州等地采访发现,有人花135万元买个4.4平方米的房子,根本不能住,只为给上学买个进门证。即便如此,仍一“坑”难求。
  教育部门禁止小升初跨区择校,目的是为了根治“择校费”顽症,避免学生无序跨片流动,确保免试就近入学。然而,对于这项维护教育公平的善政,一些家长并不领情——如果户口不在名校学区内,孩子就失去了上名校的机会。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家长便采取“拼房择校”等非常手段,疯狂砸钱“抢”学区房,“挤”进名校学区内,为孩子在名校“占坑”。可以说,这是一种变相的跨区择校行为,同样有违教育公平。
  然而,不仅是北京,义务教育阶段的名校之争,在各地形成了烽火狼烟之势。在禁止跨区择校的背后,“拼房择校”等怪招频出,择校费仍然暗流汹涌,学校、家长乃至社会,均为功利教育而疯狂。
  特别是,不少地方宁可默许“拼房择校”,也不愿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对于地方官员来说,拥有极少数的重点名校,就是一项光鲜而实惠的政绩工程;炒热学区房,则更有巨大的经济利益。
  此外,不愿意均衡发展教育资源,还与权力自肥有关。试问,只要是官二代、学二代、富二代,有几个不在当地最好的学校就读的?
  “拼房择校”的问题,尽管公众广为诟病,但是,仅把这个问题的板子,简单地打在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身上,显然有失公允;而仅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地方政府的层面,也是不现实的。
  禁止跨区择校,不仅是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应该从维护义务教育根本理念的角度出发。因为义务教育阶段,依照现有的《义务教育法》,是一个普惠的、非选择性、非淘汰性的教育阶段,也是政府必须提供的一个基本公共服务职能。若想彻底打破“占坑择校”的利益格局,必须从国家层面进行制度的顶层设计。
  因此,“拼房择校”倒逼教育均衡发展。各地应加大力度平衡现有的义务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缩小校际差距。
  如果学校的教育资源都差不多了,大家也不用挤破头往少数几所学校扎堆了,都选择就近入学了,道理就这么简单。特别是,改革现行的教育考评机制,才是破解“拼房择校”困局的良方。
  如果评价一个地方的教育政绩,不是看当地有多少名校,名校的升学率如何,而是看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大小,以及使薄弱学校的数量与教育政绩成反比,想必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就会真心实意地去抓教育均衡。
  编辑:薛华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3月24日,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跟电信业紧密相关的一项政策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电信基础设施领域”
一、安全在日常生活动中与我们息息相关rn安-全在唇齿的开合之间,是一个很轻易的说出来,却又很沉重的一个词.这个词,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开始,耳边不知重复了几千遍几万遍
期刊
期刊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作为整个施工的核心部分,其施工质量与整体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特别是在一些高山峡谷河流上进行水电开发过程中,必然做好截流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进一步落实司法责任制,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法治西藏建设在法治中国建设大背景下
5月10日,在西京医院门前的过街天桥上,行人络绎不绝.一位戴着眼镜,身穿城管制服的中年男子蹲在正午的太阳下,用力地铲除粘在地上的“野广告”.铲干净之后,他磕了磕铁铲上的纸
《语文课程标准》中讲: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rn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