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课程中情感与表演的培养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930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民族多样的文化古国,在历史进程中,多民族共同发展、相互融合,民族的多样性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特点。民族民间舞作为各民族文化和情感的表达形式,对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对民族民间舞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民族民间舞课程中情感与表演的培养途径。旨在通过本文的分析,优化民族民间舞课程中的情感和表演培养,促进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情感;表演
  【中图分类号】J722.2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舞蹈是人类抒发情感和表现文化的重要形式,民族民间舞在表达我国多民族文化和情感上有着重要作用。民族文化的不同也决定了不同的民族民间舞有着不同的情感和特性,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上合理培养情感和表演,才能够促进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有效展开。
  一、民族民间舞的主要特点
  第一,民族民间舞具有明显的民间文化特性。民族民间舞来自于民间,形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当中,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情,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特点。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和文化形式,舞蹈是对当地和本民族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有力表达。民族民间舞或是如同民族般雄浑或婀娜,或是源于民族文化的祭祀等仪式中[1]。民族民间舞有力地展示着民族和地域的特性,使人们对多民族的文化特性进行了解。
  第二,民族民间舞在形式上有着多样性的特点。我国具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身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在不同文化和生活中孕育出来的舞蹈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民族民间舞的形成受到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导致了民族民间舞的种类繁多,学习民族民间舞的时候一方面很难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进行深度教学,另一方面,在广度上,不能对民族民间舞全面地掌握。
  第三,民族民间舞是与时俱进地发展着的,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民间舞属于舞蹈的艺术形式,产生和发展始终受到时代影响,在不同的时代下,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当今社会,在信息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民族民间舞既保存着传统的特色和韵味,又融入了一定的现代特点,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和学习。在民族民间舞的设计和学习中还运用了现代化的舞台手段和教学方式,使得民族民间舞具有更强的时代特点,更好地传播和发扬。
  二、民族民间舞课程中情感与表演的培养途径
  情感是一种无形的的东西,只有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才能够对情感进行表达和抒发,在民族民间舞的课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情感的感受和表达,又要注重对表演能力的培养,促进民族民间舞的情感与表演相结合。
  (一)对舞蹈背后的情感进行掌握和表达
  在对民族民间舞进行学习时,要关注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更好地将情绪融入到表演中,增强舞蹈表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在对特定民族的舞蹈进行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个民族的特性,进而更好地进行舞蹈表演。在进行特定作品的学习时,要将作品的背景、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学习,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魅力,将情感注入到舞蹈动作中,使舞蹈表演不是空洞的而是具有情感和情绪的。教师还可以与时俱进地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民族民间舞情感的感受,通过多媒体手段创造舞蹈的情感和表演意境,更好地感受和表达舞蹈情感。
  (二)把握舞蹈的情节性和故事性
  很多的民族民间舞是具有情节性和故事性的,更好地对故事和情节进行把握,能够促进学生对舞蹈情感的感知和表演的丰富。在对不同民族民间舞进行学习时,教师要将舞蹈的情节和故事向学生进行讲解和展示,使学生了解舞蹈的特点,更好地把握舞蹈的情节。例如,有名的云南孔雀舞,在学习中并不是一概而论的,不同的分类和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情感和情节,有的讲的是孔雀自由灵动的生活,有的讲的是孔雀的相恋。只有对舞蹈不同的情节性和故事性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才能在表演中表现出作品应有的情感和魅力。
  (三)将舞蹈与民族文化进行融合
  民族民间舞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对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和表演离不开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具备一定的民族文化基础能够更好地促进舞蹈情感的表达和舞蹈表演。针对民族民间舞专业的学习,学校应科学地将开设相应的民族文化课程,对学习民族民间舞的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知识的全面性对民族民间舞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3]。民族文化在增强学生对舞蹈作品内涵和情感的掌握的基础上,能够强化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促进学生舞蹈表演的专业性和艺术性。
  (四)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地培养舞蹈情感和表演
  任何种类和科目的学习都需要实践的检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成长,学习的成绩和能力才能够不断提升。针对民族民间舞来说,舞台表演实践能够对学生舞蹈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进行检验和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舞台表演的重视,尽量将学生置于舞台之上进行实际的表演,而不是局限于课堂讲解和排练。另外,还可以通过校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增强学生民族民间舞的情感表达和表演能力。只有通过观众的检验,才能够发现舞蹈表演中的问题,提升表演的水准和能力。
  三、结论
  民族民间舞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对民族文化进行反映,又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民族民间舞的学习中,通过掌握舞蹈情感、把握舞蹈情节性、融合舞蹈与民族文化、增强舞蹈表演实践性几点途径,能够更好地对民族民间舞课程中的情感和表演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吴司祺.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代表性课程建设浅析[J].戏剧之家,2016(18):176.
  [2]秦滨.“启发式”教学在民族民间舞课程中的应用——以高师舞蹈学专业为例[J].艺术研究,2015(04):182-183.
  [3]廖萍,周偉.“育人为本”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建构探究[J/OL].四川戏剧,2015(09):158-16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题表达的内容是音乐学科与语言、舞蹈艺术的结合。语言、舞蹈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浅薄的总结。  【关键词]幽默;兴趣;情感;理解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2002年在合肥进行课改试点后,市音乐教研室举办的新课改理论的培训,使我从接触新课改,逐渐了解新课改,新课改的理念渐渐深入脑海。特别是观赏优秀课题教学示范课后,我才知道自己以前的音乐课上
【摘要】歌剧起源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20世纪初传到我国,最初以一种儿童歌舞剧的形式萌芽。1945年,大型歌剧《白毛女》问世。自此中国歌剧进入了一种独特的新歌剧模式,极具民族特色又存在地域特点。用女高音塑造人物形象是我国民族歌剧的主要表现手法,对于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情景要求女高音用不同的风格演绎。所以,在民族歌剧中,女高音的演唱风格把握极其重要,是整部歌剧演出的精髓。  【关键词】女高音;民族歌剧
【摘要】民族音乐包含浓郁的中国色彩,在影视作品中有其独特的魅力。可以从乐曲和乐器两个方面分别探究,更好地理解恰当的情节配乐和优美的故事画片是如何相得益彰、交相辉映的。  【关键词】影视;民族音乐;魅力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音乐作为影视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势态越来越多元化,特别是中国民族音乐,无论是民族乐曲还是民族乐器在影视作品中都运用广泛,给影视作品增添了浓厚的中国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文艺的兴盛和各式音乐栏目对广大群众的开放,各种通俗歌曲几乎家喻户晓,人们的视野和欣赏水平、音乐素质也更加增进。中国好歌曲、中国好声音等家喻户晓的音乐艺术节目对人们耳熏目染,那些都是一般老百姓只要有梦想,只要喜欢音乐都可以参加,可见学习音乐已经是全社会不同年龄、不同阶层都可以广泛学习的一种趋势了,已经不是必须从孩提时代学的童子功的传统观念了。随着时代的更新发展,学音乐的传统观念已
爱德华·格里格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他的创作主要是钢琴抒情小品和声乐作品(包括百余首抒情独唱曲),其中《我爱你》是以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