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钱婉约教授《梅樱短笺》所感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yi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婉约教授是日本汉学(中国学)方面的研究专家,也是我研究生的老师。她秉承家训,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所以我和同门在先生面前都有些胆怯。可是有次去钱先生家里修改论文,她对老公交待:“等我改完论文就来烧排骨。”我当时很惊讶,难以想象大谈内藤湖南、桑原隲藏、日本俳句的女学者洗手做羹汤的样子。但是先生的形象在我心里却丰满了起来,除了学术外,她也有日常生活,也读“闲书”、看电影、观展览,也有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在《梅樱短笺》这部散文集中,她将生活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将学者谨严的学养,睿智的思考投射到百味人生中,篇篇都有犀利的见解与独得的妙悟。
  唐代才女鱼玄机,在历史上一直饱受争议,世人多爱聊她的情事,尤其她最后因婢女绿翘暗通自己的情郎而将其怒杖至死,自己也获罪身亡。但钱教授认为仅凭着野史谈她的情事,不如到《鱼玄机集》里去读读她的诗。“这悠悠一卷诗,穿越千余年,是她才情和心声的写照,据此我们看到一个聪慧而善感,多情且深情,率性甚至纵情的女性,看到一个从少女、少妇到出家,一路走来的诗人的形象。”野史多不可靠,而且对一个感情生活丰富的女性、女道士,在男权文化千年的叙述中,会有多少与事实相抵牾的地方,我们都不得而知,唯有她的诗能够穿越千载,替她言表。在《千秋诗魂一卷幽》中,我们看到钱先生在细读鱼玄机诗词,研究《鱼玄机集》版本流变的背后,对这个在千年前就敢于尊重自我内心的大胆女性致上的一份敬意。
  《梅樱短笺》一书分“梅之篇”和“樱之篇”。“梅之篇”中收录文章15篇,其中有两篇与祖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有关的散文,十分真切感人。《“一园花树 满屋山川”》是作者第一次拜访钱穆先生台北故居素书楼所感,素书楼里枫叶夹道,祖父曾在此留影。祖父偏爱枫树,是因为红枫生活在北方,“牵动了家国羁旅的情怀,同时也慰藉了千里之外游子心”。《远方的山》则是一篇较长较详细的回忆文章,从童年时期因为祖父的关系,全家被下放苏北农村,到大学时期与祖父通信,得到盼其“学有所成”的想望,再到1984年终于在香港与祖父团聚的点点滴滴,最后还追述了祖母张一贯女士因战争和政治因素长久与钱穆先生分隔两地,独立带大五个子女,“使他们拥有快乐温馨的少年时代,且都接受了在当时力所能及的良好教育”,虽平凡但坚忍而伟大的一生。这些文情并茂的叙述,我们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钱穆先生晚年在台湾的生活和对故土的思念,得到钱穆先生“老老实实读中国人世世代代都读的书”的教诲,也同样感受到战争和时代的变迁给一个家庭带来的骨肉离别和“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伤痛。
  “樱之篇”收录了钱先生学术领域的随笔散文,如评论京都学派的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桑原骘藏等,品评《武士道》、《说茶》等日本文化的重要作品,还写到了日本天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想了解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不能不提芥川的《中国游记》,这是芥川受大阪每日新闻之约,在1921年3-7月间,到中国多地进行游历,回国之后写成的游记。芥川就像那个时代的很多日本文人一样,从小读汉书,对中国文化充满仰慕,但是亲身到了中国,看到战乱后凋蔽的老旧中国景象,处处显出失望和不满。在上海,他看到的是“溢满了病态的绿色的湖面,和那斜着注入湖水里隆隆的一条小便”;在杭州,看到的是“恶俗无比的红灰两色的砖瓦建筑”;在南京,看到的是“今日之秦淮,无非俗臭纷纷之柳桥也。”芥川对中国状况进行了激烈的批评,甚至像个负气少年那样说道“我不爱中国,想爱也爱不成了。”
  芥川带有强烈情绪化的游记引起了同时代人的不满,巴金就曾著文反驳,认为芥川游记只有“空虚”二字。但迅就认为与其不顾实际地渲染“中国趣味”,不如直面中国的现状。巴金文章写在日本侵华之前的特殊时期,有着抵制日本文化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意义。鲁迅终身致力于国民性批判,又看中芥川的才华,因此有惺惺相惜的感觉。芥川的游记争议不断,但是钱先生在《小说家的眼》中并没有纠结在民族立场这个问题上,而是抓住了一个关节点,即芥川龙之介是一位敏感而多思的小说家,他是用小说家的眼来看待中国。作为一个生性敏感的作家,芥川在中国旅行时又一直不停地与身体的不适做斗争,他所看到的中国晦暗不堪的状态,是一个小说家眼中的真实,是他敏感的心灵与敏感身体的感受。尤其是芥川在《中国游记》发表后三年就自杀身亡,钱先生不无惋惜地评论道:“他连自己的生命包括才华都毫不吝惜地毅然丢弃了,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去苛责他的‘不爱中国’呢?”周作人曾经说过:“平常只注意于往昔的文化,不禁神驰,但在现实上往往不但不相同,或者还简直相反,这时候要使人感到矛盾失望。其实这是不足怪的。古今时异,一也。多寡数异,又其二也。”(《日本管窥之三》)作为学者,能够理性地看到文化与现实的区别,不会如此意气用事,但是,倘若我们仅仅用学者的理性去要求芥川,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梅樱短笺》共30篇,处处都显示出这样匠心独具的思考,不从俗,也不故作高论,从平淡处着笔,谈古论今,娓娓道来,温婉而有节制。是从不为繁华所惑的素心中流淌而出,如梅花般幽香,如樱花般淡雅。
其他文献
纵观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不难发现其仍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结果却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在对数学公式的掌握上,只要求学生记住公式,却不要求学生记住公式的来源。对于这样的情况,由于学生缺乏对公式的理解,只要求死记硬背的话,学生容易和同类的公式搞混,从而陷入更加迷茫的状态。而针对这一现状,大部分教师往往会用大量的同类习题来帮助学生记住公式,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有效增强学生对
多年来,中国的教育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追求素质教育。体育也不例外,在新课标创立之后,人们提出了新的体育宗旨,即终生体育。终身体育也是体育课的总目标。人们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纷纷创新了若干与此相关的新教学理念,可谓是雨后春笋,百花齐放。我们也看到了在这一系列改革和创新中出现了一些成果,但更多的改革和创新可谓是失败的。  课改不成功可归纳为两个最基本的原因:一.老师厌教。老师厌教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体育
象征艺术在小说中巧妙运用,可以显现主题、塑造人物、表现作者的主观态度,最终控制读者的反应,获得理想的语言效果。解读小说可以结合小说的环境、事件和人物形象;注意象征的
内容摘要:诗人王钻清在自己塑造的“大时空”里,得到了心灵的自由。总的来说,“大时空诗”与他的“诗体游记”一样自成一家,让人耳目一新,并呈现诗歌革命倾向。  关键词:大时空诗 生态意识 现实关怀 宇宙发现 画面感  新诗百年所呈现的诗歌写作妙处或言诗歌新技术似乎给人“穷途末路”之感,加上百年新诗写到当下则是乱象丛生的“尾巴”;尽管当代诗界有一些优秀诗人和好诗歌,但是仍不见诗歌革命代表人物。诗人王钻清
砖混结构房屋墙体的抗拉、抗剪能力较低,地基不均匀沉降易在墙体局部产生裂缝.这种裂缝较为常见,已损害到建筑物整体性、适用性及耐久性,甚至危及到安全.裂缝处理耗时费力,易
内容摘要:尝试创作“大时空诗”是王钻清在诗歌精神回归和拓展新诗写作路径方面的艺术实践,诗人站在不同角度并张开想象的翅膀再次起飞,不仅实现了自我创作上的突破,更是为现代诗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关键词:大时空诗 陌生化 变形 视角转换 戏剧性 科幻  王钻清个人诗集《大时空诗》入选《星星·中国新诗实力方阵丛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读了他创作的“大时空诗”,感到诗人成功地完成了某种突破与
情境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加快对各要点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从传统教辅工具的“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越,让学生从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
营处在团和连之间,地位特殊,作用突出,是部队落实能级管理和提升战斗力的重要环节。新《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简称《纲要》)为激发基层内在活力,调整了评比对象,将基层干部、
在水泵的检修过程中对故障的诊断是一个关键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实践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水泵检测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常见故障,对此,我们必须结合实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消除,
笔者对现在这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如何进行科学定位、如何革新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看法以及如何创设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管理氛围和创设它的好处,然后针对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