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场景一:“奶奶,妈妈刚才骂我了。”晓捷哭着说,奶奶假装生气地说:“妈妈怎么可以骂晓捷呢?晓捷这么乖。”“奶奶,打妈妈。”晓捷继续干嚎,于是奶奶假装在我的手臂上拧了几下,晓捷看见后在旁边快乐地拍手、做鬼脸。
场景二:“妈妈,菲菲姐姐抢我的珠子。”我跑去责问菲菲,晓捷在旁边得意极了,菲菲很委屈。后来菲菲对我说,晓捷说过要送那串珠子给她的。
这样的“告状”情况时有发生,渐渐地,我发现晓捷遇到芝麻绿豆点大的事也要告状,不愿自己解决,总要让大人给她撑腰,如果大人不帮忙,她便大哭大闹。每次告状完毕,看到对方挨打、受批评,她就幸灾乐祸,特别开心。孩子的性格似乎有点“扭曲”了。
晓捷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公主”,全家人都把满满的爱凝聚在她一个人身上,爷爷奶奶对她的话总是奉为圣旨,孩子一说奶奶骂她了,爷爷便假装打奶奶,爸爸妈妈责备了她,爷爷奶奶也哄着说“等一下爷爷打他们”,在一片帮忙声中,晓捷是否以为只要告状就可以得到援助,就可以“为所欲为”,让小小的她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我开始反省家庭的氛围,爷爷奶奶包括我自己都在纵容孩子,不问青红皂白地给孩子撑腰,逐渐把孩子娇惯成为一个不讲道理、乱告状的蛮横女。
于是,我和丈夫一起说服爷爷奶奶,让他们认真看待晓捷目前的性格,在做通祖辈的思想工作后,我们在家里形成了统一的战线,每次孩子哭着告状时,我们都要求她回忆事情的前因后果,再慢慢引导她判断是非对错,如果是错的,大家绝不帮她。晓捷平时爱读书,其实好多道理她都懂,等她自己讲述完事情的经过,也就知道自己有没有道理了。
以前与别的小朋友相处时,晓捷也总爱告状,只要别的小朋友有一点点侵犯的行为,她便扭头找家里人,家人也都急切地帮她出头,解决问题;当别的小朋友有一点点做错的地方,她也会马上向大人汇报,我们也总夸晓捷是对的,从此,晓捷对告状更加乐此不疲。仔细分析,我发现晓捷其实并不讨厌小朋友,只是她不懂如何与人相处,错误地认为告状可以解决小朋友的纷争,可以让她得到大人的表扬。大人敷衍了事的判断,甚至总是偏向晓捷的审判,助长了晓捷告状的气焰。
法院会严肃对待原告的告状,而大人却总认为孩子之间的告状随便说说就行了,不必当真。可是在孩子的世界中,正是这一件件小事逐渐奠定起属于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法院要公正公平地断案,在孩子告状时,大人在他心中的威严不亚于神圣的法官,我们也应该客观公正地断孩子的“案件”。
于是,我开始在公正方面下功夫,遇到晓捷状告小朋友时,会先把小朋友叫在一起当面对质,让他们一起讲述事情的经过,辨清孰对孰错后再来评理,对的要表扬,错的会批评,并且想方设法告诉晓捷错在哪里,以后该怎么办。对于女儿一些鸡毛蒜皮的告状,我和周围的大人再也不予“受理”,让她自觉无趣。当晓捷觉得不是任何告状都可以让自己占上风时,她告状的频率明显降低了。如今晓捷5岁了,与小朋友相处的很多事情她都会先尝试自己解决,实在不行才来找我,渐渐地她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其实,孩子有许多小聪明,他会察言观色,牙牙学语的孩子如果发现哭是有效的武器,便会频频用哭来让大人满足自己的要求。当孩子发现告状可以让自己占上风,他就会告状不止,乐此不疲。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认真公正地对待孩子的告状,让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多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形成健康阳光的性格。
场景二:“妈妈,菲菲姐姐抢我的珠子。”我跑去责问菲菲,晓捷在旁边得意极了,菲菲很委屈。后来菲菲对我说,晓捷说过要送那串珠子给她的。
这样的“告状”情况时有发生,渐渐地,我发现晓捷遇到芝麻绿豆点大的事也要告状,不愿自己解决,总要让大人给她撑腰,如果大人不帮忙,她便大哭大闹。每次告状完毕,看到对方挨打、受批评,她就幸灾乐祸,特别开心。孩子的性格似乎有点“扭曲”了。
晓捷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公主”,全家人都把满满的爱凝聚在她一个人身上,爷爷奶奶对她的话总是奉为圣旨,孩子一说奶奶骂她了,爷爷便假装打奶奶,爸爸妈妈责备了她,爷爷奶奶也哄着说“等一下爷爷打他们”,在一片帮忙声中,晓捷是否以为只要告状就可以得到援助,就可以“为所欲为”,让小小的她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我开始反省家庭的氛围,爷爷奶奶包括我自己都在纵容孩子,不问青红皂白地给孩子撑腰,逐渐把孩子娇惯成为一个不讲道理、乱告状的蛮横女。
于是,我和丈夫一起说服爷爷奶奶,让他们认真看待晓捷目前的性格,在做通祖辈的思想工作后,我们在家里形成了统一的战线,每次孩子哭着告状时,我们都要求她回忆事情的前因后果,再慢慢引导她判断是非对错,如果是错的,大家绝不帮她。晓捷平时爱读书,其实好多道理她都懂,等她自己讲述完事情的经过,也就知道自己有没有道理了。
以前与别的小朋友相处时,晓捷也总爱告状,只要别的小朋友有一点点侵犯的行为,她便扭头找家里人,家人也都急切地帮她出头,解决问题;当别的小朋友有一点点做错的地方,她也会马上向大人汇报,我们也总夸晓捷是对的,从此,晓捷对告状更加乐此不疲。仔细分析,我发现晓捷其实并不讨厌小朋友,只是她不懂如何与人相处,错误地认为告状可以解决小朋友的纷争,可以让她得到大人的表扬。大人敷衍了事的判断,甚至总是偏向晓捷的审判,助长了晓捷告状的气焰。
法院会严肃对待原告的告状,而大人却总认为孩子之间的告状随便说说就行了,不必当真。可是在孩子的世界中,正是这一件件小事逐渐奠定起属于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法院要公正公平地断案,在孩子告状时,大人在他心中的威严不亚于神圣的法官,我们也应该客观公正地断孩子的“案件”。
于是,我开始在公正方面下功夫,遇到晓捷状告小朋友时,会先把小朋友叫在一起当面对质,让他们一起讲述事情的经过,辨清孰对孰错后再来评理,对的要表扬,错的会批评,并且想方设法告诉晓捷错在哪里,以后该怎么办。对于女儿一些鸡毛蒜皮的告状,我和周围的大人再也不予“受理”,让她自觉无趣。当晓捷觉得不是任何告状都可以让自己占上风时,她告状的频率明显降低了。如今晓捷5岁了,与小朋友相处的很多事情她都会先尝试自己解决,实在不行才来找我,渐渐地她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其实,孩子有许多小聪明,他会察言观色,牙牙学语的孩子如果发现哭是有效的武器,便会频频用哭来让大人满足自己的要求。当孩子发现告状可以让自己占上风,他就会告状不止,乐此不疲。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认真公正地对待孩子的告状,让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多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形成健康阳光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