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氟喹诺酮类药的药理分析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u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氟喹诺酮类药物,通过近些年来不断的研发开发,已经研究发展到了第四代,这其中主要以加替沙星,莫西沙星这两类药物的应用广泛为主。这两种药物的基本结构与氟喹诺酮的化学结构是完全一致的,在临床层面上,将这类药物统一的命名为,氟喹诺酮类药物。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针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药理特征、应用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说明,探究氟喹诺酮类药物自身的抗菌作用以及耐药机制等,以此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临床;氟喹诺酮类药物;药理特征;具体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普及广泛应用,临床出现的耐药菌的类型越来越多,这些耐药菌的出现,直接影响到了各类临床病症的治疗效果。通过进一步对临床药物的具体药性以及药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整体的抗菌效能,相对来说比较明显,病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相对来说较差。根据相关临床应用报道情况显示,患者在口服这类药物之后,药效发挥的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药物可直接可以进入患者身体内的各关节,骨骼及前列腺组织,并且快速的扩展,且整个药效维持的时间比较长久,用药过程相对来说也比较安全、可靠。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实际应用状况,进行整体、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一、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抗菌效能的广泛性
  首先,是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状况。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层面常见的一种菌种,也就是革兰氏阳性菌。相对来说有比较强的抗菌作用,但是根据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活性展开分析,具体结果表明,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要明显的高于革兰氏阳性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第三代代表为:左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在这三类药物中,环丙沙星的杀菌效果是最明显的。在针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效果分析中充分的表明,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中的司帕沙星的杀菌效果是所有的药物中最显著的,而诺氟沙星呈现出无作用效果的情况。
  其次,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肠杆菌的用药效果,相对来说比较好,大多数药物能够对细菌起到抑制,或者是直接将其消除的良好作用,这个过程主要以环丙沙星的药效发挥相对来说最为明顯。其它的分别为司帕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所以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来控制肠杆菌科类病菌,在临床上要针对性的用药,不断地提升临床治疗的效率,缩短整个治疗的周期,减少病菌的扩散。
  最后,其他的杀菌作用。通过临床相关研究发现,司帕沙星对奈瑟属类型的抗菌活性,相对来说要强于头孢他啶,也就是说,在由奈瑟菌属类细菌引发的各类疾病的临床用药中,首先需要考虑的药物是司帕沙星,降低其他药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病菌耐药性增强,或者说对于抗菌效果不明显的状况。在实际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过程中,优先考虑的药物是司帕沙星,这种药物的抑制细菌效果,抗菌活性要显著的优于其他类的药物。
  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通过临床实践应用的过程,可以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为可以抑制患者体内细菌的的DNA旋转酶及拓扑异构酶的活性,导致这类细菌无法控制蛋白质与mRNA的合成作用,直接导致细菌内部的DNA没有办法完成相应的复制工作,以形成染色体等,随后出现各种细菌死亡,或者是细菌分裂的情况。除此之外,细菌主要是通过对DNA旋转酶中的A亚单位的组织穿透力而改变或者突变,产生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各种抗药性,这种其实与其他药物通过与质粒介质产生耐药性的形成机制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会对其他药物的使用产生其他的交叉耐药,也从一定程度上直接表明了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以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以此来强化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抗菌作用。
  三、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特征以及其他不良反应
  第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代谢特征。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明显的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血要浓度相对来说比较高,就算患者采用非口服的用药方式,也可以维持相应的药效发挥,患者在实际用药过程中胃肠道出现不良反应的状况比较少。与此同时,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进入患者体内后,不是特别容易与患者的血浆蛋白结合,那么患者体内的各个器官可以完全的吸收药物并发挥作用,患者的骨骼、关节及前列腺的功能改善的状况相对来说比较显著。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代谢途径主要表现为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等药物可通过肝脏或肾脏进行排泄,司帕沙星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第二,不良反应。通过相关临床资料显示,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相对来说出现不良反应的状况比较少,主要集中表现为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的状况,部分患者会出现食欲衰减、胃肠道不适或者是便秘的状况。胃肠道的反应状况,主要为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腹泻等状况,主要原因可能是患者的用药方式是口服,会直接刺激的患者消化道,或者是用药剂量相对来说比较大,这样会导致患者消化道出现各类应急反应。除此之外,患者还有可能出现一些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紫癜、发热等,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过敏性休克。所以说,在实际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患者的各项临床反应进行全方位的监测,避免由于处理不当引发的不良事件等。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比较明显的抗菌效果,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比较小。氟喹诺酮类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身体各个组织内部,在使用过程中,患者会表现出血药浓度比较大,用药过程安全可靠。综上所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药理特征表明,其具有临床实际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吉晓丽,氟喹诺嗣类药的药理特征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237-238.
  [2]于航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9):194-195.
  作者简介:邹勇(1988-06-),男,汉族,大学本科,湖南衡阳人,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中药药理。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接受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记录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治疗后膝关节疼痛和膝关节功能均有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
摘要:本文从儿童大叶性肺炎的西医研究与中医认识入手,分别论述宣白承气汤与麻杏甘石汤两方在治疗该病的效果与机理,运用传统中医药理论知识结合现代研究文献,分析化裁合方后宣麻自拟方的优势。化裁后的宣麻自拟方可能对小儿大叶性肺炎有更好的临床疗效,系统的研究并揭示宣白承气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自拟方在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中的作用机理等,有其潜在合理性与研究价值。  关键词:儿童大叶性肺炎,宣白承气汤,麻杏甘石汤 
摘要:目的分析产妇在围生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产后出血量以及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产后1h出血对比上无差异性,在产后12h、24h观察组的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
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骨科术后疼痛管理缺陷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2月骨科病房60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PDCA循环管理前),选取该科室2020年5月-7月6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组(经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研究组的NR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
摘要:目的 探討缩宫素受体拮抗剂对子宫腺肌症性不孕症女性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 2019年12月在我科行替代周期冻胚移植(HR-FET)的子宫腺肌症性不孕症患者,共60个周期,按是否使用催产素受体拮抗剂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治疗结局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种植率(31.78%vs28.19%)、临床妊娠率(55.79%vs48.13%)早期流产率(4.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进步,我国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在随之提升,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健康状况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医院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相比于以前也越来越多,同样就是冠脉支架术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主要以2型糖尿病这一心血管疾病为例,探究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2
摘要:目的:观察处于急性发作期的痔疮患者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痔疮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100例予麻杏石甘汤加味口服治疗,对照组50例予口服地奥司明片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疼痛、便血、水肿、粘膜改变的症状减轻的程度以及用时长短,以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的时效和疗效为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疼痛、水肿的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26±2.32h和1.6±0.4d,皆短于对照组(P0.0
摘要:目的 观察先兆流产实行间苯三酚与硫酸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选取82例先兆流产患者于2019年8月-2021年8月展开研究,按照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各41例的两组,硫酸镁治疗纳入对照组,间苯三酚治疗纳入研究组,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95.12%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8.05%(P<0.05);研究组比对照组宫缩缓解时间与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均更短,差异明显(P<0.05
摘要:目的 观察尿道下裂患儿实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选2017年9月-2021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对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纳入对照组,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纳入研究组,比对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百分比为95.34%,对照组百分比为79.06%,明显前者更高(P<0.05)。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对临床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糖尿病无肾病组32例、糖尿病早期肾病组40例、糖尿病肾病组28例,采集尿液并且检测尿β2-MG、尿RBP、尿mALB水平,并分析单一与联合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各项指标检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