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课程标准 实施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i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如何立足新课程标准,实施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的问题,从四方面进行探究:立足教育之本,尊重学生需要,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认知教师角色,发挥引领作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正确解读文本,精设教学环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要求;倡导对话教学,提高点拨技能,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有效教学 尊重 引领 精设 对话 点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062-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倡有效教学,使语文课堂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已日益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如何立足新课程标准,实施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探究。
  (一)立足教育之本,尊重学生需要,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只有尊重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才是立足于教育之本。
  尊重学生的需要,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起点即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环节,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尊重学生的需要,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教师关注到这一点,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设计教学、组织课堂,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能很容易被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参与度都会增强。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爱学习,才会主动学习,才学得好。
  尊重学生的需要,还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于涟老师曾说:“既要看到学生今日之需,更要看到学生的明日之需。”1】语文课堂培养的不仅是会读能写的人,更重要的是培养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有高尚情操的人。但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作用强大,所以,很多语文课堂的重点还是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成为标准答案的模拟者,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存在不少“高分低能”的现象,这些都是由于没有关注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
  (二)认知教师角色,发挥引领作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认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也就是说学习过程不是他人传授或灌输的过程,而是通过学生个体的主体活动来实现。曾经听过不少语文公开课,有的老师课前会与学生说:“希望我们合作愉快!”,有的老师结束课堂后,在PPT上打出一句话:“谢谢同学们陪我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可见这些老师很有礼貌,是希望与学生搞好关系,融洽气氛所作的努力。但是,反过来用今天的理念去关照,它是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的,学生在课堂中,不是老师的合作者,更不是课堂的旁观者,因为老师没有认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日益明确,而教师的角色已由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变为新时期的“学习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教师由于本身也是出自传统教育的产物,纵使明白转变的重要性,也陷于难以找到合适的方法的困境之中,所以,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成为新课改的一大顽症,而大批的教育实践者也在不断尝试合适的教学模式,如提倡教师只讲15分钟,学生自学35分钟的自主学习模式,或者提倡“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等,不论何种模式,可以肯定的是,种种尝试的目标指向是明确的,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所以,教师以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前提,重新审视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三)正确解读文本,精设教学环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要求
  教师只有正确解读文本,才能引领学生正确地理解文本的内涵。目前,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存在误读、泛读、浅读、偏读的现象,如,有的教师把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简单的解读为父爱,把胡适《我的母亲》单一的解读为母爱,于是,就围绕深沉的父爱、隐忍的母爱大做文章,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偏差。如果作为引领者的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存在偏差,又如何能引领学生正确学习?可见,正确解读文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此不予赘述,只是对正确解读文本提出几点注意的地方:一是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要兼顾语文的文体特征等其他因素,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是不同的文体,解读的方法也不同。二是作为语文老师,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前提下要对作品的深意进行挖掘,这样才能对文本有比较透切的理解。三是要读出文本的真正价值,教师必须要把自己心灵融进作品中,用欣赏的审美眼光去感悟、评价作品内容。
  对文本进行正确解读后,有效教学的关键还在于教学环节如何开展。一次教学活动好比是一次渡河过程,而教学环节就如桥梁,帮助学生由此岸走向彼岸。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环节是否相扣,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水到渠成都决定一堂课是否有效。
  曾经听过一位年轻教师上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的时间,前三十分钟以整体把握、赏析片段为内容,后10分钟让学生模仿精彩片段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练习。几个学习阶段貌似有关联,但由于教师没有引领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整个教学环节是跳跃式而非递进式,学生获得的知识是肤浅的、零碎的,所以,导致后面的仿写练习环节,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同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多样,教学重点不突出,反而导致学生学得不多,不能体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可见,精设教学环节,要遵循教育规律,根据教情、学情,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对教学内容懂得取舍,从而突出教学重点;教学思路要清晰,做到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四)倡导对话教学,提高点拨技能,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在对教材构成“对话”的活动中,呈现教学内容,形成教学过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是平等互动的。   在新课改的进程中,伴随着教育技术的突飞猛进,语文课堂辅助教学的手段可谓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的全面渗入,使得语文课堂曾一度充斥于音频、视频、图片等色彩纷呈的画面中,而热闹的背后,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不少教育专家不禁呼吁语文课堂要回归本真,提倡规范教学。
  的确,舍弃繁杂的PPT页面,解放常按鼠标的右手,不忙于罗列板书,只专注于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随着对文本感悟的深入,与学生不断碰撞思想的火花,你会发现,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潜力。
  要实施有效的对话,首先,教师要设计合理有效,与教学目标相符,能促进思考,精而少的问题。其次,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一些策略,创设教学情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对话中来。再次,要想对话有效,还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与思考。
  同时,对话的过程中有效的点拨也很重要。老师要在恰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及时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化解难题。例如,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的经历是落魄的、悲凉的。梳理文本后,概括出来的情感却是豁达洒脱的,此时就可以点拨学生:为什么处境悲凉的苏轼能流露出旷达的情怀?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了,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更具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再如,某位老师教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在让学生自由谈谈对作品的感悟时,有一个学生说:“词人为了追求功名,背井离乡,抛妻弃子,我认为他太自私。”这位老师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就说他的理解很有新意。其实,这是老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诚然,我们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感悟作品,但并不代表允许学生片面地理解作品,如果不端正这位同学的观点,那么,他就会无法正确把握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位老师应该以此为契机,指出学生理解的不当之处,并进行恰当的点拨,通过引导这位学生达致引导全体学生回归正确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上来。
  实践告诉我们,有效教学的探索之路还很漫长,我们应该立足教育之本,发挥教学智慧,不断在实践的道路上探寻“真理”。
  参考文献:
  [1]孙宗良,教师的成长与发展【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3.
  [2]陈雪萍,对当前语文知识教学状况的审视【J/OL】.网上期刊,知网空间.2009.
  [3]张行军,浅谈教师的学生观【J/OL】.网上期刊.语文轩,2008.3.5.
  [4]江洪春,何谓“走进文本”—《接受美学》对解读文本的启示【J/OL】.网上期刊.天桥教育博客,2012.5.3.
  [5]李震,关于“语文教学对话”的对话【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第七期.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英语教学开展多年,但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却始终无法突破这样一个瓶颈:学生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地表达。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能够表达,即语言的输出,就必须有内容能让他们说。但要想有输出,就必须要有输入,且这个输入必须是合理有效的。  【关键词】语言输入 英语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03-02  英语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强社会实践能力,能够实现与社会接轨的应用型人才,以缓解我国高校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缺乏的矛盾。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本专业发展和现代化改革的原动力,能够保证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与时代需求相适应。目前,有效地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难题,是提高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应用能力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   一、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
【摘要】结课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成功的结课,对教学内容起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因此,富有艺术的结课方法,能提升儿童的主体地位,激发儿童的创造性,点燃儿童智慧的火花。  【关键词】结课 艺术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05-01  所谓结课是指课堂教学
摘 要:拜占廷帝国早期,基督教会内部逐渐形成了以五大宗主教区为代表的层级分明的组织体系。其中,君士坦丁堡教会的异军突起,奠定帝国宗教中心地位的过程是拜占廷和基督教会历史中的重要内容。究其原因,这一过程与该时期基督教会内部组织结构逐渐完善的大背景密不可分,同时它还是此时拜占廷帝国社会转型的产物,体现了基督教化进程与拜占廷皇权作用的双重结果。  关键词:拜占廷帝国早期;基督教;君士坦丁堡教会  中图分
摘 要:由于非洲和非洲研究本身的特点以及长期不受重视,我国非洲史研究和教学发展水平较低。本文对我国非洲史研究和教学的基本情况就行了概括和论述,并以《非洲文明史》和《南部非洲史》两门本科选修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对象展开剖析,提出要通过进一步夯实非洲史研究基础以及在教学体系和教材上努力取得突破,才能提升非洲史教学水平。  关键词:非洲史研究,非洲史教学,《非洲文明史》,《南部非洲史》  中图分类号:K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