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刍议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986431230xingli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也成为必然。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建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进行形式多样的训练,来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观念 教学质量 竞争机制 交际化教学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树立英语素质教育思想;认识交际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它既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JEFC教学所赋予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英语课型的不同特点,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地学习。
  2、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和谐、平等的课堂师生关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融洽。可以使英语课堂上的师生心情愉悦地进行互动与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效果,这样也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在欢笑中学习知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传授知识.更应该积极主动地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各种个性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和学生交流.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才能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缺点与不足置之不理.而是意味着教师要改变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用真诚的关爱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验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主动改正错误。因此。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3、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加强英语口语教学,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根本。
  教师首先应教会学生说英语,因为语言就是说话而文字只不过是记录说话的手段,人类无论说的哪一种语言,说话总是远远出现在写作之前(小孩子学语言也是这样的)。语言主要是作为口头交际的工具来教授的,语言教学必须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加强口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全过程中有多听英语并努力去多说英语的机会,以提高口语水平,培养说的能力。事实上,他们也渴望能运用新学的语言来进行日常交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用英语组织教学,并且充分挖掘、运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示范英语口语,和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敢于开口,在课堂上大胆地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感受口语的魅力和开口讲英语的乐趣。
  4、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保证。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创新。可见,创造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自然、和蔼、充满信心的教态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耐心地启发学生,循循诱导和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在教学中运用“分层次”目标教学,让学生感受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成功感;一方面,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大胆地开口说。在学生回答问题或学生口语表达时,对于他们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要耐心地让学生说完之后,并且让其他同学帮助补充表达,和教师巧妙纠错,以形成保证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
  5、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关键。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产生了兴趣,他学起来就会乐不知疲,越学越爱学。兴趣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心理学规律证明,学习外语如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情景,那么交际能力的形成就会更快更容易。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创设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促进所有学生之间,学生与各种教学活动之间的交际,使教师在情景中教,学生在情景中学,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所学的语言环境中去实践。真实情境中的语言操练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有效手段,能使学生理解具体情景中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思维。
  6、创设语言环境,使课堂教学交际化,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保障。
  教师应努力把学生置于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情景之中,力争课堂教学交际化。由此可见.上语言课我们教师必须烘托一种语言氛围,使整个课堂洋溢浓郁的英语味,学生看的、听的、说的和想的都是英语,让学生置身于英语语言海洋之中,通过模仿和实践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象英国人说英语那样脱口而出的语感,同时还要时刻以一个“演员”的身份出现在同学面前,尽量让自己的演技,主要是语音、语调、表情、动作去感染学生;然后再引导学生投入到语言环境中去说,去演,去模仿,并结合生活实际可以更换姓名、时间、地点等等,这样,把生活与知识结合起来,生动形象,意思明了。
  7、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兴奋剂”。
  争强好胜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特点,尤其是在竞赛活动中这一特点表现得就更加突出了。“适当的学习竞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成需要,增加学习兴趣。”在适应学生好胜心理的“比赛”中,学生显得情绪饱满,兴奋异常,并相互感染.人人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竞赛,课堂气氛显得紧张而活跃,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强化所学知识。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确实,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首要条件。达尔文在其自传中回顾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深喜爱了解任何 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兴趣会产生求知欲,发展智力,是学生进行学习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这作为一种认识,似乎
期刊
摘要:今天的课堂里,学生不愿意积极回答问题是个普遍的现象。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下,如何改善这种现状,应引起每一位家长和老师的积极思考。只有了解学生不爱发言的真实原因,对症下药,然后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引导,才能有的放矢。  关键词:学生 教师 课堂 提问 回答 引导 积极性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进行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响应情况也可作为教师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新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认知水平,创设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以下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重视学习目的教育,诱发学习动机。  明确的学习目,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
项目现状背景分析  《农村小学中高段语文“五自探究自学”研究与实践》的提出直接来源是来自于语文课程教学“少慢差费”的思考与探索。借鉴了杜郎口等教育改革的经验,并结合白石环小学及周边地区农村学校生源和师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的一项研究与实践。  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兴趣”、“阅读”、“实践”。  提升学生的素养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而提升素养的关键在于“兴趣”、“阅读”、“实践”。就大部分
选择体重为7.78±0.02g(P>0.05)的健康幼建鲤990尾,平均分成六组(2-1、2-2、2-3、2-4、2-5、2-6组),每组165尾,每组设三个重复,每个重复55尾,分别饲喂添加谷氨酰胺0.0、0.4、0.8
夸美纽斯指出: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愉悦的艺术。好的课堂导入,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活动就能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起到良好地奠基作用。  一、课堂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
摘要: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浩繁的历史年代,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甚至说“只记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记历史年代,岂不省事吗?” 历史 老师往往会回答:学历史而不知时间,等于骑车上街不看红绿灯,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记忆历史年代,一要目的明确,二要坚定信心,三是方法得當。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同学,无不为记忆历史绞尽脑汁。  关键词:历史 方法 记忆  喜欢历史,但学不好它,这是让很多中学生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