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认为中学教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为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一、 课程改革对中学数学教师的要求
l. 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数学教师具有全新观念
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求人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道德品质得到提高,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人文精神得到培养。而我们原来的有些教育方法,与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师的职能应作相应的改变,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2. 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
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
3. 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
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言传身教的数学教师,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二、中学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转变
1. 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2. 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他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3. 教师心理观念的更新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事实。
三、提高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
l. 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计算机工具,能提出好的脚本,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数学中的重点、难点,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资料等。在助学方面,教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体验数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还要能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繁杂的计算,节省计算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教师要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
教师不仅要研宄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法,从学生学习的认识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所进步。
综上所述,在课堂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学数学教师应尽快作好角色转变的准备,这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盐城市龙冈中学)
一、 课程改革对中学数学教师的要求
l. 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数学教师具有全新观念
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求人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道德品质得到提高,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人文精神得到培养。而我们原来的有些教育方法,与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师的职能应作相应的改变,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2. 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
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
3. 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
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言传身教的数学教师,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二、中学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转变
1. 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2. 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他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3. 教师心理观念的更新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事实。
三、提高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
l. 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计算机工具,能提出好的脚本,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数学中的重点、难点,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资料等。在助学方面,教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体验数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还要能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繁杂的计算,节省计算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教师要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
教师不仅要研宄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法,从学生学习的认识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所进步。
综上所述,在课堂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学数学教师应尽快作好角色转变的准备,这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盐城市龙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