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课程 在探究中共成长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262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出真知,在通往STEM课程探寻的路上大胆出手,以点带面,双线并行,初步从学科教学、德育活动两个范畴进行了有益尝试。
  STEM课程的初步尝试
  —— 初试锋芒 ——
  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STEM课程小组共同探讨研究,确定了从典型课例入手,初步尝试STEM课程运作模式的道路。
  在美术课“纸片立起来”中,运用到美术课中的“十字插接”法、数学知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信息技术呈现成果等,经过整合,从最初的美术学科到美术、数学、语文、综合实践、信息技术学科的融合;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说,社区、科技馆、博物馆等都成为STEM课程学习场域;从成果展示的角度来说,作品展示、论文、信息技术、思维导图等让作品呈现更加多样化。
  在科技实践活动的STEM课程构建中,我们将“一带一路”涉及地区和城市进行班级项目认领,从风土人情、地理生态、人文历史、经济军事等方面,紧密结合STEM课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探究,突出表现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的典型特点。
  多种项目化案例齐头并进
  —— 全面推进 ——
  STEM课程探究初见端倪的时候,项目化学习理念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将项目化学习(PBL)和STEM课程有机融合,互为支撑、发挥合力。
  我们尝试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与学科教学、校本课程、德育实践课程融合。
  以语文、数学、美术学科融合的《“亭”美校园 朗“廊”书声》为例。学生从亭廊中走一走、坐一坐,然后头脑风暴提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进行梳理集合,从不同学科确定课题。语文教师从了解亭和廊的历史、“亭”字的演变与发展、历史名亭、亭中蕴含的语文词语,激发情感;数学教师从三角形稳定性、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进行梳理,进而用乐高搭建亭子模型,通过垂直、平面等不同方向的施力验证发现;美术教师带领学生根据设计图纸,采用木头、黏土、小棒等以小组为单位创意搭建。学生在体验完整的项目学习过程中,实现了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再生,让学习更加真实地发生。
  项目化学习下的深度探究
  ——  乘胜追击 ——
  虽然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但深感教师跨界思维和课程统整的能力亟待提升。因此,我们从课题研究为切入口,申请了省级教育科研课题“项目化学习双线并行的策略研究”并被批准开题,自此,STEM理念在学校课程改革中进一步落地、生根。
  首先,提出双线并行的学习思路;其次,在项目化学习中提出深度探究的实施要求。一方面在常规课堂上为学生提供15-20分钟时长的探索性任务,或在課外以实践性作业形式对某个内容或主题展开小探索。另一方面以学科关键概念或能力为载体进行合作性探究学习。此外,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情绪的有效调控,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对问题情境信息进行正确的表征,运用有效的新旧知识培养同化学习策略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激发他们学习新事物的内动力,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主动性与坚持性、反思与解释、勇于冒险与挑战中促进心智形成。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也在积极寻找典型案例,比如语文课的《长城》《兵马俑》;数学课的《我家要装修——什么样的图形可以密铺》;英语课的“走进戏剧王国”等,师生都在乐此不疲地挖掘着学科中最真实、最贴近生活的驱动型问题,在STEM课程的探究中不断完善提升自己,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燕柳小学)
  责任编辑:王妍妍
其他文献
胶州市第五实验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基于学校地域、师资现状与生源特點,我们立足“五味文化”特色,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进行愿景规划,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一系列追问进行教育探索与实践,努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有色彩、有故事、有味道的学校  五实小校园,美不胜收。首先,美在别致的五味文化设计,“四馆”(五味创客体验馆、艺术
学校的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又往往在玩游戏、上QQ、看Flash动画方面,而不愿意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笔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努力尝试素质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