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留学当目的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h722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学成了迷信
  不久前,《北美留学生日报》刊发的一篇报道引发了许多网友的热议。报道中,一位北京小伙闹着让家人供他出国留学,于是父母只好卖掉了家里唯一一套在北京的房子,圆了他的留学梦。然而小伙学成回国后发现,当年家里卖掉的那套房子,如今已经价值上千万元。很多人为小伙的选择唏嘘不已,当年为留学卖了房子,回国后却发现买不起房。也有人发出疑问,出国留学的价值能否和一套房产的价值作对比?
  价值观因人而异。但对大多数人而言,留学从来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除了要看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还要看家庭的财力基础。上文中提到的北京小伙的家庭还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而下文中提到的小玲,则是属于一种较为极端的情况。
  在大学毕业那年,小玲申请到了一所在美国排名前100的院校的硕士入学资格。考虑到留学需要近百万元的费用,小玲的单亲妈妈感到无所适从。妈妈的迟疑和忐忑让小玲大发雷霆:“我们班的同学都出国了,为什么我就不行,我們家为什么这么穷?”
  小玲的情况并非特例。几年前,北京青年小蔡说服了爸妈送他去澳大利亚留学,四年本科的学杂费用并不低,但好在双亲还承受得起。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小蔡学成归来后,并没有像其他毕业生那样进入职场,而是整日宅在家中混沌度日。家人为了让他出去工作,反复劝说。后来,小蔡突然说要去澳大利亚继续留学,但这一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在父母看来,小蔡是为了出国而出国,是逃避现实的表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拿到本科文凭后再拿一张硕士文凭,成了一件理所应当的事。为了更加“出类拔萃”,出国留学成了很多人都想啃一口的香饽饽。在某种程度上,留学早已超出了理性的范畴,成为了一种近乎迷信的存在。
  留学只是一把钥匙
  我国在19世纪80年代开放了自费留学,当时出国留学最大的困难是经济担保,因此大部分越洋读书的学生家庭条件都非常好。但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出国留学对于中产家庭来说已是寻常之事,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变得不再遥不可及。
  出国留学十分考验学生的适应能力。加拿大籍华人朱凡是较早关注国内低龄留学生的学者,他曾先后出版了《中学就去加拿大》《轻松留学加拿大》《带你走进加拿大中学》这3本书。他说:“很多人都有出国留学的念头,这并不是因为国外的学校有多好,而是因为父母不甘心让孩子囿于原地。其实出国留学是一场能力大测试,它的难度不亚于高考,而且这场考试还需要学生和父母共同应对。出国留学首先考验的就是学生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低龄留学生,远离了亲人朋友,学习上又有压力,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可想而知。”
  黎女士的孩子今年读小学五年级。两年前,她和丈夫反复商量后,决定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但是夫妇俩高估了孩子的适应能力,不到一个月,儿子就出现了情绪低落、不合群甚至抑郁的症状,于是黎女士为孩子更换了寄宿家庭。但没过多久,孩子又开始厌学甚至逃学。为此学校老师打来了电话,接到电话的黎女士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几个月前,她在一次留学生家长分享会上说出了自己的故事,她说:“为了让孩子出国留学,我们遇到了很多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说文化差异。我们的孩子都有成为雄鹰的潜质,但是成为雄鹰的前提是羽翼已丰,如果在孩子翅膀还没长好的时候匆忙地把他‘推出去’,孩子往往要遇到更多的挫折。”
  朱凡说:“留学不是目的,它更像是一把钥匙,让学生去接触更多的可能性,这是出国读书最大的魅力。”
  做有准备的选择
  有人说,这是一个比较功利的社会,出名要趁早,留学也要趁早。但其实,出国留学不一定越早越好,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Melody曾在新东方工作数年,在她看来,我们应该把留学的理想放进人生的坐标系中来考量,只有这样,在留学过程中才能保持理性。一时兴起的念头,很难支撑你度过困难时期。对于出国留学这件事尤其要理性,如果是稀里糊涂地去留学,就很有可能要用一生为之买单。
  Melody有一位本科同学,现在在英国一所排名前五的学校读书。大三的时候,他决定出国留学,但他并不急于递交入学申请,而是跑到了国外的各大院校去实地考察。那时,Melody想,他的家境真不错。但多年过去以后,Melody才真正明白了他的过人之处——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在出国留学前,我们必须搞清楚这几件事情。首先是你想通过留学获得什么,然后是弄清楚你目前所处的坐标,最后是你愿意付出怎样的努力来实现这一目标。”Melody说。
  在留学申请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和创留学的咨询师小可说:“我们最看好的是那些清楚自身优势并有着明确目标的申请者。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的申请者形形色色,有的人仅凭同学和亲友的介绍就决定了自己要申请的学校。我曾经接触过的一个学生,最开始他想学教育专业,后来想学传媒类专业,然后又想学心理学专业,最后选择了经济类专业,几个月下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实际上,“海归”与国内毕业生都面临着相同的工作压力,而且大部分海归都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对于出国留学,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我们不应该在没有准备的时候就出国留学,也不应该为此倾家荡产,更不应该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一张海外文凭上面。
  (摘自《青年拳考》2017年3月22日)
其他文献
离婚是她提出来的。因为在此之前,她已从别人口中知道了他出轨的事。她并不是没有痛苦地权衡与挣扎过,只是心里明白:既然做不到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除了离婚已别无选择了。  身边不止一个人劝她,说她应该好好跟老公谈谈,毕竟有这么多年的感情,或许能把他重新拉回到家的轨道上来。可她摇摇头说“没必要了”,她觉得,当爱已不在时,任何试图挽回的努力,多半会被对方看做是心有不甘的纠缠。如此折腾下去,只会令彼
打鼾的诊断并不困难,用录音机录下患者的鼾声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它常可提供有用的诊断线索。目前用于治疗打鼾的方法不下数百种,治疗打鼾要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治疗,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决定治疗效果最重要的因素。  药物疗法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打呼噜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鼻和鼻咽、口咽和软腭及舌根三处发生狭窄、阻塞,再加上睡眠时咽部软组织松弛、舌根后坠等导致气流不能自由通过咽部的气道。目前国内外能治疗打呼噜的
为了监督上初中的儿子学习,辽宁沈阳一对夫妻在孩子爷爷奶奶家安装了一个360度无死角的摄像头。虽然目的是监督孩子好好学习,但老夫妻俩觉得很碍眼:“这哪里是监督孩子?我们俩也有被监视的感觉。”儿子装摄像头监督孙子  家住沈阳市和平区的姚先生和妻子都是上班族,平时工作非常忙,就把上初中二年级的儿子托付给孩子爷爷奶奶带。可随着孩子的学业逐渐加重,爷爷奶奶辅导不了孩子学习,也管不住孩子的不良习惯。每次夫妻俩
李某驾车出事故致车辆受损,事后,李臬按损失修复价申请理赔,保险公司以车辆维修费已超过车辆实际价值为由拒绝按实际损失理赔,仅同意按车辆实际价值理赔。近日,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民法院审结了这样一起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依法判决保险公司赔偿包括车辆维修费在内的费用共计41146元。  车辆受损保险公司拒理赔  2013年9月29日,家住梅州市五华县的李某与某保险公司办理了相关车辆保险业务,为自己的爱车办理一
鱼肉热量低、营养丰富,是很多人热衷的美食。但因环境污染问题,频频爆出鱼体内蓄积重金属的新闻,让人想吃却不敢吃。对此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进行了解读。  鱼类污染主要有哪些  鱼体内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是食物链顶端的鱼,污染物含量就越高。在鱼类的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是汞,它会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语言和记忆障碍等。  有调查发现,鱼肉
5万毫升血液,相当于10个人全身的血液含量。  30年时间,人生从青涩走向成熟。  3口人,成千上万中国家庭的文明代表。  栗岩奇和家人,用力所能及的长期坚持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对社会的大爱。现已退休的栗岩奇和妻子程凤丽原先是干部,女儿栗程现为中学教师。一家三口不仅是“献血达人”,而且还是天津市首个“双捐”家庭,2016年,栗岩奇家庭荣获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每次献血,看到自己鲜红的血液流出
如何征服男人的心,是每个女人都想知道的事,但是却好似很难,其实,要征服男人的心,只需要满足一下他们的英雄主义,学会适当示弱,他们自然会乖乖疼你。  倾听和尊重他  男人都喜欢把太多的事装在心里,如果你不能让他舒适地打开心扉,那么,想要他对你表示太多的关注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况且,如果一个妻子都不能很好地倾听自己丈夫的心声,那么,他又该向谁去倾诉呢?同样,对于一种好面子的高级物种,如果你连尊重都不肯给
这两天,不提一提《人民的名义》,简直不好意思说自己玩过微信。  相较于缺少杀气的侯亮平扮演者陆毅,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在剧中扮演陆亦可的柯蓝,漂亮、知性——虽然年龄大了一点。在这部电视剧中,这个老姑娘,其实是有爱的对象的,就是那位只吃了两集盒饭就被导演发配去坐冷板凳的前反贪局长。虽然两人第一次一起出现的镜头是执行任务,但是男主一现身,女主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这分明在告诉观众:女主看上了这位单身爸爸啦。 
衣柜是家里不可缺少的家具,想要保持衣物的干净就离不开衣柜,但是衣柜不经常做清洁也不能让衣物保持干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衣柜不同部位的清洁方法。  清洁衣柜的正确方法  抹布干净  对衣柜进行清洁保养时,一定要确定所用的抹布是否干净。当清洁或拭去灰尘之后,一定要翻面或者换一块干净的抹布再使用。不要偷懒而一再重复使用已经弄脏的那一面,这样只会使污物反复在衣柜表面摩擦,从而损坏衣柜的亮光表层。  选对护理
1  乔辛是我大学的室友,一个重庆姑娘,为人豪爽仗义,很能吃辣。然而在大二那年,却交了个不能吃辣的男朋友。那个人叫陈朗,长相白净,是艺术系有名的才子,会摄影画画,在我们看来,和乔辛那种大大咧咧的姑娘,一點也不般配。  有一次,我们在学校附近的小酒馆喝酒,乔辛犹豫地对我说:“陈朗要出摄影集了,不过要去4个国家采风,资金不够。所以我把这学期的学费给他了。”我腾空而起:“不是吧,那你怎么办?”  她摊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