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级考试模式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shan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介绍了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的基本情况,研究分析了计算机水平考试存在问题,探讨了计算机水平考试和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计算机水平考试可以有效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高职院校实施计算机水平考试将有利于提高整个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116-02
  全国高等学校(安徽考区)计算机水平考试是针对安徽片区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是与现代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的全校公共课程教学考核方式。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Windows7操作系统的掌握和Office2010办公软件应用的熟练程度。目前的高职院校均要参加本考试,考试合格后颁发全国高等学校(安徽考区)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证书,也为其参加工作提供了一个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凭证。笔者作为高职院校中计算机水平考试的考务管理员以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线教师身份,通过对本校多年的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成绩的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此和大家一同探讨和分析。
  1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情况介绍
  全国高等学校(安徽考区)计算机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计算机水平考试”)设2个等级,共9个语种。本校是高职院校,因此只参加其中的一级考试。本考试内容不是按照学校的要求设定的,而是根据当今社会对不同企业、不同部门应用计算机的不同程度和需要设定的[1]。主要考察学生对Windows7操作系统的熟练运用程度,以及常用办公软件Office2010中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电子表格Excel2010、演示文稿Powerpoint2010的应用,网络应用的基本技能,还检验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打字的熟练程度。
  2 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性大
  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受经济发展的限制,所以学生生源地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受重视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高职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千差万别。就拿最简单的打字来说:有些同学能在5分钟之内打完300字,有些同学在10分钟之内打完,而有些同学15分钟打字时间用完,也只是打了100个字左右,还有些同学连键盘都不会使用……这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2 教学课时数减少和教学大纲内容增加的矛盾
  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时间都选择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而新生入学后会有近一个月的军训和汇演时间,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间被减去一个月;再加上现在高职院校对于公共基础课的态度以“够用、实用”为主,故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时数再次被减少[2]。而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拓展。教学课时数减少和教学内容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2.3 计算机硬件环境限制,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偏少
  由于高职院校近几年招收的学生人数突飞猛增,而校内的配套实验实训设备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环境的需要,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部分采用理论 实践的形式;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师将学生听,效果不佳;实训课大班教学,有时一个班70多名同学,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操作,动手操作取得的效果不明显[3]。此外某些教师和个别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就是为了考取计算机一级证书,因此只要把题库中的题目、题型记住,能考60分拿到证书就算过关了。
  2.4 新的考试环境还需优化和改进
  以前的考试环境为WindowsXP Office2003版本,考试时先映射再做题;而新的考试环境为Windows7 Office2010版本,采用服务器的形式。新环境下模拟题的操作部分有个别题目答案唯一性太强,兼容性不太好,在考试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一些无法正常评分交卷的情况,因此导致学生的通过率比往年偏低。近三年本校的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通过率,如表1所示。
  3 在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环境下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
  3.1 加大硬件投入,满足教学和考试要求
  虽然学校现在已经为新的考试系统配备了专门的机房和服务器,但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系统,满足教学和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的要求,学校应加大对实验实训资金的投入,购置更多的硬件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上机环境。
  3.2 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分组、分层教学
  教师在学期开始,通过问卷调查或考试试卷等方式,全面掌握同学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认真研究同学们的共同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实施分层分组,即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教师根据分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辅导等。这个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定期根据当前情况进行再考核再调整,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结合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大纲设计教学模块
  根据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的新大纲要求,结合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中的题型,将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划分为六个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中英文打字(打字题)、Windows7基本操作(Windows题)、文字处理(Word操作题)、电子表格(Excel操作题)和演示文稿(PowerPoint操作题),针对不同的模块开展专项练习,让学生充分掌握本模块中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A、B两个层次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适当增加Office办公软件的扩展内容,C级同学可按照计算机水平一级考试的大纲要求进行教学。
  3.4 优化上机考试系统,让考试更过程更顺畅
  新的考试环境刚刚推行,出现一些小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比如考试过程中出现问题频率最高的是无法正常评分交卷。也希望软件开发商和相关部门针对上机考试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和优化,为学生提供更顺畅、更方便的上机考试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丽霞. 高职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职教通讯, 2013(15).
  [2] 蔣燕翔. 浅谈计算机等级考试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促进作用[J].创新教育, 2014(3).
  [3] 刘振名. 浅论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基础教学[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2).
其他文献
概括了西吉县马铃薯三级种薯生产的自然现状,提出了今后三级种薯繁育的发展思路及努力方向,以期促进西吉马铃薯三级种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013年9月-2014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对乌不浪水库进行了渔业水质调查监测。经过秋、冬、春、夏4次调查监测,初步摸清了这些水库的水质现状,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通辽薯芋类蔬菜以马铃薯居首位,它的突出优点是适合与菜、粮、果、药等多种作物间套种,能充分发挥土壤潜力,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我区栽培的马铃薯以春作为主,栽培技术简单,产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数据库技术广泛应用的同时,人类通过信息技术搜集数据的能力越来越强,而如何从大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知识或信息也变得尤为迫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数据挖掘技术应运而生。研究发现,数据挖掘所需处理的数据多为非线性的、杂乱和存在噪声的数据,神经网络正是凭借其高度容错性、分布存储、并行处理、自适应性和鲁棒性等特征而被广泛用来处理一些数据挖掘的问题。据此,在本案,笔者首先介绍数据挖掘与RB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K-Means作为聚类中较常用的算法,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文探讨了K-Means和Canopy算法的执行过程,针对K-Means及Canopy的优缺点,提出了改进的K-Means算法。算法中将Canopy作为K-Means的预处理,通过Canopy得到聚类中簇的个数、初始化的聚类中心,同时排除掉“噪声”以及孤立点带来的影响,将Canopy的结果用于K-Means,
基于散射矩阵理论和费米-托马斯近似,通过对含单势垒的量子隧穿结构的研究,得到了稳恒输运中介观结构的电导特性.结果表明,稳恒条件下接触效应对介观体系中的电子透射以及内
以效率为优化目标,以品质因数Q、励磁电感与谐振电感的比值h以及磁性元件的工作磁通B_(max)为优化变量,详细给出了实现最优设计的各个步骤,包括损耗建模、边界条件的推导以及最
在无穷小非交换概率空间中,利用R变换证明了一维和多维情形下的中心极限定理,利用矩函数和累积函数的关系证明了泊松极限定理,并通过组合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标准半单位圆元素与自
化工实验仿真软件需要准确的模型,严密的逻辑和美观逼真的界面。使用C#.net或Flash单独开发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该论文应用Flash开发仿真界面,使用C#.net开发逻辑、算法及
单季稻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总产量在我县粮食生产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认真抓好单季稻生产,努力提高种植业的效益,稳定粮食生产,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促使高效生态农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