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h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体育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特点的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和习惯。要不断地努力加强学校体育建设,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 思想品德 智育水平 承受能力
  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体育又能促进德育、智育、美育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通过体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通过体育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任务中的重要内容。从教材的内容看,体操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及勇敢拼搏的精神。
  体育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特点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和习惯。此外,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十分的活跃,可以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
  二、体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育水平的发展
  人的智力的提高,大脑的功能首先要提高。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大脑发育。科学研究证明,坚持经常的体育锻炼,能够保证大脑能源物质与氧气的充足供应,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发育,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及分析综合能力,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生理条件。
  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力。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脑细胞的反应速度,能使学生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提高。
  消除大脑的疲劳。中学生学习的任务比较繁重,大脑容易疲劳。这种疲劳主要是大脑营养物质和氧气的缺乏造成的。人体生理学的理论和体育锻炼的实践证明:学习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为锻炼后的学习储备足够的能源。同样,学习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则可使工作后有关学习的中枢得到休息,保证营养物质的及时补充。
  三、体育能使学生充分展现出自身的美
  学习体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身体各部分的骨骼和肌肉都等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形体美、仪表美、心灵美,提高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美的形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获得以美育身心的良好效果。
  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
  体育对这两方面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中学生中有不少同学受到学习、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生理方面的困扰而忧心忡忡。这说明培养青少年及儿童健康的心理是当前教育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并需解决的问题。而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乐观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可以锻炼学生勇敢、坚毅、果断及自控能力等优秀品质,还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交往和协作能力,同时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体育活动可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体育活动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生自信心,为今后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五、利用体育竞赛来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差距加大。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子女百般呵护、事事包办,将家庭和社会隔离开来。结果是一方面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环境更加艰难;而另一方面家庭对子女竭尽全力保护,使他们弱化了自我生存能力。家庭环境和社会之间的距离加大,增加了青少年适应社会的难度,使他们在走入社会后一旦遇到困难和突发事件不知所措,导致承受能力变弱。
  对自身认识不足。青年人由于社会经验较少,加之对自己的认识不客观,在顺利时自我盲目的被夸大,对现实的困难估计不足,使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加大。这种距离越大对实现理想和自我价值越不利,对心理打击也就越大。在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低估自我,过分的夸大困难,用一种消极的方式处理问题,加大了心理负担,使心理承受力下降。
  心理教育方面重视不够。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尤其是抗挫折教育。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意外打击时,也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心理疏导,致使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提高。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很大的后天可塑性,经过心理训练,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可以大大提高。体育竞赛从外在形式看是一种游戏,但从内在实质看它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模拟,通过这种模拟的游戏,使参与者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尤其使对青少年,这样的锻炼对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更加积极的作用;体育竞赛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激烈的竞争是它的魅力所在,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下,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潜能,心理承受能力自然提高了。通过体育竞赛能提高参与者对社会和自己的认知能力,能更加客观看待自己和社会,学会用辨证的分析认识事物,在困难的时候想到光明,在胜利的时候想到挫折,无论胜利和失败,都有事物可能向反方向发展的心理准备,可以减少因没有思想准备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体育课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行,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体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的足够重视。学校作为我国教育的前沿阵地,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要不断地努力加强学校的体育建设,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体育教师,更应当尽快地投入到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努力去实现它,做好它,要不遗余力的贯彻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方针,通过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真正为国家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对研究性教学进行系统分析和综述,把握研究性教学的普遍特点和在体育课程中运用的个性特征,通过对课堂个案的研究期望恰当运用。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课程 运用 初探  一、研究综述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改革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我
概述了系统功能语法指导下的语篇分析理论,并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上的一篇阅读文章为例,从语场、语旨、语式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并据此设计了一份完整的阅读课教案,以学生的认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当前社会需要的是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的人才,本文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教育  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尤其是“阳光体育运动”计划的启动,学生的体育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极大推动了学生体质的提高。然而体育课主要是通过身体活动形式来完成,运动损伤时常发生,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因素,有的学校为了防止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伤,学校取消了部分体育项目。然而学生在校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对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体育教学也需要及时作出教学方式的调整,及时做好准备,以便于与国际化接轨。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是学生成长和健康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强弱,都与体育教学的方式科学性有着直接的关系,体育教学要不断的在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据整理法,对本校网球专选学生的人数、场地、师资力量开课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目的是通过调查与分析进一步发挥网球在本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网球 现状 调查与分析  网球运动是一项集智能、体能、技能为一体的全身性隔网对抗型运动项目,在全国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就高职院校体育课篮球教学的现状展开调查研究,从师资状况、课程安排以及篮球课的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情况,旨在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为改进和提高篮球教学水平提供依据。  关键词 篮球 教学 现状 调查  篮球教学是高职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9-000-01  摘 要 结合医学院校学生的职业特点,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研及访谈法,对医学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重点提出医学院校体育校本教材在开发、建设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模式的同时,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理应挖掘、继承和弘扬医疗体育中的精髓,构建与以往课程不同的校本课程体系,建立独立开放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