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蒿

来源 :语文世界(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1234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诗中分别写了竹子、桃花、芦笋、河豚,当然,还提到另一种植物——“蒌蒿(ho)”。说到这儿,你一定会背诵出全诗了吧?没错,这首诗就是你熟悉的《惠崇<春江晓景>》。
  但若有人问你诗中的“蒌蒿”是什么,你未必答得上来,我告诉你,它就是本文的题目——柳蒿,也叫柳叶蒿、水蒿、香艾等等。柳蒿是一种菊科草本植物,叶子像菊花的叶子,绿中泛白,喜欢生长在湿润的路旁、荒滩和水边,亭亭玉立;风一吹,随风摇曳。在东北乡下,柳蒿五月中旬萌芽,这时候,也是吃柳蒿的最佳时节。人们去野外采回来,掐掉鲜嫩的叶子,放在开水中焯(cho)一下,放点儿盐、葱花凉拌,入口便有一股清纯的草香,略带一点儿苦味。有一种吃法更简单:舀一碟农家自制的黄豆酱,用焯好的柳蒿蘸酱吃。
  柳蒿不仅好吃,还有药用功效,中国的古代医书《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纲目》都有记载——柳蒿能止血、消炎、镇咳、化痰,可治胃气虚弱等症,还可起保护头脑,为肝脏解毒的作用。我们乡下人不知道柳蒿有这么多功效,喜爱柳蒿是因为它充当了餐桌上的常食蔬菜之一,因而,我对柳蒿才有深刻的记忆。
  在蒲公英的黄花开满大地的美好春天,采野菜是乡村生活的一大主题。在这个季节,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儿,谁有空谁就会拎着筐,到旷野或山林里去,耳朵里满是泉水流淌和鸟儿们欢叫的声音,心情愉悦地寻觅野菜的踪迹。一天午后,我去村外的河边采柳蒿,沿着河岸走出很远,因为我知道,只有走到别人很少去的地方,才会有肥壮的柳蒿。
  果然,我随着弯曲的河流转了几个弯,走了将近半个小时,在一段宽阔的河滩上,发现一大片茁壮的柳蒿。我高兴坏了,直冲过去,一根一根地采下来,放到筐里。筐装不下时,我坐在干净的鹅卵石上,把柳蒿的叶子一一掐掉,又腾出许多空间。这样反复几次,小筐装满了,我到河边洗掉手上沾染的泥土和草浆,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傍晚时分,我算计着在地里干农活的母亲快要收工了,就抱来一捆干柴,烧一锅水,等待母亲回来做饭。不久,我听到母亲进院的脚步声,兴高采烈地出门迎接她,接过她肩上的锄镐,说:“妈,我采了好多柳蒿,水都烧好了,正等您回来做呢!”
  母亲笑着夸我:“嘿嘿,我家的老姑娘不淘气了,还会分担家务了。”
  我一脸得意地说:“那可不,您不能拿老眼光看人!”
  母亲说:“也是啊,孩子总会长大的。”
  说着,母亲进了门,简单洗漱一下,开始张罗一家人的晚饭。用开水焯柳蒿的时候,母亲问了一句:“你都挑干净了吧,别夹带杂草什么的。”
  “挑干净了,您放心吧!”我大声应道。
  母亲不作声了,专心忙她的活计。焯好柳蒿,母亲又对我说:“把浸在凉水里的柳蒿捞出来晾干,你再挑一挑。”
  这时,我的肚子已经咕咕直叫,心想着快点儿开饭,我胡乱答应一声。过了一会儿,我端着盆子,坐在门槛上,把焯熟的柳蒿挑好,码放在盘子里,然后摆到桌子上面,全家人开始吃饭。我饿极了,捧着一碗黄澄澄的玉米粥,夹起一根翠绿的柳蒿蘸点儿酱,像一头贪婪的小猪一样,呼噜呼噜吃得满口生香。突然,母亲伸出筷子,“啪”的一声,把我夹的一根柳蒿打掉了。这一下,我们全都愣住了,我以为母亲又像往常似的教训我吃饭没有吃相,吓得缩着脖子不敢出声。“你看看,上面是什么?”母亲板着着脸孔说。
  “啊?是……什么啊?”我很没底气,但我从母亲的问话里听出来,这次她没责备我吃饭不注意形象,心里暗暗舒了一口气。
  “你还问我?你自己看!”母亲的脸色仍没缓和。
  我只好抬起头来,看母亲捡起来的那根柳蒿,这一看,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蚂……”后面的那个字,我没说出来,脊背早已沁出一层冷汗来。
  ——那根柳蒿茎上,居然趴着一条蚂蟥!我们乡下人,怕蚂蟥甚于怕蛇。村里人说,这种东西爱吸血,如果被它叮住了,它会把脑袋扎进你的血管,随着血液的流动慢慢进入你的身体里,在里面分泌毒素,让人痛苦地死去。更恐怖的是,这种东西很难被弄死,甚至它根本就不会死。村里人说,假如你用石头捣碎它,你捣几节,它就分解成几节;你用水烫它,它僵而不死;用火烧它,它的灰烬也能复活。总之,这东西在我们心里极其可怕。蚂蟥跟蛇不同的还有,它不像蛇那样到处乱跑,攻击人的时候张牙舞爪,凶相毕露。蚂蟥寄居在水中的植物上,比如,它会悄无声息地躲在柳蒿叶下面,伪装成柳蒿的叶斑,趁人不备,钻进人的体内。
  我越想越害怕,脸都白了,母亲的话在耳边嗡嗡回响:“你能干活,帮大人分担家务是好事,但做事要细心啊,不然,有苦劳而无功劳不说,恐怕适得其反呢。今天这条蚂蟥被我发现了,如果我没看见,你吃进肚子里去,或者咱家任何一个人吃下去,那后果将会如何呢?”
  我做错了事情,红着脸向母亲保证:“妈,下次我一定注意。”
  母亲说:“之前妈就让你仔细挑一挑,你嘴上答应,思想上马虎,看看,出问题了吧!”
  我感到愧疚,幸亏母亲细心,才没出大事,不然,那就麻烦了!
  母亲又说:“妈没有埋怨责怪你的意思,妈只是想让你明白,做事情不仔细,一个小疏忽也许会酿成大祸。”母亲一席话,说得我的心怦怦直跳。我想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以后办事要认真,绝不马虎,便穿鞋下地,端着一盘柳蒿,重新挑选,清洗干净,然后再端上桌。
  那一顿晚饭,因为发生了这个小插曲,我至今没忘,牢牢地记在心间。
其他文献
[编译者连线]  鹿理梅,1970年出生。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1986年在《儿童文学》发表诗歌后,先后在《诗刊》《星星诗刊》《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歌;有剧本在《电影文学》和《影视文学》上发表,出版过剧本集。  2004年开始童话创作,先后在全国各地的优秀少儿报刊发表童话、小说、散文多篇,有童话集即将出版。  [内容简介]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整天沉迷于骑士小说的50岁的穷绅士吉哈诺,给自己起了个
  
期刊
br
□原著/ [苏]费奥多罗夫  □翻译/谷 羽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这件事回头还要细说。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
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特别兴盛。这类小说大都记录怪异奇闻,东晋干宝写的《搜神记》是这类作品中写作最早、成就最高的一部。下面这则故事是根据《搜神记》改写的,文中那位勇士一诺千金,让人读后心生钦佩之情。   (火龙果)    [开开心心——阅读]    楚国有个铸剑的工匠,名叫干将。楚王听说他的手艺好,要他铸一对雌雄宝剑。于是干将花了三年的工夫,精心铸成了一对剑。这对剑,寒光凛凛,锋利无比。干将看着这对
常新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荣获中国儿童文学最高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台湾“好书大家读”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台湾“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大好书”奖、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2008年优秀图书奖。连续十年有作品入选《全国优秀儿童文学选本》,他创作近三十年,至今已出版五十余部作品,笔耕不辍,以纯正的文学标准在儿童文学创作园地里默默耕耘……  “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临沂人,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王旷曾经担任淮南太守。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王羲之擅长书法,被奉为“书圣”。王羲之博采众长,他的书法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被后代尊为“书圣”。东晋永和九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契(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
在老虎的苦苦哀求下,善良的布拉赫曼把它从笼子里放了出来,可被放出来的老虎却恩将仇报,想要吃掉他。可怜的布拉赫曼找到无花果树、水牛和道路来评理,无花果树它们在受够了人类“忘恩负义”的行为后,会怎样理解“感恩”呢?胡狼对老虎说了什么,老虎竟能乖乖地又钻进笼子?一起去看看聪明的胡狼是怎样做到的吧!  (小丹)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老虎被关在一只笼子里。它使劲地想用牙齿把笼子的栏杆咬断,可是那些栏杆
从前,在一座城市中,有两个市民为不同的意见而发生争论。一个人贫困而有学问,另一个人富有但十分无知。富翁想贬低穷人,他认为聪明人应该尊重他,不尊重他的人就是傻瓜。  “我的朋友,”富翁对聪明人说道,“你觉得自己应该受到别人的尊重,但请你对我讲,你举办过多少宴会?你这种人,有点儿学问顶什么用?你们总是住在顶层的亭子间,一年四季所穿的衣服既无区别又没有变化,你的仆人就是随身的影子。我们的国家倒真需要像你
校长寄语  希望小荷文学社的每一个社员在文学的广阔天地里辛勤耕耘,把童年的美好时光凝聚成岁月长河中那一颗颗闪亮的珍珠!  ——福建安溪龙门中心湖山小学 杨秀美  2012-9-9  小荷文学社简介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我校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湖山小学有了自己的文学社。  小荷文学社为爱好文学的同学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为喜欢写作的社员开启了一扇激扬文字的
在一般情况下,任何动物只要碰到海葵,就会被海葵的花瓣状触手麻醉或杀死。但是,双锯鱼却能自由自在地穿梭于海葵的触手间,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好奇)  海葵是无脊椎动物,没有骨骼,因外形像葵花而得名。大多数海葵栖息在海底的岩石和珊瑚上,有的海葵栖身于海底的泥沙中,有的海葵能用触手在水中游泳。  海葵是捕食性动物,它的触手上布满了捕食和防御的武器——刺细胞。因为海葵的触手有毒,所以一般的鱼都不敢接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