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树养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nwu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这个词,很长,很遥远,像是一场归期未定的旅途,生为起点,死为终点。在途中,你会见到鲜花遍地,也会见到寸草不生。你会在生命的田园中,发现一株人生的小树苗,他的养料,是你希望自己所具备的品质,他的树龄,是你的一生。
  我挖开土壤,埋下这株树苗,我想先用“诚实”这股清泉来滋润他。
  树的高度取决于树根的深度,想让生命之树挺立于天地,就必须让树根深深地与大地融为一体。“诚信为人之本”,做个成功的人之前,必须做一个诚实的人。没有诚信,便没有信任,没有信任,一切便都是空谈。不论是待人,还是处事,都要用真诚来对待,做个诚实的人,摒弃复杂的心计和拙劣的谎言,对所有事情,都以真心换真心。
  树苗正在抽芽,慢慢生长,接下来,该让它晒晒太阳了,“温柔”,是我赋予这轮骄阳的名字。
  我很羡慕温柔的人,性格使然,他们总是温婉柔和的,好似水乡人家的小院,悠闲恬静,自成一派;犹如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大气优雅,耐人寻味。我想做一个温柔而不温吞、安静却不乏味的人。温柔的人,应该具备一种把所有事情都看得很平淡的能力吧。程砚秋先生的京剧《锁麟囊》里“一霎时”这一折里有一句唱段我很喜欢——“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不要在乎已经逝去的事,“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对于生活中遇见的困境,要能沉住气,永远温柔以待。
  转眼间,这株树苗已从最初摇摇欲坠的小树苗成长为一棵大树。“才华”,是我送他的最后养料。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想做一个有才华的人,谈笑风生,吟诗诵词,腹中藏山海,古今诗浩荡,可唱飞花落故殇,可讲精兵过瓦岗。人的才华是在诗书中充沛起来的,所以,要多读书,书中可观天下事,明万事理,阅无数人。白茶清欢,碧水云间,泡一壶闲茶,读一篇佳作,陶冶情操,丰盈内心。
  看,这株小树苗努力顽强,不停生长,已然长成了一棵大树。在成长的途中,他或许会向其他的方向生长,但会一直记得拼命向上;他或许会被害虫啃食,但会自己修复焕然一新;他或许会被风雨侵蚀,但不论怎样,他会一直立足于我人生途中,不息不倒,不死不灭。
  人间烟火,山河远阔。愿自己做一个诚实、温柔、博学的人,能像这棵树一样,挺立于天地,不败于世间。
  ‖湖北省襄阳市实验中学‖指导教师:张秋芳
  作者以树喻生命,认为生命似树,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園丁,给生命之树的滋养,贯穿了人的一生,而给予的养料,是你希望自己所具备的品质——埋下这株树苗,先用“诚实”这股清泉来滋润他,因为树的高度取决于树根的深度,想让生命之树挺立于天地,就必须做一个诚实的人;树苗正在抽芽,该用“温柔”的阳光来照耀他,温柔赋予我们沉静,对于生活中遇见的困境,能沉住气,柔韧坚强;小树苗正在成长为一棵大树,“才华”是他最后的养料,而人的才华是在诗书中充沛起来的,在书中可观天下事,明万事理,阅无数人。
  作者为自己的生命之树,赋予了诚实、温柔、博学的滋养,希望自己能像这棵树一样,挺立于天地,不败于世间,那么你呢?你想给自己的生命之树以什么样的滋养呢?
  【适用文题】生命的滋养;生命像一棵树;滋养心灵……(平子)
其他文献
未经凝视的世界毫无意义。  一块丑石,一盆文竹,一只云雀,一棵小桃树,一场晚雨,一片荒野地……世间万物在贾平凹先生的深情凝视中,都变得有情有味,有理有趣。  《桌面》,同样如此。  文章开门见山,“我家书桌的面儿,是一块树的囫囵的横截板,什么也没有染,只刷了一层亮亮的清漆,原木本色的。”  一棵树,一块板,做成书桌,完成生命形态的转变,依然保持朴素、原始的面目,以真诚示人。它默默地陪伴主人读书和写
旧照片  我喜欢,趁着夜深人静时,偷偷翻出影集,庄重地摊开,迎着台灯折射出的使人晕眩的光芒。我格外爱抚摸那些发黄的老照片,每每一抚摸,照片便活了过来,看见照片上的笑容,心里也欢快地唱起了歌。回忆起过去美好的岁月,从出生到学会走路,从会叫爸爸妈妈到第一次吃糖……各种各样温馨的片段都来源于这些旧照片,虽然陈旧粗糙,但却让人舒心,叫人快乐。也许“旧”物不如新事物有趣,但“旧”却能给我一份别人给不了的安定
谦让行为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基于对以往文献的回顾与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学者对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力度相对薄弱:以往文献中与幼儿谦让行为相关的文献只有14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幼儿谦让行为的意义与价值、现状与必要性、发展与培养等方面,对其他方面如现实中的幼儿谦让行为的具体表现与稳定性特征,幼儿谦让行为背后的社会化动因等很少涉及。为此,我们尝试对发生在幼
【2021年中考作文备考金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  在电视综艺节目“很高兴认识你中”,夜幕下篝火旁,一个女子轻声问另一个女子:“你觉得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哦,太多了。吃东西的时候我觉得很幸福,听音乐的时候我觉得很幸福,烤火的时候我也觉得很幸福,闻草香的时候我也觉得很幸福,睡觉的时候,就是当你完全躺倒那一下(放
常言道:“一砖一瓦皆是诗,一草一木总关情。”诚如斯言,生活中,即使是道路旁一株毫不起眼的矮木丛,或是苍穹上一片随处可见的白云朵,都是这大世界给予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找寻生活的美好,领悟世界的真谛,我转过山头,再次踏上了那条静谧的、近乎废弃的小道。  脚下踏着的石板冰凉透彻,表面上缀有点点青苔,倒与道路旁疯狂生长的野草相映成趣。沿着这陡峭而深沉的石板小路向上走,只见一棵棵苍劲的古松散布在路的两侧
屋外,闪电像一把利剑撕破云层,劈向大地,暴雨倾盆。屋内一片漆黑,停电了。第一次意识到黑夜的可怖,恐惧像滔滔洪水,将我吞噬。2020年是特殊的,新冠病毒肆虐,疫情期间,我像关在笼中的小鸟一样失去了自由,在这风雨交加的漆黑夜晚期盼着光明、陪伴和自由。  心里默默祈祷父母快回来,一边伸出颤抖的手,摸到蜡烛和打火机。赶紧将它点亮,“啪!”周围的一切都明亮了,蜡烛在夜的底色上,刷上了一层明晃晃的黄色。我长嘘
《纽约时报》有一则报道:《神秘的纽约一分钟:列车延时是有意为之》。驶离纽约的列车每天大约900辆,但都比时刻表晚1分钟出发。如果时刻表上说8:14,那么这辆列车实际8:15离开,如果是12:48发车的,实际上是12:49离开。  大多数乘客不知道的是已经有人为他们预留了1分钟。换句话说,如果你认为只剩1分钟去赶那辆车,那么,请放松,你还有2分钟。交通公司的工作人员说:“这魔幻1分钟,是为了给那些只
千古英雄事,事事下酒;万里江河浪,浪浪随风。  小时候,第一次认识《三国演义》,是因为赵子龙。那时候家里有一本彩色注音版的《三国》,妈妈会和我翻着书(自然,我那时不大认字),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子龙救主,七进七出长坂坡,单枪匹马歼敌百十,最终脱出重围,而幼主尚在睡梦中,未曾惊醒。长坂坡那个神勇而无可匹敌的身影,是我对《三国演义》的第一印象。  稍长,到小学高年级,读了《三国演义》原著。我对于它的理解
那枚明晃晃的银元,静静地躺在抽屉里,诉说着民国往事。  这枚银元真是历经沧桑,通体灰褐色,是那种沾染了污秽的脏兮兮的颜色,边缘已有些细小的缺口,图案略有小磨损,但仍可以辨别出那六个大字“中华民国三年”,它已经有一百零七岁了,真是名副其实的老物件了。  最惹眼的是袁世凯的大胡子像,两束麦穗图案形成半包围,中间楷书写着两个繁体字“壹圓”,这枚银元是老爸赠予我的,接过它时便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  它
放学坐车回家,公交车临到站点时,我却犹豫了。最终选择了下一站下车,那儿有一条直达我家的小路,我认为这样会走得更快,起码在直觉上要比走大路少走几步路。  可是,直到真正走上去的时候,才发现这条路上满是泥泞,不仅走得更慢、更累,还将我那好不容易保持干净的鞋子糟蹋得面目全非,简直不堪入目。望天,临了叹了句:“唉,回家迎接‘宇宙大爆炸’吧。”  “欲速则不达。”我们总选择一些自以为是的捷径去妄想快点抵达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