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使命。由于初中思想政治课面临着教材变化幅度大,家长、学生不重视,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和教育理念尚未完全转变等现实问题,导致大家普遍感到难教。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感兴趣、受欢迎的学科?笔者认为,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参与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
何为参与、体验?在心理学上,参与是指学生在实践中的亲身经历;体验则是指学生在亲身经历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将二者结合起来是指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的基础上,领悟到教材内容的内涵,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里说的“参与”,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因为凡是自主的体验,都是主动的、积极的、活跃的,容易入脑入心,感染力强,而被动的体验往往是肤浅的,感染力很弱。所以进行参与—体验的前提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为什么要强调“参与”和“体验”呢?
第一,初中思想政治教材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包含了大量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初期,他们理解抽象概念往往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事例或语言描述作为辅助。直接的参与和体验则能够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及理论阐释的理解。
第二,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材编排风格活泼,事例丰富,比较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参与和体验环节,则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教师大多采取“围绕课本讲要点,复习强调背要点,考试只需答要点”的应试模式。然而,思想政治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舞台,更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阵地,要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有必要在课堂上增加实践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观念。
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用“参与—体验”教学模式呢?根据笔者的实践,可以分为激发兴趣、实践感受、体验内化三个阶段来实施。现以初一政治《善于调节情绪》一课为例,作以简要介绍: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必须首先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模式和情感体验,从情感上激起学生与教材的共鸣。例如,在学习初一政治《善于调节情绪》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奥运会既是速度和力量的美的角逐,又是心理品质、心理素质的较量。遇到困难挫折时,有的运动员忧愁、急躁、恐慌,有的运动员则沉稳、冷静、不屈不挠,这些不同的情绪直接影响或最终决定运动员的成绩。同样,我们的一些同学,遇到压力、面临挑战的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有的同学垂头丧气、一蹶不振,有的同学则不急不躁、乐观面对。那么,什么是情绪?如何控制情绪?这就是这一节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导语,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现场感,拉近了教材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的距离,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兴趣盎然。
2. 主动参与,实践感受。在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后,便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当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如课堂讨论、情景表演、现场辩论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体验。笔者在教学《善于调节情绪》一课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报纸、电视对霍尔金娜事迹的报道整理出了如下资料: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俄罗斯选手霍尔金娜在女子全能决赛跳马比赛中出现重大失误,与金牌失之交臂。随后,霍尔金娜放弃了跳马单项比赛,专攻其擅长的高低杠,结果实现了摘金的梦想。事后,她说:“如果我不克服几天前的失望情绪,我就不会这么走运,也就不会带着金牌站在这里。”介绍了上述情况后,笔者这样设问:情绪是什么?情绪产生的原因有那些?人的基本情绪有哪四类?材料中霍尔金娜的主要情绪有哪些?其产生原因分别是什么?在霍尔金娜跳马比赛失误后,你可以给她提供哪些调控情绪的方法? 结合《善于调节情绪》的内容,谈一谈霍尔金娜事迹给我们哪些启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在本节课的最后,笔者联系实际给出一个材料,让学生自己分析,落脚到学生自悟上去。“你有哪些不良的情绪,请制订一个克服不良情绪的行动计划,两周以后检查对照一下,看一看有哪些已改正,有哪些还没有改正及将要采取的措施”。
上述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照顾其个体差异,要尽可能扩大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并注意提高参与的质量。
3. 体验内化,理解升华。学生对知识的内心体验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是对思想政治教材深层次的理解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上例《善于调节情绪》中,让学生分析自身的情绪表现,并制订克服不良情绪行动计划的教学安排,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感受、理解、领悟等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再发现、再加工、再创造,超越具体的对象与事实,生成和个体生命融为一体的精神力量,实现体验的内化和升华。
(许昌市特殊教育学校)
何为参与、体验?在心理学上,参与是指学生在实践中的亲身经历;体验则是指学生在亲身经历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将二者结合起来是指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的基础上,领悟到教材内容的内涵,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里说的“参与”,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因为凡是自主的体验,都是主动的、积极的、活跃的,容易入脑入心,感染力强,而被动的体验往往是肤浅的,感染力很弱。所以进行参与—体验的前提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为什么要强调“参与”和“体验”呢?
第一,初中思想政治教材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包含了大量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初期,他们理解抽象概念往往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事例或语言描述作为辅助。直接的参与和体验则能够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及理论阐释的理解。
第二,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材编排风格活泼,事例丰富,比较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参与和体验环节,则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教师大多采取“围绕课本讲要点,复习强调背要点,考试只需答要点”的应试模式。然而,思想政治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舞台,更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阵地,要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有必要在课堂上增加实践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观念。
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用“参与—体验”教学模式呢?根据笔者的实践,可以分为激发兴趣、实践感受、体验内化三个阶段来实施。现以初一政治《善于调节情绪》一课为例,作以简要介绍: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必须首先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模式和情感体验,从情感上激起学生与教材的共鸣。例如,在学习初一政治《善于调节情绪》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奥运会既是速度和力量的美的角逐,又是心理品质、心理素质的较量。遇到困难挫折时,有的运动员忧愁、急躁、恐慌,有的运动员则沉稳、冷静、不屈不挠,这些不同的情绪直接影响或最终决定运动员的成绩。同样,我们的一些同学,遇到压力、面临挑战的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有的同学垂头丧气、一蹶不振,有的同学则不急不躁、乐观面对。那么,什么是情绪?如何控制情绪?这就是这一节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导语,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现场感,拉近了教材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的距离,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兴趣盎然。
2. 主动参与,实践感受。在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后,便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当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如课堂讨论、情景表演、现场辩论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体验。笔者在教学《善于调节情绪》一课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报纸、电视对霍尔金娜事迹的报道整理出了如下资料: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俄罗斯选手霍尔金娜在女子全能决赛跳马比赛中出现重大失误,与金牌失之交臂。随后,霍尔金娜放弃了跳马单项比赛,专攻其擅长的高低杠,结果实现了摘金的梦想。事后,她说:“如果我不克服几天前的失望情绪,我就不会这么走运,也就不会带着金牌站在这里。”介绍了上述情况后,笔者这样设问:情绪是什么?情绪产生的原因有那些?人的基本情绪有哪四类?材料中霍尔金娜的主要情绪有哪些?其产生原因分别是什么?在霍尔金娜跳马比赛失误后,你可以给她提供哪些调控情绪的方法? 结合《善于调节情绪》的内容,谈一谈霍尔金娜事迹给我们哪些启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在本节课的最后,笔者联系实际给出一个材料,让学生自己分析,落脚到学生自悟上去。“你有哪些不良的情绪,请制订一个克服不良情绪的行动计划,两周以后检查对照一下,看一看有哪些已改正,有哪些还没有改正及将要采取的措施”。
上述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照顾其个体差异,要尽可能扩大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并注意提高参与的质量。
3. 体验内化,理解升华。学生对知识的内心体验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是对思想政治教材深层次的理解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上例《善于调节情绪》中,让学生分析自身的情绪表现,并制订克服不良情绪行动计划的教学安排,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感受、理解、领悟等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再发现、再加工、再创造,超越具体的对象与事实,生成和个体生命融为一体的精神力量,实现体验的内化和升华。
(许昌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