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较差,上课容易开小差,使得学习效率比较低下。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激发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187-0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无数实践证明,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调查显示,如果一个学生对某学科有很浓厚的兴趣,那么一般来说他这个科目的学习成绩就会比较好。因为学生对某个科目产生了兴趣,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该科目的学习中去,上课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要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和语文成绩,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应当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一个关键的突破口,让学生快乐中学习语文,这样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 采取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充滿乐趣,这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让课堂充满趣味并不是一味盲目地追求乐趣,而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趣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爱玩的特性,老师应该主动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趣味学习的兴趣。
1.1 故事教学法
小孩子天真好动,喜欢听故事是他们的天性。采用故事教学的形式,不仅能让语文课堂充满趣味,还能增长孩子的知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集中,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让孩子开动脑筋,培养他们想象和思考的能力。例如:在教认汉字的时候,老师可以寻找汉字的特点,将其编成小故事或者是把汉字拆成一些形象的部分,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如:在教学生学习“男”时,可以将男拆成一个“田”和一个“力”,并将其编成小故事:在古代,农业是中国的主要经济支柱,人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耕种在田地里,而耕田的主要劳动力是男人,所以男人的男就由一个田和一个力组成。另外,由于大部分的成语都是有典故的,所以在孩子学习成语时,老师应当把成语来源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这样不仅能让孩子牢记该成语,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课外只是面,增长他们的见识。
1.2 少批评,多鼓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情绪容易受到老师言语影响的特点。多鼓励少批评能让学生感觉自己获得认可,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心里体验,还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如果一个学生老是被老师指责,渐渐他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严重下降。孩子都喜欢被表扬,老师一句赞扬的话就会点燃他们学习的动力,一旦在这种动力的驱动下获得了成功,他们就能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慢慢地,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高涨。久而久之,为了博得老师的赞扬,即使没有老师的监督他们都会很自觉地去学习。
2 运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占有天生形象思维的优势,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尽快将其他的兴趣转变成学习的兴趣,积极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蒲公英的种子》时,由于课文中所描写的蒲公英的种子的传播方式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制作动画蒲公英的种子的传播途径。这样不仅能化抽象为具体,变难为易,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
3 开设有趣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能让学生更加的亲近自然,并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应用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刚才所说的《蒲公英的种子》,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带孩子去实地考察,看看真实的蒲公英长什么样子,什么是蒲公英的种子,在风的作用下,它们是怎么传播的。
4 幽默的授课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孩子学习语言表达的重要场所之一,课堂上老师的很多表达方式都会被学生模仿。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语言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上,如果老师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比较幽默的话语来授课,就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还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和老师的亲近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的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要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采用各种有效的授课方式,让孩子充分开动脑筋,活跃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为学生将来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郁文美.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J].新课程:初中版,2006(11).
[2] 汪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J].安徽教育,2008(11).
[3] 林芳英.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琼州学院学报,2007(S1).
[4] 李少茹.试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学周刊,2011(8).
[5] 尚君邦.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上学生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2009(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激发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187-0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无数实践证明,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调查显示,如果一个学生对某学科有很浓厚的兴趣,那么一般来说他这个科目的学习成绩就会比较好。因为学生对某个科目产生了兴趣,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该科目的学习中去,上课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提高了课堂效率。因此,要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和语文成绩,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应当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一个关键的突破口,让学生快乐中学习语文,这样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 采取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充滿乐趣,这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让课堂充满趣味并不是一味盲目地追求乐趣,而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趣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爱玩的特性,老师应该主动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趣味学习的兴趣。
1.1 故事教学法
小孩子天真好动,喜欢听故事是他们的天性。采用故事教学的形式,不仅能让语文课堂充满趣味,还能增长孩子的知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集中,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让孩子开动脑筋,培养他们想象和思考的能力。例如:在教认汉字的时候,老师可以寻找汉字的特点,将其编成小故事或者是把汉字拆成一些形象的部分,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如:在教学生学习“男”时,可以将男拆成一个“田”和一个“力”,并将其编成小故事:在古代,农业是中国的主要经济支柱,人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耕种在田地里,而耕田的主要劳动力是男人,所以男人的男就由一个田和一个力组成。另外,由于大部分的成语都是有典故的,所以在孩子学习成语时,老师应当把成语来源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这样不仅能让孩子牢记该成语,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课外只是面,增长他们的见识。
1.2 少批评,多鼓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情绪容易受到老师言语影响的特点。多鼓励少批评能让学生感觉自己获得认可,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心里体验,还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如果一个学生老是被老师指责,渐渐他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严重下降。孩子都喜欢被表扬,老师一句赞扬的话就会点燃他们学习的动力,一旦在这种动力的驱动下获得了成功,他们就能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慢慢地,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高涨。久而久之,为了博得老师的赞扬,即使没有老师的监督他们都会很自觉地去学习。
2 运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占有天生形象思维的优势,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尽快将其他的兴趣转变成学习的兴趣,积极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蒲公英的种子》时,由于课文中所描写的蒲公英的种子的传播方式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制作动画蒲公英的种子的传播途径。这样不仅能化抽象为具体,变难为易,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
3 开设有趣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能让学生更加的亲近自然,并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应用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刚才所说的《蒲公英的种子》,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带孩子去实地考察,看看真实的蒲公英长什么样子,什么是蒲公英的种子,在风的作用下,它们是怎么传播的。
4 幽默的授课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孩子学习语言表达的重要场所之一,课堂上老师的很多表达方式都会被学生模仿。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语言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上,如果老师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比较幽默的话语来授课,就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还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和老师的亲近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的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要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采用各种有效的授课方式,让孩子充分开动脑筋,活跃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为学生将来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郁文美.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J].新课程:初中版,2006(11).
[2] 汪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J].安徽教育,2008(11).
[3] 林芳英.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琼州学院学报,2007(S1).
[4] 李少茹.试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学周刊,2011(8).
[5] 尚君邦.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上学生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