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的“网络问政”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che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D09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接近4亿,互联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除了聊天、娱乐、做生意,如今的许多网民还将网络看作是一种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据人民网联合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69%的网友认为,“网络问政”是党政官员了解民意的有效方式,并对“网络问政”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充满期待。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通过网络与网友在线交流,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胡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做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这句话被网民们看作是党和政府对“网络问政”的充分肯定。
  继胡总书记之后,温家宝总理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之前对话亿万网民,更加激发了网民参与“网络问政”的热情。
  很快,“网络问政”也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
  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说,他每天必看一遍网友留言,这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习惯。
  去年,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成为中国第一个开设“微博”发布新闻信息的政府机构。
  今年,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在安徽省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鼓励网络问政”,这是“网络问政”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但是,与各级政府对“网络问政”不断提高的重视程度相比,网友对当前“网络问政”的效果评价却并不高,原因在于“问”多“政”少,有些答复差强人意,甚至如同笑话。
  针对这种情况,在重庆市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的市管领导干部对话网友计划中已明确规定:对网络中的矛盾热点问题,凡涉及的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不回复和反馈,或不正面回答,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将被“网络问责”。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的“网络问政”正在向渐强、渐壮的方向发展。正像云南省高院高级法官、知名评论员唐时华所说,网络时代,各级政府和领导不能端坐办公室,而要关注网络,要学会跳出政府看问题。对网络上群众的需求和愿望,社会矛盾的焦点、热点和难点,要贴上去,融进去,沉下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要求听上去并不算高,但要做好做实却并不容易。
其他文献
棉花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棉纤维是由胚珠表皮细胞分化而来的单细胞。棉纤维分化、发育的过程也是其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过程,棉纤维细胞壁的组分含量直接关系到棉花的产量、品质及其利用。因此,了解棉纤维发育过程及其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细胞壁组分的变化对于正确认识棉纤维品质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从纤维细胞发育、形成细胞壁交联结构的木质素方向探索棉花纤维品质形成基础,了解棉花纤维细胞壁的特